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利用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LSAB法,对正常外阴皮肤、慢性外阴营养不良、不典型增生和外阴癌组织进行标记,发现bcl-2蛋白在正常外阴皮肤基底层中有弱阳性表达;在增生型营养不良、不典型增生及外阴癌组织中表达率有不同程度增高,与外阴硬化苔癣型和混合型营养不良有显著差异(P<0.05,P<0.05,P<0.01);而增生型与不典型增生bcl-2基因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外阴癌的表达率最高;该基因蛋白表达与外阴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与临床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2.
应用图像分析仪对60例乳癌bcl-2、PCNA和雌孕激素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及酶联亲和法定量研究。结果表明:bcl-2蛋白定量高值组,乳癌组织学分级低,患者生存期长、生存率高(P<0.05);PCNA表达定量高值组,组织学分级高,患者生存期短、生存率低(P<0.05)。显示了定量检测bcl-2蛋白和PCNA对评估乳癌分化程度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价值。bcl-2与雌孕激素受体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01),提示bcl-2蛋白检测对乳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短暂局灶脑缺血后不同灌流期即刻早期基因(IEGs)与凋亡抑制基因在同一脑区的表达状况,采用不开颅血管腔内置线法制作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0)的局灶缺血再灌流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原癌基因c-fos和bcl-2蛋白在缺血30min再灌6h和24h的表达。结果显示∶再灌6h,二者在缺血同侧梨状皮层显著表达,而底节区表达很弱(P<0.01);再灌24h,c-fos蛋白在梨状皮层表达显著减弱(P<0.01);bcl-2蛋白表达仍显著(P>0.05),且在底节区的表达有增强(P>0.05)。因而推论∶c-fos与bcl-2蛋白的表达可能与缺血损害的内源性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nm23、c-erbB-2基因在评估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41例肺癌及30例癌分组织中nm23及c-erbB-2的表达。结果表明癌组织中nm23kc-erbB-2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两者相关性极强(X2=6.62,P<0.02),且均与癌病理分级、TNM分期及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简称分级、分期及转移)呈正相关(P<0.001、0.01或0.05)。提示nm23及c-erbB-2基因表达可作为肺癌诊断及预后和生物学行为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bcl-2基因为一原癌基因,位于18号染色体q21,编码结构为239个氨基酸多肽。它的重排与淋巴瘤和白血病有关,且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我们采用荧光标记的抗bcl-2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仪检测了3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细胞bcl-2的表达,并探讨了bcl-2表达的临床意义。材料及方法1研究对象我院1997年2月至1998年7月收治的36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初发34例,复发2例(均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男25例,女11例,年龄12~70岁(平均39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  相似文献   

