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 2002年,是秦皇岛港改革发展极具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作为国家直接管理的港口,秦皇岛港最后一个下放地方,交河北省管理,为港口发展充分发挥地方和行业两个积极性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年,秦皇岛港拉开公司制改造的帷幕,由秦皇岛港务局改制为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率先实行公司制改造的港口企业;这一年,港口各项工作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在生产能力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立足市场,谋求发展,货物吞吐量再次超过亿吨,实际完成11167.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经营利润预计可实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蒋晓波 《中国港口》2005,(1):56-56,55
<正>一、港口企业结构性调整后,职工培训要优化资源配置一是要改革教育机构设置,盘活教育资源。随着港口企业转制步伐的加快,企业内部结构性调整力度越来越大,为应对市场竞争,港口实行低成本战略,千方百计压缩经营性成本,客观上要求企业的教育培训要低投入高产出,要讲效益。因此,  相似文献   

3.
《水运管理》1998,(3):25-28
秦皇岛港是世界能源输出大港,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综合性港口,主要承担着煤炭、石油、杂货运输任务。全局现有职工19000多人,固定资产总额73亿元,近两年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秦皇岛港面临着运输市场的冲击和挑战,港口生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针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港口如何摆脱困境,求得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局把加强内部管理,苦练内功,固本强基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自1995年以来,按照国家经贸委和交通部的总体要求,结合港口实际,广泛开展了“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活动。并在活动中坚持以适应市场经济为导向,以转机建制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大内部管理力度,严格实施内部管理达标考核,把改进和完善内部管理、开拓市场经营、提高港口货运质量作为港口管理工作的突破口。通过三年来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抓管理的实际效果,推动了港口生产、安全质量、经营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1)港口吞吐量连年超过8000万吨,1995年完成吞吐量8382万吨,为年计划的104.8%,创历史最高纪录;1996年完成吞吐量8312万吨,为年计划的100.14%。(2)港口经济效益稳步增长,1995年实现利润2.2亿元,为年计划的112%;1996年实现利润3.  相似文献   

4.
<正> 一 2002年,是秦皇岛港改革发展极具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作为国家直接管理的港口,秦皇岛港最后一个下放地方,交河北省管理,为港口发展充分发挥地方和行业两个积极性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年,秦皇岛港拉开公司制改造的帷幕,由秦皇岛港务局改制为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率先实行公司制改造的港口企业;这一年,港口各项工作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在生产能力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立足市场,谋求发展,货物吞吐量再次超过亿吨,实际完成11167.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经营利润预计可实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以秦皇岛港立体仓库筹建为例,针对煤炭港口备件的特点,制定了一套将自动化立体仓库应用于港口备件管理的方案,并指出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秦皇岛港股份公司已全面完成第三次港口普查工作。这次普查全面、准确、系统地摸清了港口既有资源,其结果将为港口未来发展建设、管理提供信息服务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陈南  李栋梁 《港口科技》2009,(11):40-42
港口设备运行服务项目伴随着新的港口设备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并获得了成功实践。介绍了秦皇岛港采取的设备运行项目风险管理。介绍了风险管理的目标、机构和流程图,有效降低了项目现实和潜在风险,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港口在综合物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秦皇岛港发展现代物流的条件和时机,并提出了秦皇岛港发展物流产业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水运工程》2008,(3):132
继秦皇岛港成为世界第一个煤炭运输超2亿吨的大港后,河北将继续加大港口建设力度,力争3年内建成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3个在中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综合性大港,并以秦皇岛、黄骅港为主,建成世界最大的输煤港口群。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运》2006,(2):F0003-F0003
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秦港集团公司”),前身是秦皇岛港务局。2002年1月,作为我国最后一个由国家直接管理的港口下放地方,交由河北省管理。2002年9月,改制为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中第一个实行公司制改造的港口企业,是获得国家授权的国有资产运营机构,为国有独资公司。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中央与省府关于国企改革的精神和“抓大放小”的方针,江苏省交通系统把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简称改制)工作作为交通系统经济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现已全面铺开并取得初步经验。省港口协会为了推进全省地方内河港口企业改制工作,对已经完成改制和正在改制的一些港口企业作了调查研究,本文重点是对企业改制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一些探讨式的综述。 一、改制前的全省地方内河港口企业状况 江苏省地方内河港口企业总计72家,其中省属港口企业4家,市属港口企业12家,县(市)属港口企业56家;按经济类型分,有国有企业,也有上全民下集体企业。总资产27亿多元,固定资产净值14.4亿元(1996年统计数)。 由于港口企业长期在计划经济轨道上运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惯性于今还未彻底清除,一些企业内部运行机制还远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竞争力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港口》2008,(2):1-1
<正>1月31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专程到秦皇岛港视察电煤运输情况,看望并慰问为保障电煤运输而奋战在港口生产一线的秦皇岛港广大干部  相似文献   

