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总结青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切除的效果,探讨影响肝切除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行肝切除术的79例年龄≤40岁的青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病理学特征,并与同期收治的67例年龄≥65岁的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对照,分析青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以死亡作为终点事件,对手术切除术后的生存率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肝癌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甲胎蛋白值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丙肝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临床症状、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吲哚氰绿15min滞留率、肝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肝硬化、肿瘤个数、大小、门静脉癌栓、肿瘤分化程度、术后生存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后发现,术前白蛋白<35g/L和最大肿瘤直径≥5cm是影响青年原发性肝癌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切除治疗青年、老年肝癌是安全的、可行的。术前白蛋白<35g/L和最大肿瘤直径≥5cm是青年肝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肝癌细胞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编码产物P-gp(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疗效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来我院行肝穿刺检查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各组肝组织中MDR1的mRNA水平,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手术切除后的肝癌组织P-gp的表达。根据P-gp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耐药组和非耐药组,分析P-gp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术后TACE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癌组患者肝脏组织中MDR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肝癌组MDR1的mRNA/正常水平>2的患者76例,MDR1的mRNA/正常水平<2的患者32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gp呈棕黄色,主要表达于肝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其中P-gp蛋白阴性患者(非耐药组)35例,阳性患者(耐药组)73例。非耐药组患者化疗有效率(74.28%)明显高于耐药组患者(43.28%)(P<0.05)。非耐药组1、2年累积生存率为77.14%和42.86%,明显高于耐药组(54.12%和27.40%,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MDR1编码产物P-gp异常过表达与肿瘤化疗耐药性相关,提示其可作为临床术后化疗用药的指导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 应用99.5%酒精(无水乙醇)治疗肝癌,日本及我国台湾有所报告,大陆报告甚少。我们在充分动物实验后,于1987年5月~1988年2月对13例肝癌进行了局部注射,经术后观察和8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特总结报告如下.本组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24岁,原发肝癌11例,全部均经病理证实.13例中手术无法切除11例,2例行肝叶和肝部分切除,另叶仍有散在癌结。我们应用7号长注射针头,对3cm 直径以下癌结行中心注射3ml,对较大癌块围其肿瘤边缘每3cm 间距注射3ml,并适量给癌中心多点注射。其深度视癌结大小不同,一般由深至浅缓缓退出.注射后,局部注射点略发白,总量最多60ml。注射13例中,术后肝区痛明显减轻,体温未超过38.5℃,无感染症象,伤口全部Ⅰ期愈合.术后经3~10月随访8例仍健在。应用99.5%酒精治疗肝癌,其机理目前认为它可以使组织细胞脱水,蛋白质凝固,继而使细胞坏死.我们曾在动物肝组织作过局部注射术后10日剖腹取肝,发现原注射区呈白色硬块,病理镜下“肝组织有明显灶块状充血,部分肝组织坏死,周围有纤维包裹和机化”。根据以上治疗和随访结果,我们对酒精注射治疗肝癌有以下体会:①酒精有使组织细胞脱水和凝固作用,故可以用它来杀死癌细胞,阻碍和限制癌细胞生长,抑制肝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我们制成131I标记碘化油(131I-碘化油),并成功治疗1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后观察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分布及其半衰期。结果表明注入体内的131I主要浓集于栓塞肝叶内,肺内放射量平均12.1%。癌内131I有效半衰期4~5.4d。术后病人恢复顺利,仅有中度发热,未发生肝功衰竭。1~2周后9例病人AFP全部下降,8例肿瘤缩小。作者认为用131-I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1985年3月起用氰基丙烯酸酯,经腹行肝动脉支铸型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28例(Ⅰ甲期10例、Ⅱ乙期12例、Ⅲ期6例)。AFP降至正常6例,8例肿瘤难以显示。1例生存已逾32个月、健在。1年存活率52.9%(9/17),2年存活率20%(2/10)。为进一步延长生存期或达治愈目的:1.栓塞后早期肝切除,2.门静脉支内瘤栓的诊断和消灭,需采用综合治疗措施。肝癌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可联合脾动脉结扎、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3例平均生存期已愈16个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肝移植术(OLT)和肝切除术(RT)治疗原发肝细胞癌(HCC)的疗效进行综合比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ScineceDirect、Springerlink、EBSCO、CBM、CNKI数据库、万方、维普,及手工检索国内1990~2010年发表的有关于肝移植和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的相关文献,选择RevMan5.0软件、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入选标准,有9项临床试验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移植组和肝切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相似(OR=1.26,95%CI为0.93~1.17,P=0.13),肝移植组术后3年生存率高于肝切除组(OR=1.68,95%CI为1.31~2.17,P<0.01),肝移植组术后5年生存率高于肝切除组(OR=2.17,95%CI为1.63~2.89,P<0.01),肝移植组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高于肝切除组(OR=5.07,95%CI为3.27~7.86,P<0.01),肝移植组术后复发率低于肝切除组(OR=0.10,95%CI为0.06~0.14,P<0.01)。