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分析当前浙江省内河集装箱船型情况,结合浙江省内河航道、跨航桥梁、控制性船闸等基础设施现状及发展规划,提出适合浙江省的内河集装箱发展船型,并分析其节能、高效、经济、适应性等特点。本研究对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具有参考价值,对全国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于全虎  张平 《船舶》2020,(2):1-8
为提升江苏内河集装箱运输船舶标准化水平,实现船型与船闸、航道等通航基础设施发展相匹配,通过梳理内河标准船型主尺度标准和通航管理规定的修订情况,结合京杭运河江苏段集装箱营运船舶的调研,在船舶主尺度、舱室布置、船体结构和新能源动力的应用等方面分析江苏内河集装箱船标准船型的设计要点,完成48 TEU、64 TEU和96 TEU标准集装箱船设计。虽然受限于内河航运关注船舶成本的现状,标准集装箱船的设计更多采用传统基础船型设计思路,但研发运用先进技术、满足内河EEDI的绿色节能型船舶是标准船型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船型开发设计是配合交通部"运河及长江三角洲集装箱标准船型"的开发项目,结合江南水网的远景规划,借鉴国外内河优秀船型的先进设计经验,进行新船型的研究开发设计.本文首先进行船型方案的论证,提出开发92 TEU内河集装箱船经济上是有利的,技术上是可行的,接着对92 TEU内河集装箱船进行研究、开发设计,最后把该船型与目前在航船舶进行经济比较,证明该船的开发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聂育仁 《水运管理》2014,36(9):10-12
分析2013年重点监测海洋船舶和内河船舶的油耗总量、单位油耗,对干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等海洋运输不同船型和内河货运船舶的不同船型进行监测,分析不同船型、吨位的油耗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同时针对不同船型提出相应的建议:对于干散货船,应加快淘汰老旧船舶,调整船舶动力结构;对于油船在货源充足的情况下,大型化更有利于油船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大型集装箱船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的市场状况,分析了大型集装箱与常规船型相比较的差异和特点,并对结构设计和制造难点进行探讨,为船厂开发大型集装箱船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集装箱船大型化趋势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国际间经济交往的加深,国际贸易的增长以及航运技术的不断发展,集装箱船的大型化趋势日益明显,这对班轮公司和集装箱港口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集装箱船大型化趋势20世纪50年代,一种新的海运方式———集装箱船运输问世。至今50多年了,以载运集装箱能力(标准箱位)和吨位等数据为划分标准,集装箱船船型的发展己到了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船船型的发展见表1。表1集装箱船型的发展第一代集装箱船的载运能力仅为750TEU~1500TEU,吨位不超过14000总吨。20世纪70年代后,集装箱船舶更新换代的间隔大幅缩短,第三代与第四代间隔为16年…  相似文献   

7.
张冰 《天津航海》2014,(1):67-68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详细梳理和分析目前上海内河航道集装箱集疏运发展的概况,主要包括对航道建设、港区规划、船型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旨在为今后上海内河集装箱集疏运体系的建立提供前期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苏州市内河集装箱运输业发展,推动苏州市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分析其内河集装箱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业的必要性,指出其存在的内河干线航道达标率和覆盖率低、京杭运河与长江黄金水道缺乏水运联系、南部与北部航道网相对独立、相关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为此提出进一步优化航道网络、合理布局内河集装箱港口、开辟示范航线、研发适用船型、建立航运综合服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概述嘉陵江流域航道及船舶现状、港口建设情况、货运情况,以及未来航道规划,分析嘉陵江集装箱船舶的影响因素,根据相关的集装箱标准船型确定嘉陵江集装箱船型的初步方案;通过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的计算,得出适用于嘉陵江的500 t、800 t和1 000 t级集装箱船型标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宝新  袁沐 《集装箱化》2018,29(5):8-11
正集装箱船是专门用于载运集装箱的特种运输船舶,分为全集装箱船和半集装箱船。目前远洋集装箱运输主要采用全集装箱船。以往承担部队海上输送任务的主力船型杂货船和多用途船日趋萎缩,而集装箱船正快速取代传统杂货船成为航运市场的主力船型;因此,开展集装箱船军事应用价值研究,结合集装箱船的结构特点和性能,论证集装箱船战时可能担负的军事任务,研究如何在集装箱船建造过程中贯彻国防要求,对于做好海上方向军事斗争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型全集装箱船总体设计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结合对3500 TEU集装箱船型技术论证对第三代以上大型集装箱船总体设计作了分析探讨,对设计中的箱型、平均箱重、船型,舱內列层数、稳性、航速、技术指标等主要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提供了大型集装箱船的设计流程及计算公式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当前世界集装箱船船队现状和订单情况,以及集装箱船大型化的发展历程.根据订单情况分析了目前集装箱船队的热门船型和特点,以及其成为主流船型的原因.同时,分析了在提高装箱系数、高速装卸、环保和低维护成本方面的集装箱船设计趋势.  相似文献   