13.
<正>2001年国务院19号通知中关于"外轮理货从港口企业中分离出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指示精神,拉开了全国外轮理货系统改革、改制的大幕,而国内第二家理货总公司——中联理货公司的成立,更是为这场改革带来一股强劲的冲击力。秦皇岛港外理,这个地处全国第一能源大港却因杂货量极小而连年亏损的外轮理货公司,面对新形势以改制为动力,以质量求发展,努力打造信  相似文献   

14.
秦皇岛港于1898年开港,至今已有104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秦皇岛港建设发展迅速,观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输出港,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综合性港口。2002年9月9曰,根据国务院关于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秦皇岛港务局改制为“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中第一个实行公司制改造的港口企业。百年老港的发展规模、辉煌业绩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金秋时节,本刊记者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对秦皇岛港作了专题采访。现将采访专稿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李兰香 《港口科技》2009,(11):37-39
打造一支能够熟练操作现代化装卸设备的技能型工人队伍,对于港口企业至关重要。用计算机仿真模拟器对工人进行培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介绍了应用计算机仿真模拟器的意义和秦皇岛港计算机仿真模拟器的发展状况和培训流程。旨在借助现代化的培训手段提高员工操作技能水平,实现人才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英 《中国港口》2002,(5):33-34
世纪初年,秦皇岛港已勇夺"双亿吨"的殊荣,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成为名副其实的煤炭运输大港.与此同时,港口的体制改革也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正面临着新的机遇、挑战和压力.有评论说:21世纪是绿色经济的时代,是有序竞争的时代,是全球共求发展的时代,在这个大背景下,秦皇岛港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建设"绿色港口".  相似文献   

17.
第二部分分析了将香港从一个荒岛和小渔港变成国际航运中心之一的重要因素和动力,其中包括海事的组织管理、港口规划、专业人员和专业机构的作用、教育和培训。文章最后部分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我国港口群物流国际化的战略导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港口物流发展的战略导向直接影响到港口物流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港口物流国际化发展进程,需明确如下战略导向:战略导向之一:培育三大港口集群带之间的相互协作体系我国沿海基本形成三大港口集群带:以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为中心港口,营口港、秦皇岛港、烟台港为辅助性港口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运》2010,334(8):F0003-F0003
规模优势:河北港口集团组建一年来:——港口吞吐量实现3.162亿吨,在全国沿海港口企业排名提升到第四位(提前三个位次);——集团直接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的港区由秦皇岛港1个增至5个:——以港口运营为基础,以港口建设、港机制造、港口服务、地产开发、综合物流为延伸,一主多辅的产业链初步形成;——我国首个以资本为纽带组建的实质意义上的省域港口集团。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实现港口节能减排,秦皇岛港提出低压变频岸电技术方案。分析国内外港口采用的岸电技术与发展趋势,结合秦皇岛港煤五期码头到港主力船型、码头供电设施等情况,进行低压变频岸电方案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岸电设计方案,并分析优缺点,为该港岸电最终方案择选提供可靠的方案支撑。可持续发展是秦皇岛港中远期提升煤炭运输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