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杨清武  黄莺 《中国水运》2007,7(7):247-248
海事行政复议作为海事系统的内部监督和当事人权利救济的重要形式,在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妥善解决海事行政争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海事行政复议还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结合海事执法工作实际,探讨海事行政复议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海事行政复议的定义、依据、范围、程序等方面入手,构建应对海事行政复议工作的整体框架,细致解读了每个海事行政复议环节的主要工作及注意事项,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海事行政复议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行政复议制度对海事管理机构执法行为的影响分析出发,客观分析了海事管理机构行政复议的现状,提出了提高应诉能力的建设的五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试论如何确保在海事行政诉讼中胜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海事行政复议和海事行政诉讼逐年增加的局面,笔者就海事行政执法机关如何依法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依法保护自己,从而确保在行政诉讼中胜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确保海事行政机关在海事行政诉讼中胜诉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以后,我国的法制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增强,海事行政复议和海事行政诉讼逐年增加,对海事行政执法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职责要求。如何确保海事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胜诉,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宋颖 《中国海事》2008,(6):40-42
介绍行政复议条例遵循的原则,从行政复议机构的职责、行政复议申请形式、行政复议程序、行政复议机关的责任及行政复议机关的权利等方面重点说明了行政复议制度的完善,阐述了海事行政复议工作下一步的任务及条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行政复议条例遵循的原则,从行政复议机构的职责、行政复议申请形式、行政复议程序、行政复议机关的责任及行政复议机关的权利等方面重点说明了行政复议制度的完善,阐述了海事行政复议工作下一步的任务及条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事管理机构在实施行政执法时,需要更多地注重依法履职的要求。在行政处罚方面,海事管理机构收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案例也逐渐增多,本文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引申阐述海事行政处罚的风险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苏健 《中国海事》2009,(4):32-34
2007年颁布的《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首次规定了行政复议调解制度,海事机构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中运用调解制度时应当明确该制度的适用范围,遵循自愿合法的原则,合理解决当前的思想问题,人员问题,程序问题和执行问题,从而合理运用调解制度,成功解决海事行政复议案件,构建和谐海事。  相似文献   

10.
海事管理机构是调查处理内河交通事故的法定主管机关,其所作的海事调查报告及其结论意见对事故当事方有直接的切身利害关系。那么如果当事人对海事所作的事故责任认定不服,能否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这是一个令人关注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适用船舶超载运输行为的基本证据种类、取证的基本要求、船舶超载运输行为的证据搜集过程分析三个方面,阐述船舶超载运输行为的证据搜集要点,使海事行政处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避免海事行政处罚案件在行政复议时被撤销和行政诉讼中败诉,提高海事行政效率,维护海事行政执法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2.
程海  郭江 《中国水运》2006,4(5):185-187
面对逐年增多的行政处罚中产生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笔者通过总结海事主体在行政处罚中常见的行政违法主要表现,目的是共同探讨预防海事主体在行政处罚中的行政违法.  相似文献   

13.
海事调查结论不再适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使得这一行政救济制度丧失了对于海事调查结论缺陷的纠正功能。在此背景下,需要结合海事调查实践,运用行政救济制度理论,并参照法律规定的行政救济制度,完善现行海事调查结论缺陷防范与纠正机制、创设新的机制并保证其运行,以保障海事调查结论的科学性和公信力,充分发挥海事调查的功效。海事调查结论缺陷防范机制包括专家论证、科学运用证据和准听证,海事调查结论缺陷纠正机制包括行政复核、信访处理和重新调查。这种机制应当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制度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14.
一项具体的海事行政行为能否经得起行政复议或诉讼的评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证据收集得是否合法有效。如何才能使所收集的海事行政证据规范、合法、有效,并能在可能发生的行政诉讼中经得起法庭质证继而达到让法官采信的程度?笔者结合行政执法理论和实际,就行政主体承担举证责任这一特征在行政诉讼中的体现、对这一特征产生原因的理解、法院对证据的二次认定和对法律的二次适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王天禹 《中国水运》2003,(11):37-38
日前,中国海事局制定颁布了<船舶登记工作规程>,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其目的是为了规范船舶登记行为."皖蒙城挂0087号"船舶所有权登记行政复议案,就是在海事机构办理船舶登记中发生的,是安徽省首例此类复议案.笔者将此案审理情况和思考奉献给读者,旨在提醒海事机构在办理船舶所有权登记时,一定要依法严格审核船主提交的证据,以避免不必要的船舶管理纠纷甚至海事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6.
试论水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不可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是否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这一问题,在海事管理机构内部一直持有不同的观点。文章通过对法学的理解,分析了水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特点、行政行为的法理分类和司法判例等诸多方面,提出不服水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宜通过行政诉讼途径解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杨善利 《珠江水运》2001,(10):34-36
众所周知,行政强制措施是一种重要的行政执法行为,对行政法规、法律的落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现有的海事法规对大多数行政强制措施的适用条件不够明确,尤其缺乏可操作性的程序规定.加之有的执法人员对行政强制措施的概念还存在模糊认识,以致于在执法中错误地行使行政强制措施,甚至还引起管理相对人的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本文就海事部门行使行政强制措施方面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希望对行政执法行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处罚法>,首次明确规定了行政机关在给与当事人严厉行政处罚的特定案件中适用听证程序的法定要求.从五年来的实践看,听证程序的适用对于海事机关依法处罚、提高办案质量、减少行政复议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数量,从而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对听证程序还比较陌生,因此,熟悉听证的内涵,掌握听证的程序,使听证程序在海事行政执法工作中得以正确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文中借鉴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原理,结合行政复议实践,从法理基础、关联因素、制度选择等方面对行政复议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建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供立法部门建立和完善行政复议举证责任分配制度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郑汝会 《世界海运》2007,30(5):51-53
对海事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概念、种类、特点,海事行政管理相对人行为的内容、行为效力,以及海事行政管理相对人对海事行政主体的主导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