13.
集装箱船特点是线型变化大、精度要求高,相对于其他常规船型,建造难度较大.针对造船领域集装箱船建造方案策划所需考虑的多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以3600 TEU集装箱船为例,介绍集装箱船建造方案策划的各项举措,保障项目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14.
港澳台     
《集装箱化》1995,(12):41-42
香港集装箱吞吐量上半年继续居世界首位;香港河运集装箱量大幅增加;澳门将建集装箱码头;台湾四大港未来发展策略;长荣集装箱船队规模将达105艘、25万TEU以上;长荣10艘1 160TEU船全部由林兼承造;长荣海运公司集装箱船队船型。  相似文献   

15.
综合考虑水上运输方式、货流量、往返航次、年货运量、营运指标等要素,结合某内河纯电集装箱船设计方案,定量分析内河纯电集装箱船的续航力选择、换电方式和投资回报等与营运相关的技术经济论证内容,为今后内河电池动力船的开发设计提供借鉴。研究表明,通过在长江沿岸合理位置建设换电站,电池动力内河纯电集装箱船在长江干线营运规模化应用后,相对常规燃料船型具有较大的营运成本优势,整体换电模式是对船东和电池供应方都较为有利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水上货物运输中,集装箱船以其自身的优势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此类船型主要是以便于集装箱的装卸作为设计依据,从而使得船型结构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果出现过大的扭转便会造成船体变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对集装箱船舶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在各种优化设计方法中,响应面法的效果比较好。因此,可在集装箱船舶优化设计中对该方法进行合理运用。从大型集装箱船舶的结构特点分析入手,论述了响应面法在大型集装箱船舶优化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徐晓燕 《世界海运》1998,21(1):39-39,44
随着世界贸易及高新技术的发展,集装箱出现大型化趋势,本文通过对发展大型装箱船的制约条件分析,指出了投资大型集装箱船面临的风险,提醒投资人谨慎考虑,选择最佳船型。  相似文献   

18.
消息报导     
经国家计委批准,最近,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向沪东造船厂、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交通大学等工厂及科研院所下达了“大型集装箱船船型设计技术研究”项目。集装箱运输始于50年代。到1988年世界集装箱货运量已经达到4000万箱,发展迅速。目前我国运洋运输部门已辟通了中日、中美、中欧40多条集装箱航线,然而我国在集装箱船的设计和研制方面,仍是一个空白。在此情况下开发研制大型集装箱船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大型集装箱船船型设计技术研究”项目,将由上海沪东造船厂承担,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和交通大学协助,采取厂、院、校,三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开发研制中,将根据国内外用船部门的发展和使用要求,致力于开发研究提高集装箱船的  相似文献   

19.
<正>从第一代全集装箱船发展至第四、五代全集装箱船,码头泊位前沿水深要求已从-8米增深至-12.5米以上,船舶长度也由170米左右增长至300米左右。由于采用了全集装箱船舶,集装箱专用泊位几乎全部是采用岸机作业方式。在选择装卸船工艺系统时应考虑到以下因素: 1.船型宽度对桥吊的影响。 以上海港为例,集装箱装卸桥最大外伸距以35米为主,尽管外高桥新港区一期工程采用了38米外伸距的桥吊,但也只能适应船宽32.2米的巴拿马型全集装箱船;而目前的第四、五代船型已达40米左有,例如我国中远集团的第一艘载箱量为5,250TEU的全集装箱船,其型宽为39.8米,属超巴拿马型全集装箱船。预测未来5,500~6,000TEU的全集装箱船的型宽应为42米。作为枢纽港,桥吊的选型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开发江南集装箱船直达洋山港的重大意义和存在问题,认为内河通航标准选取代表船型欠佳、忽视变吃水技术应用、未充分利用航道宽度和航道断面系数处理不当。若采取适当措施,航道不变,单船载重量预计提高到内河通航标准规定值的3∽4倍,使研制船型成为可能并加紧开发。因事关重大,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共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