结论肝移植术和肝切除术均是治疗肝细胞癌的有效手术方法,但肝移植术预后较肝切除术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肝癌与肝移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原位肝移植已走过42年历程。目前肝移植1年存活率已攀升到88%,手术死亡率已降至0。不伴有肝硬化和能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应首选肝切除术;有肝硬化者需行肝移植;晚期肝癌不宜肝移植。手术前、后联合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和拉米夫定,可使患乙型肝炎者接受肝移植的长期疗效与其他肝病受者相媲美。没有肝移植条件的医院不提倡开展肝移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1例罕见双原发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合并胆囊癌)病例以指导临床。方法与结果报道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胆囊癌病例,54岁男性患者以"右上腹间断性疼痛4d"之主诉入院。于当地县医院行上腹部CT示:胆囊结石、胆囊癌肝浸润后,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实验室检查示:HBsAg(+),HBcAb(+),甲胎蛋白(AFP)>60 500ng/mL,癌胚抗原(CEA)5.25ng/mL。CT检查提示:肝门部稍强回声光团,肝癌待定,胆囊癌待定,胆囊结石,胆囊炎;肝动脉、门静脉血管CT成像(CTA+CTV)检查示肝左内侧叶巨大恶性肿块影,胆囊壁不均匀增厚,疑肝脏病变侵犯胆囊或/及胆囊病变侵犯肝脏。术前初步考虑为原发性肝癌伴胆囊浸润,行肝脏Ⅳb、Ⅴ段切除+胆囊切除+T管引流术。术后病理示:肝脏巨块型肝细胞癌Ⅲ级、胆囊隆起型中-低分化腺癌。术后1个月,患者复查CT示肝内播散,预后差。结论双原发癌中的"两者不相连续"这一标准并非适合于所有的双原发癌,并为以后诊治类似疾病提供了有益经验;及时准确地鉴别"转移"或"原发",是临床医师给予患者有效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 ,因脾功能亢进常导致白细胞总数减少和免疫功能下降 ,从而直接影响着患者疗效。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 ,脾切除可改善患者的免疫状况 ;而对于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 ,行肝癌切除过程中是否应同时切除脾脏 ?脾切除后对细胞免疫功能将产生那些影响 ?近年来逐渐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研究通过比较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 ,行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术与肝癌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术前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 ,探讨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联合肝脾切除对细胞免疫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  相似文献   

10.
1.本文总结我院(1956—1979)23年所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20例,进行了临床分析。2.对肝癌自发破裂的发病率,破裂的机制,误诊的原因,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3.据本组资料肝癌破裂50%在一个月内死亡,提示我们应争取积极抢救,对于肝癌自发破裂的外科治疗,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肝动脉结扎以及紧急的肝叶切除的适应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对4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皮下泵行双介入治疗,即对肝动脉栓塞化疗和门静脉灌注化疗,肝动脉门静脉双灌注化疗,临床结果表明:无论在临床症状改善,肿瘤缩小程度,治疗的有效还是延长生存期方面,栓塞组均比化疗组显著,而肝癌切除后局部预防组对肝癌复发的预防比周围预防组疗效显著,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并发症少,提供了一条治疗肝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肝癌患者病理性血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癌复发和转移的原因。方法 对 62例肝细胞癌 (Hepaticcellcarcinoma ,HCC)中的 50例做了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Selectioncavityartery ,SCA)检查 ,对 48例行氰基丙烯酸正酯 (TH胶 )肝动脉支铸型栓塞治疗。结果 发现肝内、外侧支交通 1 5例 (2 4 2 % ) ,肝动脉与门静脉和肝静脉瘘 2 1例 (33 8% )。肿瘤血管栓塞完全 30例中 ,9例生存超过 2年 ,4例超过 7年 ;栓塞不完全病例中 ,仅 1例生存 2年。栓塞完全者 ,生存率高于栓塞不完全者。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5,有显著性差异。TH胶栓塞治疗后发现肝动脉 -门静脉、肝动脉 -肝静脉瘘 5例 ,其中 4例 7个月内死亡。结论 肝内、外侧支动脉供血是影响栓塞治疗疗效的关键 ;动 -静脉瘘是肝癌向门静脉、肝静脉方向转移的通道。也是小肝癌切除术后转移、复发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8年~1993年经腹手术行肝癌化疗栓塞122例,手术死亡4例,余全部随访。1年生存率31%,2年生存率6.5%。肿瘤直径在10cm以下者1年生存率75%,膨胀型生长的病人1年生存率63.15%。合并重度肝硬化的病人1年生存率26.3%。肝动脉门静脉双栓塞的病人1年生存率53.3%。结果表明对于中晚期肝癌的病人尽管病变广泛,肝硬化严重,但治疗应取积极态度,经血管途径的化疗栓塞手术有明显的姑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行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切除转移灶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文献检索ISI Web of Knowledge、Pubmed及中国期刊网,检索国内外自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公开发表的有关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文章。