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海》2017,(2)
随着航运业不断发展,如何实现船舶引航的智能化、更好地将E-引航纳入E-航海框架,是当下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洋山E-航海示范工程为例,对智能导航仪、引航操作系统等引航项目产品进行介绍,并对其进一步的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国际海事组织航行安全分委会第59次会议将于2013年9月中旬举行,审议E-航海战略实施计划进展报告是该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挪威代表E-航海战略实施计划通讯组向会议提交了有关E-航海战略的高优先级解决方案及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报告,该报告包含了对风险控制措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E-航海和海上安全通信的分析,提出了我国未来海岸电台通信系统体系架构,既能满足船舶的安全通信需要,又要适应E-航海需求,更好地发挥海岸电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对海洋权益的重视,海警部队维权、执勤、执法任务的复杂化,海警舰船执行任务频率越来越高。为保障执勤执法效率,海警舰船指挥人员需恰当处理舰载助导航设备信息以及岸基航行安全相关信息。本文详细分析了海警舰船使用舰载设备以及岸基助导航信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海警E-航海系统的设想,分析了E-航海系统在海警部队中的应用前景,并对海警部队实施E-航海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郑贤俊 《中国水运》2004,2(4):116-117
船舶航行在海洋上是用天文航海、地文航海、雷达、电测向仪和GPS等方法测定船位,将测定的船位绘在海图上再制定航向,船按该航向航行.内河航道狭窄、弯曲,要求驾驶员时刻掌握本船在航道上的位置,以正确的航向航行,安全地操纵船舶.  相似文献   

6.
《航海》2017,(5)
本文统计分析了多年来北冰洋气温、海冰变化趋势和2016年北极东北航道船舶通行情况,结合中远海运集团"祥云口"轮航行实践资料,对东北航道沿线航海保障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北极航行航海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事》2005,(4):32-32
为保障水上人命财产的安全,防止船舶污染,避免因港口航道图和航海出版物的配备不符合相关要求而引发港口、航道及附近的海难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和《SOLAS公约》等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公约要求,交通部海事局要求各海事机构加强对船舶规范配备港口航道图和航海出版物的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8.
周庆冲 《珠江水运》2007,(10):44-46
根据南海海区港口航道图出版的情况,介绍港口航道图出版的格局、图名图号编写规则以及港口航道图的特点,供航海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我国E航海示范工程建设现状,包括洋山港E航海工程、长江口E航海工程、珠江口E航海工程和天津港复式航道E航海工程,对国内E航海工程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我国E航海工程建设的不足。提出促进我国E航海工程健康发展的建议,分别为坚持用户需求驱动,以海事服务集实现为主线,充分利用现有的系统和支持系统以及建设测试平台。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技术对航海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船舶和航道信息数字化、船舶操纵数字化、船舶管理模式的变化、航海教育的变化四个方面,论述了数字化技术对航海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动态     
《中国海事》2012,(11):69-69
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北海航海保障中心、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主要职责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通知。据悉,3个航海保障中心主要承担辖区范围内海事航标建设养护、港口航道测量绘图、水上安全通信等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职责。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国内首个e-航海试点工程项目——天津港复式航道e-航海试点工程为例,介绍了工程背景、主要研究、建设内容,并展望了该工程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航海史上,水深测量对于保证航行安全和促进航海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航海测深技术从点测深向线和而状测深的发展过程,探讨了当前旁测声纳和激光在海洋测深方面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文中认为,在浅水航道中,由于海底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沉积物与海水之间的过渡地带,所以迄今通用的“海底”这个术语的定义已不够明确,有必要提出和讨论航道水深测量中的下部基准问题。分析表明,密度≥1.2克/厘米~3的海底界面似可被定为航海测深的下部基准面,这对于公海和大洋的水深标注修正不大,但对于浅水航道却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指出,对沉积物声学物理性质的研究,已成为航海测深学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方向,并有可能使适航深度的测量再次重演点—线—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加速的进程,船舶向着专业化,现代化,大型化的大方向发展,船舶的安全生产显得尤为重要,由此,E-航海的需求应运而生。20世纪初,IMO确定了E-航海的基本概念就是通过电子方式,在船岸之间综合收集与显示海事相关信息,以此来增强船舶港到港的全程安全航行能力,降低船舶事故率以增加海洋环境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5.
3月29日,随着长江口南槽航道96座导助航标志调整和设置工作的结束,该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的第一阶段航海保障工程圆满收官,这是继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后,按照长江口"一主两辅一支"航道体系的总体规划实施的又一重大航道整治工程。  相似文献   

16.
此文引用国家标准中关于推荐航道和推荐航道侧面标等名词的定义,对船员适任证书全国统考科目“航海学”的试题库中,关于推荐航道侧面标的作用方面的有些题目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7.
张峰 《中国海事》2011,(12):52-55
为通过对航道工程、数据挖掘、时空推理与航海新技术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时间序列的水文信息分析模型和基于神经网络的气象信息预测模型,实现了航道水文、气象信息预警功能,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出海航道疏浚施工是河道防洪减灾、保证汛期船舶航海安全的重要措施,但是在航道疏浚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本文依托广东省江门市那扶河及镇海湾出海航道疏浚工程,阐述了内河航道疏浚防污染治理工程施工技术要点,通过本项目疏浚施工实例,切实有效的降低了航道疏浚工程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可为长江流域出海航道疏浚防污染治理工程施工提供经验及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由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参与研究的"内河航道整治工程BIM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荣获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这是BIM技术在长江航道领域推广应用以来的首次获奖。据悉,该成果首次创建了内河航道整治工程BIM技术体系与应用标准,填补了内河航道整治工程BIM技术应用的空白,促进航道整治工程行业技术升级,提高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实船航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新、马海峡的航道特点和通航条件,论述了大型油轮通过海峡的航行方法和操船注意事项,供航海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