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船舶工程》2022,(11):19-30
为加快我国深海装备谱系化建设,更好服务于潜水器成果信息统计工作,对国内外深海装备的发展态势及谱系化分类方法展开研究。对潜水器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结合我国已有的潜水器基础和关键技术,开展系统性的规划、分类与梳理,形成了覆盖全海深全海域的载人/无人深海装备、技术和标准分类方法。这能够有效提升我国潜水器谱系化信息及成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水平,对我国掌握深海尖端技术动向、谋化深海装备发展方向以及促进潜水器谱系构建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深海载人潜水器发展现状及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涛  王璇  王帅  王磊 《中国造船》2012,(3):233-243
本文对国内外深海载人潜水器装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深海载人潜水器装备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深海潜水器装备的最新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3.
深海潜水器是探索深海资源的重要装备。文章结合国内外深海潜水器的现状和技术特点,对国际主要的深海用载人潜器、远程遥控潜器和自主运行潜器进行概述,并对深海潜器的结构与材料进行简要分析,最后简述深海潜器的功能应用,助力我国深海探测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10月3日,由中船重工牵头研制的"深海勇士"号载人作业潜水器在我国南海圆满完成全部海上试验任务后,胜利返航三亚港。"深海勇士"是中船重工牵头研制的我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作业能力达到水下4 500 m,是继"蛟龙"号之后我国深海装备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它的海试成功,全面验证了潜水器的各项性能指标,标志着"深海勇士"号载人作业潜水器研  相似文献   

5.
随着海洋军事、海上航运、深海科考以及航天器海上发射和回收等活动不断增加,装备故障或复杂的环境因素导致海难事故频频发生,为减小损失、探究事故原因,援潜救生及深海打捞显得尤为重要.遥控潜水器作为深海重要作业装备,在援潜救生及深海打捞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介绍国际上援潜救生及深海打捞典型遥控潜水器的发展现状,概括其在援潜救生及深海打捞中的典型应用案例,总结援潜救生及深海打捞遥控潜水器关键技术,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芳  崔维成 《船舶工程》2021,43(2):前插11-前插17
我国在深海资源开发和发展深海技术的背景下,不断进行装备的国产化攻关和关键技术的巩固与提升,并以此为目标基本完成了大深度载人/无人潜水器的谱系化建设.耐压结构设计、制造、测试和评估技术是深海装备发展的基础之一.对深海耐压结构在材料、结构型式、制造工艺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对新型材料、仿生型结构的探索性研究成果以及制造工艺的突破性进展进行介绍,对未来深海耐压结构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载人潜水器凭借优异的深海作业与探测能力,越来越多应用于海洋开发与海底资源的勘探中。我国的“蛟龙号”与“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均使用钛合金作为载人舱的耐压结构材料,而俄罗斯“和平号”载人潜水器独创地使用马氏体镍钢材料设计与制造载人舱及其他耐压罐体。对于这种超高强度钢用于载人舱的设计制造国内尚无应用经验。对马氏体镍钢载人舱的结构设计、结构计算、规范适用性进行研究,以总结马氏体镍钢用于载人潜水器耐压结构设计与计算的经验,推进其在我国深海装备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美、俄两国开展水下探测作业的载人装备进行了梳理。按载人潜水器、特种潜艇、深海工作站分类,介绍了它们的发展历程、完成的任务和取得的成绩,还分析了美、俄两国水下载人探测作业装备的技术特点和功能的互补性。在此基础上总结它们对我国水下载人探测作业装备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深海潜水器技术强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针对深海潜水器耐压结构,分析了选用不同材料耐压结构的优缺点,并重点对复合材料耐压结构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结合第三代深潜器对水动力特性的要求,总结了耐压结构构型的研究现状,提出椭球形的构型设想。最后讨论了深海潜水器耐压结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全海深潜水器已成为各国海洋研究的热点,而耐压壳是潜水器的核心部件。深海工作环境对耐压壳的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材料的升级是实现该目标的关键点之一。一些非金属材料,如复合材料、陶瓷、玻璃等,由于具有高比强度、耐腐蚀等特性,尤其适用于海洋装备的制造,在潜水器耐压壳应用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通过对现阶段深海潜水器耐压壳材料需求的论述,基于复合材料、陶瓷、玻璃等几种非金属材料的材料特性,分析其用于潜水器耐压壳的优势,概述几种非金属材料在各国潜水器耐压壳方面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总结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展望该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张二  朱显玲  荆腾  付晓 《船舶力学》2021,25(10):1427-1437