通过Meta分析对比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分期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死亡率、5年生存率。结果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切除组与分期手术切除组比较,同期手术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36.4%与分期手术组35.6%(P=0.957)相似,在围手术期死亡率(OR=1.91,95%CI:0.90~4.08,P=0.09)及5年生存率(OR=1.08,CI:0.73~1.61,P=0.69)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分期切除相比,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行同期切除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及总结采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行肺部手术的初期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肺部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3月-2017年11月我院应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行肺部手术58例,其中男42例,女16例,年龄25~79(59±11)岁。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机器人手术,包括肺叶切除41例,肺段切除7例,肺楔形切除6例,肺袖式切除2例,联合肺段切除、楔形+肺段各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17例,肺癌41例;手术时间分别为,肺叶切除(169.93±66.88)min,肺段切除(165.43±56.37)min;术中清扫淋巴结5~26(15.1±8.7)枚;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2~15(6.0±2.6)d,术后住院时间2~21(7.95±3.23)d。除1例患者出现支气管胸膜瘘接受二次手术外,余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顺利出院。患者住院期间总费用为32 015.57~127 087.89(78 483.19±15 925.18)元。结论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辅助肺部手术在具有丰富常规胸腔镜手术经验的医疗中心可顺利开展,其效果安全、可行,并且在一些复杂操作中具有优势,但是相对昂贵的费用是限制其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经腹腔一期切开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细菌性肝脓肿是肝脏继发性感染的一种严重疾患,一般诊断较易,但处理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危。据报导,经手术治疗,死亡率较非手术治疗有所降低,但仍高达33%,近年来由于重视全身支持治疗,死亡率明显下降,但仍在16~27%之间。Balasegaram氏报导国外近年的死亡率高达32.8%,我院从1957—1980年经手术治疗的100例细菌性肝脓肿,总的死亡率为11%,经腹腔引流的80例,死亡9例,其死亡率为11.25%。较其它报告的死亡率低,本文重点讨论经腹腔一期切开引流治疗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同位素血池扫描、高分辨超声仪和CT的广泛应用,肝血管瘤的发现率日益增多,过去对较大或具有压迫症状的肝血管瘤,常为手术切除治疗.自1987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应用微波固化术的新方法,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取得了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共6例,男3例,女3例;年龄35岁~55岁;瘤体位于右前叶1例,左内叶2例,左外叶2例,右前叶加左外叶1例;瘤体直径在5.3cm以上,最大者15cm;采用固化旷置者5例,固化肝叶切除者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静脉阻断对实验性肝癌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Wistar大鼠肝癌模型为材料 ,采用免疫组化SUPERVISION两步法观察肝静脉阻断后肝癌、癌周、邻近肝叶 (肝左中叶 )及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结果 肝静脉结扎组肝癌及癌周组织VEGF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调 (P <0 0 1 ) ,肝左中叶较对照组明显上调 (P <0 0 1 ) ,肺组织VEGF的表达较对照组也明显上调 (P <0 0 5)。结论 肝癌肝静脉阻断可抑制局部肿瘤的生长 ,但有提高肿瘤肝内侵袭及远隔器官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CIP2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IP2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CIP2A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以及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分布;采用RT-PCR法检测肝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癌旁肝组织中CIP2A mRNA的转录水平,统计分析CIP2A mRNA的转录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CIP2A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胞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1.7%(43/60);相对应的癌旁肝组织则较少见CIP2A蛋白阳性表达,其阳性率为23.3%(14/60),且阳性染色分布散在稀疏;正常肝组织中未见CIP2A蛋白阳性表达。肝癌组织中CIP2A mRNA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其相对应的癌旁肝组织(P<0.05)。CIP2A mRNA转录水平与肝癌直径、肝癌组织病理分化、临床TNM分期以及是否合并肝癌转移(门静脉癌栓浸润以及肝内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P<0.05)。结论 CIP2A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肝癌的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CIP2A可能成为潜在的肝癌分子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0.
<正>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下简称甲旁亢)自1925年Mandl首先手术切除甲状旁腺腺瘤成功以来,近年报告其发生率为0.1—0.5%,1977年Edis收集报告3772例,我国已报导了157例,兹就我院收治和手术治疗的六例甲旁亢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