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影响高速三体船连接桥砰击压力峰值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的砰击问题是一个包含动边界、结构-空气-水三者耦合的非线性、非定常问题,一直是船舶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新船型高速三体船的砰击问题与常规单体船不同,除了主船体底部砰击外还包括连接桥砰击,这使高速三体船的砰击问题更为复杂.文中利用LS-DYNA仿真软件建立高速三体船结构二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其入水过程中连接桥的砰击问题.计算中考虑高速三体船的空气层、结构质量、连接桥宽度和主船体的舭升高角度因素对连接桥砰击压力峰值影响.通过分析,得出各个因素对高速三体船连接桥砰击压力峰值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T型翼与船体之间的耦合作用对三体船阻力性能的影响,在三体船中体上选择了3个纵向安装位置、2种水平翼距船底基线高度以及3种水平翼迎流攻角情况、共18个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探讨了适装T型翼对三体船阻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在三体船上安装T型翼的较佳位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一条三体无人船为计算对象,详细说明了一种利用"叠模"法和"细长体"理论为分析手段,观察目标三体无人船在一系列不同中间片体位置和片体间距条件下的粘性阻力和兴波阻力特性,并通过计算分析,寻找粘性阻力和兴波阻力随中间片体位置、片体间距的变化规律,进而以优化设计航速时的阻力为设计目标,并最终确定中间片体设计参数最佳方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多船会遇研究现状及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多船会遇局面的定义,并分别从三种会遇态势和避碰行动方式类型的角度对多船会遇局面进行了划分,分析了多船会遇局面的各种态势,以期对多船避碰及智能决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海洋石油开发事业相关装备产业快速升级,三用工作船作为海上油气平台作业必不可少的辅助船舶,发展迅速,需求量非常多,其船型优化也成为当前船舶设计中的热门研究问题。文中根据C FD的船型优化基本原理对现有三用工作船进行船体线型优化,比较优化前后船体阻力性能的区别,并用试验方法加以验证,从而达到优化船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现有五体船船型运用Maxsurf建立了六种船首模型,考虑到结构强度是船舶实其他性能的前提,针对船体的结构强度进行了分析,引入有限元方法,对构建的五体船六种船首模型建立了导入方法,实现3D立体化展示.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115°的船首倾角对整船结构强度最有利,而船首内倾130°时船体结构变形最大,最大应力也远大于其他船型,并且发现在船首直立与内倾130°之间存在一个对船体结构强度最有利的船首倾角.研究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访谈、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航海院校水上专业大学生开展船拳项目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就水上专业大学生开展船拳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并提出适合航海院校船拳项目发展的思路,探讨水上专业大学生习练船拳的价值功效,为航运业培养身体好、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船舶修造行业面临着发展的瓶颈,主要是适应造船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短缺。文章通过对船机修造专业发展现状的研究,探索和研究了适应于市场需要的高素质船机修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船体贴体网格进行了剖分,所得网格可用于船舶CFD数值计算.列出了网格质量的判定标准,给出了判定参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进而用ICEM CFD剖分了船体网格,并给出了结构网格、非结构网格、混合网格的剖分流程和剖分时的注意事项.S60船体结构较为简单,采用结构网格;集装箱船体结构较为复杂,采用非结构网格.结果表明,生成网格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国内外多船避碰决策研究现状,分析现有的多船避碰决策系统的不足,提出今后多船避碰决策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我国船舶工业正处于战略发展机遇期,但造船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船舶配套不发达、船舶业科研及生产高级人才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应重点促进海洋工程与高附加值船舶、船舶配套及其加工设备、船舶设计与制造先进方法与工艺、数字化修造船与绿色修造船的科技发展.鉴于我校的传统优势,应在船舶科研与人才培养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2.
针对船舶操纵模拟器对船舶启动状态研究的需求,以开源工具OSG作为船舶航行模拟器的软件开发平台,以7000DWT油轮的推进装置和舵为研究对象,进行运动模型数学建模,利用MultiGen Creator建立船舶及地理场景模型,并利用OSG各个工作空间功能,对上述模型进行加载,构成临近环境要素。设计运动函数实现船舶从静止至到达额定航速的加减速、转舵和正倒车操作,用MFC对开发的系统进行封装,实现对虚拟船舶驾驶及周边视景的控制,并结合Matlab为船舶航行驾驶模拟器的开发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对水路交通技术趋势相关文献开展文献计量分析,从主要研究国家、作者与关键词等方面梳理了研究脉络;综合国内外水路交通发展指导政策、前瞻报告与典型案例,分析并总结了水路交通技术发展现状,研判了未来水路交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 水路交通技术将朝着以下5个方向发展。在水路运载工具方面,运输船舶逐步少人化,内河、近海、深远海船舶发展趋于谱系化;在航运基础设施方面,航道设施、能源供给、信息网络发展趋于一体化,并且船岸协同能力增强,船舶远程操控可实现,岸基船舶控制中心建设成为水运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在船舶动力方面,日趋严格的减排目标推动船用清洁能源发展,船舶动力系统将呈现多能源化和电动化;在船舶航行方面,多船协同运输可提高运输效率,内河、近海船舶编队航行成为运输新模式;在海事监管与安全方面,智能系统的应用使船舶人因事故逐步降低,智能无人系统救援成为现实。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指导水路交通系统的未来规划、设计、建设与应用,为培育和发展水运新业态,逐步实现未来新一代航运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舰船CAD/CAM系统船体结构数据接口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AD/CAM系统数据接口技术是舰船行业需要解决的一项关键技术,文中讨论了舰船CAD/CAM数据接口的解决方案,确定以中性文件作为数据接口的解决途径,并对中性文件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使用软件开发技术.设计和开发出了舰船CAD/CAM系统船体结构数据接口软件,进行了软件测试,测试结果满足工程实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船舶中压变频器几种常见的主电路拓扑结构,对其优缺点,特别是谐波抑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最后对船舶中压变频器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6.
舰船摇荡运动影响到舰载机的起降率和舰载武器的使用精度,因此研究舰船摇荡运动预报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对舰船摇荡运动时域预报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各种时域预报方法在舰船运动极短期预报中存在的问题和其优缺点,通过比较可看出,支持向量机等较为新的预测方法比传统预测方法具有更长的预报时间和更高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7.
Conducting model experiments is an effective and reliable way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ship hydrodynamic and hydroelastic behaviors. A survey of model testing techniques for ship hydroelasticity and its prospect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highlights with respect to ship hydroelasticity and key points in model testing are summarized at first. Then testing techniques including laboratory tank test and full-scale sea trial are reviewed, and both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analyzed comprehensively.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testing approaches, a state-of-the-art testing approach which includes performing tests using large-scale model at sea is proposed. Furthermore, recommendations toward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hip hydroelasticity tests are forecast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为在“双碳”目标下全面系统提升我国船舶减排技术创新能力,基于知识图谱并综合运用 CiteSpace与SATI等计量可视化工具,以船舶减排技术创新中外文核心期刊文献为主要数据源, 对我国船舶减排技术创新研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船舶减排技术创新研究大致经历4 个阶段,分别是起步阶段(2001—2007年)、成长阶段(2008—2014年)、回稳阶段(2015—2018年)及繁荣阶段(2019—2021年);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船舶节能减排技术及措施,绿色船舶及绿色航运, 船舶能源效率及能效管理这3方面;未来研究朝着碳中和、替代燃料、岸电、低硫燃油及绿色船舶设计等方向发展。通过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现有核心文献,揭示我国船舶减排技术创新领域当前研究现状及未来方向,为应对“双碳”目标下我国船舶减排技术创新带来的广泛而深刻“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