6.
运用单克隆抗E-cad、a-cat和p53蛋白抗体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69例早期胃癌标本。结果显示,E-cad及a-cat表达减弱率分别为53.6%和65.2%,p53蛋白阳性率为27.5%。E-cad及a-cat的表达显著相关,而p53的表达与E-cad或α-cat表达无关。粘膜下癌α-cat减弱表达及p53蛋白阳性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而α-cat保留表达及p53蛋白阴性表达者无论是粘膜内或粘膜下癌,未见淋巴结转移。提示结合α-cat及p53蛋白表达,可协助诊断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7.
用MG_7-Ag和AgNOR法对30例胃癌、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0例正常胃粘膜研究。发现胃癌MG_7-Ag强阳性高于CAG(P<0.005);中、重度CAG或伴IM者高于轻度或局限胃窦CAG(P<0.05)。以细胞核内AgNOR计数明显增多(>9.26)或大小不等,呈团块状分布为阳性指标,则胃癌检出率高于CAG(P<0.005),中、重度CAG高于轻度(P<0.05)。MG_7-Ag和AgNOR联用,胃癌检出率可达90%,高于单用任何一项者(P<0.025),而假阳性检出与单项应用比P>0.1。可为临床区分良恶性胃病提供有力的客观证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P16蛋白(MTS1基因产物)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56例肺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P16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肺癌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率为51.78%,癌旁正常肺组织中为90.00%,两者差异显著(P<0.005),P16蛋白表达与肺癌分型无关(P>0.05),与肺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肺癌TNM分期和肺门及(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提示P16蛋白可作为诊断肺癌、评估其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致敏红细胞花环试验法对复发性口疮(Recurrentaphthous ulcer,RAU)、胃癌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ic lupus erythem atosus,SLE)患者外周血WuT3、WuT4、WuT8 及T4/T8 比值进行检测。结果:胃癌患者WuT3、WuT4 低于对照组( P< 0.05),WuT8 高于对照组,T4/T8 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01)。SLE组患者WuT8 较对照组低下,T4/T8 比值增高( P< 0.05)。RAU组患者WuT3 低于对照组,WuT8 高于对照组,T4/T8 比值下降( P< 0.05)。认为:①胃癌的发生是机体总的细胞免疫处于低下无能状态,不能对肿瘤进行正常的免疫监视及免疫应答。②SLE的发病与WuT8 功能降低有关,其导致自身反应细胞发生脱抑制而功能亢进。③RAU 的发生是因WuT8 细胞功能增强,致使Tc细胞的作用增强,其直接攻击粘膜靶细胞造成粘膜坏死、溃疡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30 例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 anjiom aofliver,CHL)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sen receptor, ER)的表达,并以CHL瘤旁正常肝组织作对照。结果ER 阳性表达于CHL 血窦内皮细胞胞浆中,阳性率为433% ;CHL瘤旁正常肝组织中未见表达( P< 0.05)。提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生长与雌激素有关。雌激素可能通过其受体作用促进CHL生长  相似文献   

11.
选取胆囊炎标本 16例 ,胆囊癌标本 4 0例行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 ) ,对凋亡相关基因 bcl- 2与bax染色。结果表明胆囊炎组、胆囊癌组及癌旁组织 bcl- 2阳性率分别为 4 3.7%、77.5%与 81.8% ,胆囊癌组高于胆囊炎组 (P <0 .0 5) ,与癌旁组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bax染色示胆囊炎组、胆囊癌组和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 81.5%、52 .5%和 54.5% ,胆囊癌组与胆囊炎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5)。癌旁组织与胆囊炎组及胆囊癌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胆囊癌 bcl- 2阳性率与分化程度有关 ,Bax在胆囊癌不同分化程度的表达率不同 ,bcl- 2与 bax相互表达具有一定联系 (0 .0 5

