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海事     
正中东部分原油将不经马六甲直达中国石油管道开通后,每天都能有二十几万桶原油从马德岛港输送到中国,中东部分原油可不经过马六甲海峡直接到达中国。中国与缅甸4月10日签署《中缅原油管道运输协议》,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当天对记者说,该石油管道将很快开始运行。这一协议被视为缅甸总统廷觉本月6日-11日对中国国事访问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IMO推便利运输新措施IMO便利运输委员会((FA)于2017年4月4日至7日在IMO总部召开其第41届会议,会议将讨论有关国际海上运  相似文献   

2.
为提供稳定的能源供给,我国提出了建设中缅原油管道项目。为此,在缅甸皎漂湾内建设30万t级原油码头极为重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使用要求,30万t级原油码头工程从设计船型论证、航道选线、利用皎漂湾内外潮时差提高靠泊安全性、水工结构采用混凝土封底,破解泥岩遇水崩解难题;结合二维潮流和泥沙数学模型,对抛泥区位置进行选化,结合操船模拟试验手段进行拖轮配备等设计要点进行总结,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俄原油管道于今年九月下旬竣工,中国的原油供给和原油进口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这也标志着中国向确保未来能源安全的目标又迈出了一步.最终,中俄原油管道的输送能力将达到设计能力的每年1500万吨,这相当于中国2009年陆运进口石油总量的90%,所以这条管道的建成已经将中国的陆运石油进口量提高了接近一倍.而海运贸易会将因此受到影响么?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俄原油管道于今年九月下旬竣工,中国的原油供给和原油进口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这也标志着中国向确保未来能源安全的目标又迈出了一步。最终,中俄原油管道的输送能力将达到设计能力的每年1500万吨,这相当于中国2009年陆运进口石油总量的90%,所以这条管道的建成已经将中国的陆运石油进口量提高了接近一倍。而海运贸易会将因此受到影响么?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迅速增长,2011-2016年间中国进口的俄罗斯原油量几乎增长了三倍,而同期中国原油进口总量增速为51%.2016年,俄罗斯取代沙特阿拉伯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这其中约有45%的进口量是通过管道完成的,海运进口则推动了近期的绝大部分增长.  相似文献   

6.
11月1日,随着"三湖中国"号30万吨级油轮装载的17万余吨进口原油,经13.5 km长的外输管道进入后方储油罐,天津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试运营投产获得圆满成功。该工程是天津市大乙烯项目重要的配套工程,位于南疆港区30号泊位,设计年吞吐量为2 000万t。它的投产将缓解华北地区进口原油大型深水码头接卸能力不足的矛盾,对保证北京、天津及环渤海地区市场的成品油供应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衡量中国进口原油海运网络中节点功能失效对网络连通可靠性的影响,在识别网络中重要节点的基础上,针对节点面临的随机性攻击和选择性攻击,分别采用蒙特卡洛模拟和不交化最小路集算法建立中国进口原油海运网络的连通可靠性评估模型。评价结果表明:当节点面临随机性攻击时,中国进口原油海运网络相对可靠;而在面对选择性攻击时,网络连通可靠性大幅下降,原油进口安全受到较大威胁。此外,在中国进口原油海运网络的3个原油海运通道中,拉美通道的连通可靠性相对最好,中东通道的连通可靠性相对最差。  相似文献   

8.
4.管道、铁路等输送方式进口原油,能起到一些作用;但管道、铁路等不仅成本较高,而且输送量有限,更缺乏灵活性且充满诸多变数。年进口原油的“大头”,仍将是以海上运输为主。打造VLCC船队势在必行今年3月13日,俄罗斯政府工作会议确定了东西伯利亚原油出口管道分两期施工的方案,同时,决定第一期实施从安加尔斯克到大庆的管道。要知道,在2001年7月17日,中俄双方于莫斯科签署协议时,原定管道的走向是从贝加尔湖西南的安加尔斯克,直接由我国的满洲里入境,终点为大庆的安大线。现已改为与日本提出的、从安加尔斯克到远东地区港口城市——纳霍德…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中国的新船厂在超级油轮(VLCC)建造方面发展势头相当迅猛。很显然,中国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且国家要求国油国运——大约一半的原油需要通过中国自己的船队运输,这就要求中国扩大现有20艘VLCC的船队规模,再新增70多艘。中国每天进口约300万桶原油,约为总需求的45%。因为国内原油资源相当有限,进口原油的数量将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原油进口之前一直都被少数国有企业所垄断.然而自2015年年中起,中国政府开始松绑原油进口市场,逐渐允许地方炼厂加工进口原油和直接进口原油.一年以来,这些地方炼厂带动了中国进口原油需求的增长,并且地炼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1.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唐古拉山,经西藏东部进入云南。在西双版纳中缅边境244号界碑附近出境后称湄公河,再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在胡志明市附近流入南海,全长4880公里。其中:中国内河2130公里、中缅界河31公里、老缅界河234...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远洋航务》2009,(8):46-46
中国的原油进口在最近的十年里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2001年除外).就在最近的2008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量攀升到17890万吨,同比增长9.6%.而随着中国石油贸易的繁荣,进口石油的来源更加多样化,拉丁美洲--这个距离中国遥远的大陆,也开始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来源地.  相似文献   

