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针对船舶轴系抗冲击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包括主机及其隔振器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和运动微分方程,对主机隔振器采用不同刚度时轴系的冲击位移响应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隔振器刚度值对冲击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回转型气囊隔振器的载荷特性和刚度特性,建立了气囊隔振器的垂向冲击载荷和冲击刚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气囊隔振器的冲击载荷和冲击刚度模型足够准确.  相似文献   

3.
锤击法测评小型钢丝绳隔振器冲击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勇  黄映云 《船舶工程》2007,29(4):79-81,31
基于钢丝绳隔振器的非线性迟滞特性和理论模型,结合工程实际,建立了锤击法测评小型钢丝绳隔振器冲击特性的试验模型.并根据模型进行了钢丝绳隔振器在空载和有预载条件下的冲击特性分析,为进一步开展舰艇抗冲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HGGS-200型钢丝绳隔振器冲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冲元件在不同冲击环境下所表现出的冲击特性规律是系统抗冲击分析的重要依据。通过对HGGS-200型钢丝绳隔振器冲击试验所得数据的分析处理,验证了该型隔振器优异的抗冲性能,发现了隔振器冲击特性与冲击加载强度和冲击持续时间的关系,找到了该型隔振器冲击特性变化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5.
液氧罐抗冲装置冲击响应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种方法对液氧罐抗冲装置在规定的冲击环境下的冲击响应进行仿真分析。首先将液氧罐及抗冲装置所组成的系统作为一个单自由度线性弹簧(含阻尼)——质量系统,根据单个隔振器的冲击刚度及其布置位置,计算出整个系统的冲击刚度,根据给定的冲击环境,计算系统的冲击内应(位移和加速度)。其次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计算整个系统的在冲击作用下的瞬态内应,隔振器的参数采用冲击试验得到的位移一抗力曲线,利用非线性弹簧单元及间隙元模拟分别模拟隔振器和限位器,根据给定的冲击环境,采用全积分方法计算液氧罐冲击内应。通过仿真分析为抗冲装置性能参数的确定打下基础,并对抗冲装置的隔冲效果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6.
船舶设备遭受强冲击作用时,能够承受的加速度和相对位移幅值都很小,采用隔振器和限位器均不能满足抗冲击要求,此时需要特殊的耗能元件,吸收大量的冲击能量。基于将传统的隔振抗冲元件和新型耗能装置相结合的思想,设计了一种非线性抗冲击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气液耦合冲击耗能器的数学模型,并对其各参数(运动传递比和气腔有效横截面积)对抗冲击性能(绝对加速度幅值和相对位移幅值)的影响进行了仿真试验分析。研究表明,与线性隔离系统相比,冲击耗能器能够耗散部分冲击能量,提升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冲击耗能器的参数影响分析为新型耗能器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可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周文亮  王强 《船舶工程》2004,26(2):36-37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在系统辨识和函数拟合方面的优势,以单自由度隔冲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取了决定冲击响应的几个参数作为网络输入,以最大响应加速度值和隔振器最大变形量为最终目标参数,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来计算其冲击响应,实际计算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方法计算的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水下非接触爆炸冲击载荷下高压气瓶及其管道系统冲击响应动力学建模、计算方法及减振系统优化设计方法。首先通过缩聚梁建模方法建立了某高压气瓶及其管道系统动力学计算模型,使用动态设计分析方法分析该系统承受冲击载荷时的动响应特性。为实现高压气瓶及其管道系统优化设计,基于ISIGHT软件搭建优化平台,通过二次序列规划等优化算法,对高压气瓶及其管道系统多个隔振器刚度进行组合优化设计,提高了高压气瓶及其管道减震系统的缓冲抗冲隔振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船用浮筏系统在BV043/85舰艇冲击标准规定的冲击载荷下冲击响应较大的问题,以某船用柴油发电机组浮筏隔振系统为例,采用MSC.Nastran对系统进瞬态响应分析,分别计算筏体厚度、结构阻尼、上层限位器间隙变化时的浮筏系统冲击响应,计算结果表明,筏体厚度、结构阻尼、上层限位器间隙对冲击响应结果影响较大,而且上层限位器可以同时限制上、下层隔振器变形量,选择最优的参数值可以使浮筏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0.
马建国  帅长庚  李彦 《船舶力学》2021,25(1):120-127
舰船设备的抗冲击性能设计直接关系到其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实用化.本文针对电磁-气囊主被动混合隔振系统抗冲击的设计要求,首先对电磁-气囊主被动混合隔振器进行抗冲击悬挂结构设计并通过仿真和试验获得了混合隔振器的位移载荷特性;其次推导了混合隔振系统中限位器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了主被动混合隔振系统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主被动混合隔振系统在冲击载荷下,不同限位器参数对冲击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隔振器抗冲击悬挂结构和隔振系统的限位器能够很好地满足舰船设备对抗冲击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带限位器的船舶设备非线性冲击响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船舶上的设备安装限位器后,在冲击过程中碰到限位器时刚度发生突变,必需采用非线性方法进行冲击响应分析。文章首先对限位器的冲击刚度进行模拟计算,随后运用一系列的带间隙的弹簧单元逼近限位器的冲击刚度,实现了虚拟非线性冲击响应。  相似文献   

