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新城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对于新城交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新城交通需求的特点提出轨道交通、公交快线、公交普线、公交支线、公交枢纽的多层次公交网络体系,提出新城多层次公交网络体系规划的原则,对制定多层次的新城公交线网规划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新城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对于新城交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新城交通需求的特点提出轨道交通、公交快线、公交普线、公交支线、公交枢纽的多层次公交网络体系,提出新城多层次公交网络体系规划的原则,对制定多层次的新城公交线网规划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时常听说,现时的上海"市区看繁华,郊区看发展"。多年来,上海郊区和新城发展确实很快。作为公共交通如何适应和促进郊区及新城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自身健康发展,我们一边探索、一边思考,有了些许体会。一、公交正处于上升通道从表1中可看出,上海郊区公交在近5年内得到了持续发展。近5年来,郊区公交的线路条数、长度比全市增长快;运营车辆、日均运营里程、日均客运量全市呈下降趋势,郊区公交不降反升。"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加快全球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基本建成"四  相似文献   

4.
2005年北京市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2006年,11个新城的综合交通规划工作相继开展.从新城土地功能规划的特点出发,结合既有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北京市并没有摆脱"摊大饼"的可能,过早强化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的交通走廊,会使交通问题更加复杂;相对滞后的公交发展速度,使新城面临着过度依赖小汽车出行的危险;土地开发和交通设施建设的不同步,给新城交通带来深层隐患等问题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新城综合交通规划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绿色交通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绿色交通理念下的公交场站布局应以提高公交换乘效率、提升居民出行全过程的公交吸引力为原则.传统的公交场站规划过分强调公交场站资源的均质性及与公交线网的适应性,实际运行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换乘枢纽处公交服务水平低下,继而造成公交吸引力下降.本文提出新城应优先在交通枢纽处布置公交场站的规划思路,并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公交场站布局规划为例,详细阐述该规划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上海新城中尚缺乏独立的骨干级公共交通系统,而围绕新城如何发展骨干公共交通系统,近年一直是学界和工程界的关注热点。上海新一轮交通发展白皮书提出在新城中因地适宜地发展以现代有轨电车为代表的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松江区有轨电车网络规划是上海市第一个由市政府批复的有轨电车法定规划。本文以松江新城为例,分析新城居民交通出行特征,探讨现代有轨电车在新城发展的适应性、功能定位和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贵阳市强力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公交出行分担率已近30%,市民出行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优化公交体系起步早。从1990年开始就将公共交通场站和配套设施纳入了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计划,将公共交通场站设施建设作为新建居住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建设的必备内容,实现了“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道路交通规划是滨海新城建设的基础条件之一,滨海新城交通规划应适应滨海新城的特点,考虑规划的弹性和可实施性,并重点研究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对外交通、道路网、公共交通、静态交通、慢行交通以及旅游交通。  相似文献   

9.
道路交通规划是滨海新城建设的基础条件之一,滨海新城交通规划应适应滨海新城的特点,考虑规划的弹性和可实施性,并重点研究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对外交通、道路网、公共交通、静态交通、慢行交通以及旅游交通。  相似文献   

10.
常规公交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而公交场站是常规公交发展的基础设施和重要保障。从国家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来看,对公交场站规划用地实施土地综合开发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大多数城市均提出了研究实施居住区开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公交场站配建制度,逐步明确了公交场站"综合+配建"的发展新模式。如何转变公交场站建设规划思路与方法,适应城市转型发展、破解公交场站落实难的发展瓶颈,对城市公交场站的规划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公共交通补贴原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公共交通补贴模型. 以北京市公共交通补贴为背景,研究了公共交通结构系数、分担率以及运营成本对公共交通财政补贴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分配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客流量,一方面使得政府公共交通补贴的额度在财政收入当中的比重不至于过大,确保了政府的公共交通低票价政策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公共交通承担客流比例的要求.在公共交通运营成本不变和公交补贴占财政收入比例小于4%的情况下,北京市财政收入需保持年增长10.9%以上,才能满足2015年公交分担率达到45%时低票价政策的补贴需要.  相似文献   

12.
分析我国当前实施公交优先政策的方法和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情况,结合国外城市解决公交发展问题的经验,提出发展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是实现我国城市公交优先政策的最佳途径。另外,讨论了我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的不足之处,结合实现公交优先政策中遇到的问题,对我国智能公交系统的发展与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交和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最主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在大力推行公交优先政策的今天,我们却发现公交分担率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本文运用Space L和Space P方法分别构建了北京市公交—地铁复合网络及其子网络.实证研究了公交—地铁网络的基本拓扑性质并对复合网络及其子网络的网络特性进行比较,从整体的角度,综合性地分析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网络的特性及换乘状况.结果表明,北京市公交—地铁复合网络具备小世界和无标度网络特性,同时也证明了地铁及公交各自特点的充分发挥,二者高效的相互配合、衔接,是整个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发挥最大效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ڿ������Ĺ�����ͨ�����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公共交通补贴原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公共交通补贴模型. 以北京市公共交通补贴为背景,研究了公共交通结构系数、分担率以及运营成本对公共交通财政补贴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分配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客流量,一方面使得政府公共交通补贴的额度在财政收入当中的比重不至于过大,确保了政府的公共交通低票价政策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公共交通承担客流比例的要求.在公共交通运营成本不变和公交补贴占财政收入比例小于4%的情况下,北京市财政收入需保持年增长10.9%以上,才能满足2015年公交分担率达到45%时低票价政策的补贴需要.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国当前实施公交优先政策的方法和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情况,结合国外城市解决公交发展问题的经验,提出发展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是实现我国城市公交优先政策的最佳途径.另外,讨论了我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的不足之处,结合实现公交优先政策中遇到的问题,对我国智能公交系统的发展与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公交都市是未来城市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环境的必然选择,公交站点是服务于公交都市的连接点和服务终端.从公交都市建设的角度,分析了上海郊区新城公交站点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与特征,从规划层面提出了构建公交走廊,以公交枢纽、站点为中心引导城市土地开发的城市发展策略,从建设层面提出了公交站点与道路设施,建筑空间一体化建设的建议,并在公交站点具体设置中,从选址、站点形式、站距等要素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共交通》2022,(4):96-97
公共交通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市民出行的便捷性和幸福感,对建设和谐社会及和谐城市有着重大意义.国家高度重视公交事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互联网+"?便捷交通行动和"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等政策,地方城市也因地制宜制定城市公交发展战略目标,"智慧交通""公交优先""微循环公交""新能源公交"等关键词频...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已成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人们还提出,在当前道路交通越来越拥堵、大气质量越来越恶劣的情况下,应尽快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由战略层面提高到法律层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设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车速,确保公交畅行,从而吸引市民乘坐公交,建立公交优势。在公交专用道问题上,上海历来有不同的见解。本刊现刊登5篇来稿,以期统一认识,推进上海公交专用道建设;  相似文献   

19.
对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能源战略、环保战略和城市发展战略三个方面剖析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思想的内涵,为各地充分认识和深入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思想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从公共交通的相关条例、标准和规范、城市交通综合规划和公共交通专业规划、大运量公交客运系统以及公交市场的相关政策几个方面,阐述了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主要工作任务。提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只有成为全民的理念,公共交通的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优先。  相似文献   

20.
公交场站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公交场站建设是保障城市公共交通正常运转,方便市民出行的重要条件,亦是创建“公交都市”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