13.
<正>一、我国原油进口及原油码头基本情况石油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关系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及我国石油储备体系的日益完善,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从1993年开始由石油净出口国转为石油净进口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原油净进口量/原油消费总量)不断提高。表1显示了2006年至2012年我国原油生产、消费、进口的基本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我国原油需求的大幅度增长,国产原油自给率逐年下降,我国需要大量进口原油的局面已不可逆转。有学者根据我国原油进口与GDP增长的关系,预测2015年将进口原油3.55亿t,2020年达到4.4亿t。虽然近几年我国在陆路开辟了新的输油通道,进口方式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原油进口以海运为主的形势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进口原油海运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原油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和国家原油储备计划的实施,原油进口量逐年剧增。原油进口公司对于如何合理安排运输线路来降低进口运输费用的问题非常关注。根据我国原油进口运输以租外轮为主的现实情况,建立改进的运输问题模型,选择典型航线建立原油运输网络,并对其最优化。优化的结果可作为今后中国进口原油运输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到中哈石油管道的建设,2010年我国原油进口海运量在1亿t左右。从进口来源看,2002年,我国进口原油6941万t,其中49.6%来自中东,22.8%来自非洲,15.2%来自东南亚,海运量约6450万t。随着中国石油进口多元化,西非在中国石油进口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东仍将是我国的主要原油进口来源地。  相似文献   

16.
过去几年,国内对原油的需求不断提高,中国原油进口增长强劲。使得中国政府为原油进口的多元化而不停地努力2010年,91%的进口原油是通过海运的方式运输到国内,中国政府尽可能快地扩大和丰富原油海运进口来源,从下面的每月图表中看到,2002年开始,来自非洲的原油(特别是西非原油)占中国海运原油进口的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7.
过去几年,国内对原油的需求不断提高,中国原油进口增长强劲。使得中国政府为原油进口的多元化而不停地努力2010年,91%的进口原油是通过海运的方式运输到国内,中国政府尽可能快地扩大和丰富原油海运进口来源,从下面的每月图表中看到,2002年开始,来自非洲的原油(特别是西非原油)占中国海运原油进口的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8.
基于CTFI指数能反映中国进口原油运价的波动,研究其趋势变化有助于探究国内进口原油运价的波动。本文选取近四年的CTFI指数、布伦特原油价格、中国原油进口数量及中国高级海员薪酬指数作为样本,对样本数据分别进行自相关性分析、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当航运市场运力和国际原油价格受到来自外部的负冲击时,短时期内会对CTFI指数产生显著影响,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无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判断CTFI指数走势,结合FFA合约,辅助航运市场参与者制定套期保值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家原油进口政策的较大调整和山东省原油运输条件的充分改善将对沿海大型原油泊位布局规划产生重大影响。为此,对新形势下的山东省沿海大型原油泊位的合理布局进行研究。结合全省炼化产业和原油运输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采用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提出新的大型原油泊位布局规划方案。研究表明,山东省地方性炼油企业进口原油将快速增长,原油一程接卸港的管道疏运能力大大增强,现行大型原油泊位布局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新建泊位应重点考虑地方性炼油企业需求,建议增加东营港为原油一程接卸港。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海底管道的燃烧爆炸的原理,搭建了海底原油管道模型系统,并且在海底原油管道模型中做了原油燃烧爆炸实验。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得出原油油气浓度是决定海底管道是否发生燃烧爆炸的因素;在原油浓度2%~3%的区间出现最大压力,最大压力能达到1.076MPa。在运用FLUENT软件模拟海底原油管道燃烧爆炸,得出的模拟数据和实验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