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港口公共航道船舶通过能力的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研究港口公共航道船舶交通流特征和船舶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船舶航行领域、船舶穿越领域和船舶汇入领域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多源汇入汇出条件下港口公共航道通过能力一般计算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反映航道属性、船舶属性和船舶交通流基本参数对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也能反映船舶行为对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内河船舶流当量系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不同航道、交通条件下的混合交通量之间具有可比性,建立一个统一的换算关系,从分析船舶的避碰领域和船舶吨位与面积的函数关系入手,提出了基于船舶平均吨位的船舶流当量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对京杭运河的标准船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京杭运河船舶交通流的折算系数符合航道的实际运行情况,能够实现现实交通流与理想交通流的流量之间的等量转换,为内河交通工程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深水道船舶交通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深水航道船舶通航能力提升问题,根据深水航道发展变化以及历年船舶数据信息,分析历年船舶交通流变化、船舶航速分布等,以交通流理论为基础,采用归类分析方法,得出在现有条件下,深水航道船舶航速的提升,能使船舶流量增加,船舶密度适当降低,促进航道整体的通航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三峡水运新通道建成后两坝间航道与枢纽通过能力能否匹配,首先,文章通过航道通航条件和现状分析确定两坝间航道通过能力瓶颈为石牌弯道,据此提出两坝间航道与枢纽通过能力匹配的等价问题。然后基于时空消耗法,考虑新通道建成后两坝间船舶交通流特征、交通组织和船闸调度运行方式等因素影响,构建石牌弯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并对模型中船舶领域、船舶航速等关键参数进行标定。最后运用构建的模型,结合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议书,分析两坝间航道与枢纽通过能力匹配性。结果表明,在正常“2上2下”的船闸运行方式下,两坝间石牌弯道最小通过能力为296艘次/日,大于或约等于两坝枢纽通过能力263.4艘次/日和296.8艘次/日,两坝间航道与枢纽通过能力能匹配;但当船舶交通流不均衡,两坝枢纽采取“3上1下”方式运行时,汛期两坝间最小航道通过能力仅为260艘次/日,将可能出现无法满足两坝枢纽运行需求的情况,建议通过加强两坝间智能调度和增加通航配套设施建设等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采用的航道改造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模型精确度不高,无法准确描述航道改造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im的航道改造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建模方法,通过计算航道弯曲半径,及船舶安全通过的最小弯曲半径,分析航道弯曲半径与船长关系,计算船舶能够顺利通过的弯曲航道宽度,通过分析交通事故数与航道曲率之间的关系,利用最小平方法确定交通事故数与航道曲率之间关系误差,从而建立航道曲率与相对事故量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航道水深和航道宽度的计算公式,计算了顺直河道单线航行和双线航行航道宽度,确定了顺直河道长宽比与船长的关系,并计算船舶安全通过弯曲河道所需最小航宽,并对其中参数进行计算,综合二者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建立航道改造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建模。实验证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描述弯曲河流和航道尺寸与船舶通航能力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重新评定我国内河航道等级以适应发展需要,确定内河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评定方法的步骤包括航道现状评定、航道发展评定和航道发展技术等级评定,并以交通流理论为基础结合航道运量预测、航道服务水平、设计小时系数、加权平均船舶吨位、航道设计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等理论,以及内河航道标准船型船舶吨位与船长的关系对内河航道等级评定方法进行研究。以东江航道为实例进行应用,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东江航道等级应重新定级为Ⅲ级。  相似文献   