本文介绍了深海潜水器技术强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针对深海潜水器耐压结构,分析了选用不同材料耐压结构的优缺点,并重点对复合材料耐压结构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结合第三代深潜器对水动力特性的要求,总结了耐压结构构型的研究现状,提出椭球形的构型设想.最后讨论了深海潜水器耐压结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搭载作业工具是借助深海载人运载器对深海地质、环境、生物和矿产资源等开展针对性科学研究的水下作业工具的统称,各式搭载作业工具能够不断提升和完善载人潜水器深海科学研究、调查勘探的综合作业能力。文章首先对我国首台7,000m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及其作业工具进行了介绍,简述了国外同类型潜水器作业工具配备情况,然后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试及应用的基础上,深入解析了我国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搭载作业工具技术现状,最后探讨了深海搭载作业工具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潜水器(ROV/AUV)是进入深海进行科学研究和调查作业必不可少的运载作业装备。随着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ROV/AUV的作业深度在不断增大、作业时间也在不断边长。然而,由于水面和水下环境的异常复杂,ROV/AUV将不可避免的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甚至导致它们丢失在深海大洋中。本文以日本海沟号ROV、美国Nereus号HROV、美国ABE号AUV和英国Autosub-2号AUV等4台潜水器为例,探讨了它们在深海/冰下作业时的丢失过程和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国内外典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载体框架结构设计应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坝深水检测作业的工程应用需求,从设计原则、选材分析、设计载荷、安全系数和设计方案等方面,通过对比分析浅深度与深海载人潜水器载体框架的异同点,结合设计难点总结了大坝深水检测作业载人潜水器载体框架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并对两种载体框架设计方案的强度校核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对载体框架进行设计优化。结论可为同类型、浅深度的水下检测作业装备载体框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桑巍  李宝钢  佟寅  张勇 《船舶》2021,32(3):8-16
该文简要介绍了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的布放回收系统组成、功能和特点,归纳总结了布放回收系统的设计要点,为我国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海洋深潜调查工作做一定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6.
杨申申  王瑶  张伟  谢飞 《船电技术》2016,36(9):31-33
锌银电池以其比能量高、放电电压平稳、高安全等特点,在深海载人潜水器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承压性能、析气量、绝缘性能三个方面论述应用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锌银电池关键技术的解决。通用"蛟龙号"潜水器的应用表明该电池在7000m水下环境中工作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中方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研制出超过万米的全海深作业型载人探测潜水器的国家。11月30日,继"蛟龙"号之后,我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顺利完成结构探伤检测,正式验收交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事》2016,(4):77
深海是国际海洋科学技术的热点领域,也是人类解决资源短缺、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战略必争之地。无论是探索深海科学奥秘,还是开发海洋战略资源,都离不开海洋高技术的支撑。近几年,在国家海洋局的组织安排下,中国大洋协会、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技中心等科研机构联合完成了多项深海潜水器的开发与研制。7 000米级载人深潜器"蛟龙号"2002年,中国科技部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9.
深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海开发对我国海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介绍了几种主要深海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包括深海钻采平台及辅助装备、水下工程装备、深海运载与作业装备、超大型海洋浮式结构物等,并对国际深海海洋工程装备的整体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崔维成  郭健  潘彬彬 《船舶力学》2018,22(6):736-757
目前我国有两台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和几台全海深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正在研制。在所有的这些深海装备中,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代表着深海技术的制高点。要设计一台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如何来选择浮力材料就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针对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浮力材料选择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开展初步研究。通过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是,满足规范要求的1.5倍安全系数的浮力材料目前还没有。如果要降低安全系数,根据有限的试验数据的经验外插,可以把安全系数降至1.4,但需要对满足1.4倍安全系数的浮力材料开展深入的吸水率特性研究。同时,针对现有浮力材料密度过大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在大型浮力块中添加陶瓷球的思路,可以把密度从0.7 g/cm~3下降至0.64 g/cm~3。该文的研究可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浮力材料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