12.
利用伪力法计算带限位器的船舶设备隔振系统冲击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立了带限位器浮筏隔振系统的非线性系统模型,利用伪力(pseudo-forces)法计算了带有限位器的浮筏隔振系统模型的冲击响应,分析了限位器参数对冲击响应的影响.设计制作了带有限位器的浮筏隔振系统试验模型,进行了冲击试验研究.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伪力法在计算带限位器的舰船设备隔振系统冲击响应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舰用设备和舰用柴油机抗冲击评估研究现状的分析,结合柴油机的自身结构特点,提出了柴油机抗冲击评估研究的框架。分析了柴油机抗冲击评估的总体研究方法:多体动力学方法和有限元方法。提出了重要研究内容:柴油机冲击动力学的非线性问题、柴油机的冲击环境以及柴油机的冲击试验研究。指出了柴油机抗冲击评估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动力传递组件、齿轮机构、轴承、凸轮机构、重要螺栓、间隙连接、管路等。  相似文献   

14.
军用双体船抗冲击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军用双体船的抗冲击特性,采用通用软件ANSYS对典型双体船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基于Geers and Hunter模型的冲击波压力计算方法,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的声固耦合算法模拟水中冲击波载荷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提取设计工况下军用双体船典型部位的冲击时域响应,分析双体船冲击环境特征。通过对双体船典型部位进行强度分析,得出其抗冲击的薄弱环节是由其本身结构特性所决定,相应的计算结果可为双体船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带弹性筏体和弹性基础的三维复杂弹性耦合冲击隔离系统,综合运用多体动力学理论、结构动力学理论、子结构方法、有限元方法,考虑系统刚体运动与弹性振动的耦合,建立了三维复杂弹性耦合冲击隔离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编写计算程序计算系统的固有频率,并与用ANSYS软件建模计算的固有频率和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吻合得较好,通过试验工况下计算的机组加速度响应与实测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计算分析系统在三向冲击激励下的动力学响应,为分析浮筏系统的冲击响应控制和参数优化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提高舰艇发射装置抗冲击性能,文章针对舰艇发射装置结构特点,分别采用静G法和时间历程法对其进行抗冲击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箱体与箱体及箱体与支架的连接处应力较为集中且发射装置对冲击载荷的响应与冲击加载方式和方向有很大关系。在同一冲击载荷下,结构响应特性以横向响应为主。所得分析结论可以对舰艇设备的抗冲击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船舶推进轴系冲击响应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有限元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推进轴系垂向冲击响应计算的数学模型 ,导出了在加速度冲击输入条件下轴系垂向冲击响应数值仿真方法 ,并通过一个工程计算实例阐述了该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舰用设备抗冲击性能是其技术性能的重要要素之一,正确分析舰用设备抗冲击能力也是开展系统级别抗冲击性能设计、管理、优化的前提。明确了舰用设备抗冲击能力的定义,给出了采用时域模拟法确定舰用设备抗冲击能力定量计算方法。选取某刚性安装的舰用增压锅炉为研究对象,对影响设备抗冲击能力的因素和抗冲击能力值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今后舰船设备抗冲击性能分析提供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介绍美国海军用以考核舰船设备抗冲击性能的动态设计分析方法(DDAM),利用Ansys软件对某舰用升降装置进行建模,并基于DDAM方法对其进行计算和抗冲击性能分析,分析结果可为舰用升降装置抗冲击设计和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舰艇设备抗冲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珍霞  余广平 《舰船电子工程》2009,29(11):15-17,152
文章介绍了国外舰船设备抗冲击研究的历史和动态,以及国内抗冲击计算研究现状,并针对目前国内在抗冲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供舰船设备隔振系统非线性抗冲击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