7.
以交通工程理论为基础,结合内河航道特征提出航道服务水平概念及指标;以内河和渠化航道标准船型为依据对内河航道服务水平指标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确定服务水平等级;将船舶交通流理论和航道服务水平相结合建立内河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以淮河出海航道运行资料为依据,计算航道通过能力,并与设计水平年货流密度进行对比分析,可供内河航道规划、建设、评估、维护或升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内河航道服务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描述内河航道的交通状况与通过能力的关系,引入航道服务水平和服务交通量的相关概念,探讨航道服务水平的确定方法,建立以船舶行驶自由度和航道饱和度为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并结合航道实测交通流数据进行评价验证.评价结果表明:实例航道的运行状态在两个时间段的服务水平为二级,其余时间段为一级,计算等级与主观评价结果一致.因此,该评价体系能够真实反映航道的运行质量,可为航道设计和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计算内河航道交叉口通过能力,提出空档率的概念,对可接受间隙理论模型进行改进,认为船舶尺度大、船头时距不能全部用于船舶穿越。总结平流区域避让规则,将T型交叉口各向交通流划分为3个等级,并考虑高等级流向的阻抗影响,给出基于优先权的T型交叉口各流向通过能力计算方法。以苏申内港线——申张线T型交叉口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能力随冲突交通量的增大成负指数规律减小,且当冲突交通量一定时,通过能力随速度呈缓-快-缓趋势增长,取穿越船平均航速(0.8倍设计速度)计算通过能力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蛇移门航道位于宁波-舟山港北部海域,采用世界最大的矿石船作为设计船型,是我国第一条设计建成并投入运营的40万t航道。受周边岛礁和港口布局等限制,航道水流条件复杂,船舶航行及靠泊条件差,所在海域为舟山通航条件最为复杂的水域之一,航道设计难度大。经综合分析航道特点及难点,提出合理的船舶交通流组织和通航方式,结合船模试验进一步优化航道设计方案,经理论计算和实船通航分析确定船舶通航窗口期,并给出试运行期实时潮流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11.
对广州港出海航道流量实测得到基础数据,对流量进行峰值搜索、加权、分类统计和不平衡分析,建立流量时间不平衡和流量双向不平衡模型,从时间和空间方面反映了流量规律,反映出航道本身及管理状况。  相似文献   

12.
针对狮岭高架桥扩建期间不能中断交通的要求,综合考虑施工阶段交通流的转换、施工工艺、原路基利用率、工程造价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方案比选,确定最优的上、下构方案。  相似文献   

13.
韩海航  杨卫民  曹斌 《中国水运》2007,7(11):191-194
本文从浙江交通智能交通建设应用需求出发,分析了动态交通流诱导模型在浙江交通出行服务中的实际应用,提出了浙江交通高速公路、内河航道实时交通状况分析的方案。该方案包括了基于多个Agent诱导代理系统的诱导模型,交通流诱导系统框架等自主技术研究成果。同时,本文给出了在浙江交通出行服务实际应用中,结合GPS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GSM/CDMA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浙江交通高速公路、内河航道实时交通状况的分析和播报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京港澳高速公路交通现状,选取国内典型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指标、建设条件和施工方式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施工期相应的保通方案,讨论了各保通方案的特点;结合京港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规模及实际,分析了各保通方案的适宜性,得出了京港澳高速改扩建保通方案。  相似文献   

15.
梁鹏 《中国海事》2014,(12):25-27
文中针对部分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水上交通事故由于种种原因仍一定程度上存在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的现象,结合实际,从水上交通事故中的责任人刑事责任追究的法律依据、案件移送、实例探讨、目前水上交通事故刑责追究工作存在的不足及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上海南浦大桥浦西段车辆交汇控制十分重要,为了确保南浦大桥通车后的运行安全,本文专题对大桥的浦西段交通情况、交通组织及车辆交汇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分析研究了以往的车辆控制方法后,考虑到大桥交汇的特点,作者提出了车辆交汇控制的新方法——智能模糊控制法,在文中作者还对该方法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郑滨 《世界海运》2001,24(4):7-8
“海上交通管理”发展到如今,应当致力于以一种宏观与战略的角度研究问题。运用系统方法论提出了“海上交通管理模式”的概念,并针对我国当前海上交通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探讨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大型综合医院普遍存在的停车难、交通拥堵问题,逐步影响着市民日常生活,也限制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文中以深圳为例,结合大量实地调查,对医院交通现状及共性问题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医院现状交通问题和交通出行需求为双导向,遵循差异化、人本化的基本原则,从完善交通设施、调整停车供需、优化交通组织以及强化交通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珠江新城核心区是广州市21世纪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区域,如何整合和优化该区域内的交通资源,以避免将来在该区域出现交通拥堵的现象,是决定该区域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本文介绍并分析了珠江新城核心区交通问题的重点、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信息发布设施为高速公路的安全、高速和畅通提供基本保障,科学、合理的布设和使用信息发布设施,能够充分发挥其交通诱导的作用,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本文介绍了高速公路各种信息发布设施,并对其建立指标体系。由指标入手,对各种信息发布设施进行分类和比较,找出各种信息发布设施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为发布设施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