相似文献   


12.
用胃泌素及生长抑素兔抗人抗体,ABC疫组化法,对55例手术之胃癌癌旁粘膜及67例非癌胃粘膜中的G细胞及D细胞进行了定位计数,观察其数值变化,初步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癌旁窦粘膜中G细胞及D细胞每平方毫米的平均数显著低于正常及CSG窦粘膜(P<0.01及P<0.05)。提示当窦粘膜内G细胞及D细胞的数量减少至正常值的1/3左右时,胃粘膜上皮严重失去激素的营养调节作用,容易接受内外源性致癌物的作用而发生癌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根除治疗对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MIF和Hp在慢性胃炎和胃溃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胃镜下随机采集胃黏膜活检组织,经14C呼气试验、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检测Hp均为阳性,并经病理检验证实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各40例,Hp阴性的健康检查者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各组MIF蛋白的表达;进行Hp根治治疗2周,停药4周后复查Hp及MIF,比较根除前后各组MIF水平.结果 MIF蛋白在Hp阴性的正常胃黏膜中阳性表达低(2/25,8%);在Hp感染的慢性浅表性胃炎(12/40,30%)、萎缩性胃炎(26/40,65%)和胃溃疡组织(19/40,47.5%)阳性表达增强,显著高于Hp阴性的正常胃黏膜组(57/120 vs. 2/25;χ~2=13.376,P<0.01);在慢性炎症中,随着炎症程度增加,MIF表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12/40 vs. 26/40;χ~2=9.825,P<0.01);Hp根除后,MIF蛋白表达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57/120 vs. 23/103;χ~2=15.264, P<0.01),而Hp仍为阳性者MIF蛋白阳性率无显著变化.结论 Hp感染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及溃疡的形成与胃黏膜MIF的表达相关,根除Hp感染可降低胃黏膜MIF基因表达的异常,可能对预防或减缓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Gastric carcinom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malignant tumors in China,and great attention hasbeen paid to its carcinogenesis research. In recentyear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oncogenes played agreat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gastric carcinoma. The expression of apoptosis--as-sociated oncogenes, bcl-2 and bax, in early-stagegastric carcinoma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was ex-amined by us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oevaluate their role in the genesis of gastric carcino-ma.MATE…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胃癌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采用免疫组化法 ( ABC法 )测定 94例胃癌石蜡包埋标本。结果 :1胃粘膜不同病理状态下 PCNA指数差异显著 ( P <0 .0 1 ) ;2PCNA指数同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 ( P >0 .0 5 ) ,与肿瘤的生长方式、组织类型、浆膜层受侵与否、淋巴结转移与否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 ( P <0 .0 5 ) ;3PCNA指数与胃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 P <0 .0 5 ) ,弱级 ( 1~ 2级 )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好 ,提示 PCNA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一项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环氧化酶-2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与胃黏膜环氧化酶 2 (COX 2 )表达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2 0例H .pylori阳性、14例H .pylori阴性的慢性胃炎胃窦黏膜COX 2表达 ,比较根除H .pylori前后胃窦黏膜COX 2表达的变化。结果 H .pylori阳性患者COX 2平均阳性细胞率 [(3 5.8± 5.5) % ]显著高于H .pylori阴性者(P <0 .0 1) ;成功根除H .pylori的 15例患者 ,治疗前胃黏膜COX 2平均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治疗后 (P <0 .0 0 1)。结论 H .pylori感染诱导胃黏膜COX 2表达  相似文献   

17.
Studiesonneoplasmmicroenvironmenthaveshownthatinvasionandmetastasisaremultistepmolecularbiochemistry procedureofinteractionamongtumorcell,hostcellandextracelluarmatrix(ECM ) [1] .Liottahas putforwardtheoriesofinvasionandmetastasis ,includingadhesion ,degrada…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部位和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 (Hpylori)感染与胃癌的部位和不同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内镜所见和Bor rmann分型对 10 9例胃癌的部位和类型进行诊断。用ABpH2 .5 PAS及HE染色区别肠型和弥漫型胃癌。用AgNOR嗜银染色法检查胃癌及癌旁黏膜胃镜活检标本Hpylori感染状况。 结果 胃癌组织内无Hpylori存在。非贲门癌癌旁黏膜Hpylori感染率 (6 6 .2 % )高于贲门癌 (4 3.8% ) (P <0 .0 5 )。H pylori在Ⅱ型和Ⅲ型胃癌旁黏膜阳性率(6 2 .5 % )与Ⅰ型 (5 3.8% )和Ⅳ型 (5 9.3% )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肠型和弥漫型胃癌旁粘膜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6 5 .4 %和 5 4 .4 % (P >0 .0 5 )。慢性活动和非活动性胃炎 ,H pylori阳性和阴性胃炎在两组的分布频率无差异。结论 Hpylori感染与非贲门癌关系密切 ,与癌溃疡无关。慢性胃炎尤其是H pylori阳性胃炎是发生肠型和弥漫型胃癌的基础病变 ,Hpylori是重要的始动因子  相似文献   

19.
PTEN和PC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和PCNA在18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正常组)、21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组)和22例子宫内膜腺癌(内膜癌组)中的表达。结果正常组、癌前病变组及内膜癌组PCNA表达分别为61.1%(11/18)、71.4%(15/21)和95.5%(21/2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表达分别为:正常组88.9%(16/18)、癌前病变组71.4%(15/21)、内膜癌组27.3%(6/2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A表达增强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在分子水平上的早期变化,PTEN表达减弱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