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以益阳至娄底高速公路路基膨胀土处治为工程背景,开展了路基膨胀土填料的物理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采用室内土工基本物性试验,对土样的基本物性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土样的膨胀潜势进行了判别。采用室内基本力学试验,对判别为膨胀土土样的力学指标进行了测定。针对益阳至娄底高速公路路基膨胀土处治设计方案,提出了掺石灰的最佳掺灰比。通过试验研究,获得了该高速公路膨胀土的工程特性,为膨胀土路基处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宁西铁路南阳地区膨胀土路基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三种不同的判别标准对该地区膨胀土进行膨胀势判别,并且对该段16个取土场的23组天然土样进行物理化学分析测试,根据测试试验结果对该区膨胀土填筑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该段膨胀土路基填筑施工工艺及其关键控制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的土料膨胀势判别、填筑适宜性评价及施工工艺合理,膨胀土路基施工工程质量完全达到了国家规范要求,解决了该段膨胀土路基的施工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3.
南友公路掺石灰改良膨胀土的承载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南友公路膨胀土路堤试验路采用的掺石灰改良的施工方案,进行了膨胀土的土性试验和掺灰改良土的承载比试验研究,提出以CBR值及其膨胀量作为强度和胀缩性控制指标,得到各因素对承载比特性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佳掺灰剂量,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不同起始含水量的非饱和膨胀土,对其膨胀量和膨胀速率进行了详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不同初始含水量的膨胀土具有不同的基质吸力值,导致土样在吸湿过程中发生不同的膨胀变形量。根据膨胀变形试验结果,建立了膨胀土的膨胀量、膨胀速率以及膨胀变形所需时间与起始含水量的相关公式。  相似文献   

5.
结合益阳至娄底高速公路路基膨胀土处治方案,开展了石灰改良膨胀土填料的最佳含水量的试验研究。首先采用室内基本土工试验,确定石灰改良膨胀土的石灰最佳掺量。然后采用湿法重型击实试验,研究石灰改良膨胀土的击实特性,并确定其最佳含水量。最后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石灰改良膨胀土的最佳含水量,并与击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得到的最佳含水率比击实试验大3%左右。通过试验研究,获得了石灰改良膨胀土的路基施工参数,为益娄高速公路石灰改良膨胀土路基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322国道南宁段膨胀土及其工程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工程地质勘察、土样微观分析以及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对322国道南宁段膨胀土的成因及物质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着重研究了膨胀土的工程性质及其对路基稳定性影响,为有效地进行该路段路基稳定性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南友路膨胀土路堤处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总结了国内外膨胀土路堤的主要处治方法,针对广西南友路膨胀土的性质,进行了室内掺灰改性试验、模拟封闭条件下路基土的土性试验,由此提出了一套以封闭为主的膨胀土路堤处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膨胀土填料掺石灰处理后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得出了掺石灰对改善膨胀土路基填料工程性能的影响,并对掺石灰处理后的填料进行了不同龄期的CBR指标的检测,以供公路路基设计及现场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膨胀土进行调查分析试验,提出了膨胀土路基处理方法与防护措施,提高了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压力板仪和GDS非饱和三轴试验系统,对广西的非饱和石灰改良膨胀土的持水特性和强度特性进行了研究.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石灰掺量和压实度条件下改良膨胀土的土-水特征曲线,探明了两者对改良膨胀土的持水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非饱和三轴排水剪试验,探明了基质吸力对改良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石灰掺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皖中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膨胀土灾害问题,选取典型土样开展了系统的膨胀土的CBR特性试验研究.总结了膨胀土的CBR特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膨胀土作为路基填料的适用性.试验结果对于在膨胀土地区进行公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e stiffness has a large influence on the behavior of soils. Its value is affected by some of the soils properties, such as the over consolidated ratio(OCR), the effective normal stress, and the plasticity index etc. In this paper, the numerical modeling of soft soils was carried out using an improved elasto-plastic S-clay1 model accounting for degradation of stiffnes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tiffness and the shear strain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experimental data. The effects of strain-dependent stiffness of normally consolidated soils and over consolidated soils on the stress-strain behavior were studied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the simulations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undrained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haviors of soils can be well predicted with the improved constitutive model, particularly before the peak stress.  相似文献   

13.
随着列车提速和轴重大幅增加,基床出现翻浆冒泥病害的几率加大.为了进一步研究翻浆冒泥发生机理和探究其发生条件,系统研究了60多组翻浆冒泥实例,分析了翻浆冒泥土的颗粒组成、可塑性指标、渗透性及矿物成分等物理力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翻浆冒泥土中,绝大部分黏粒含量大于20%、粉粒含量大于20%,黏粒含量大于30%和粉粒含量大于40%的土所占数量最多;翻浆冒泥土中粉粒的含量一般要高于黏粒含量;翻浆冒泥土(主要包括砂黏土、粉质黏土、黏土和部分低液限粉质黏土)液限大于23%,塑性指数大于6.5;翻浆冒泥土渗透系数小于1.0×10-5 m/s;翻浆冒泥土的渗透系数与细颗粒含量之间存在较好的负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14.
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两种方式,对合肥至六安高速公路膨胀土的分布、物质组成及物理力学性质进行详细研究,发现膨胀土在水平向及垂直向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利用各项综合指标对膨胀土进行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分别对胀缩性及压实性进行试验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对于路基施工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蚌明高速公路工程实例,就弱膨胀土石灰改良后路用基本性质进行室内试验研究,研究结果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开展了典型中膨胀土、粉煤灰改性土与石灰改性土的基本物理特性、击实特性、强度特性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相比于未改性土,粉煤灰改性土和石灰改性土自由膨胀率、塑性指数、胶粒含量都显著降低;2)随着粉煤灰掺入比的增大,在重型击实标准下,改性土最优含水量呈增大趋势,最大干密度呈下降趋势;3)两种改性土CBR峰值都显著提高,当掺入比合适时,CBR膨胀量显著降低,改性后水稳定性较好;4)两种改性土都可同时满足规范对压实度和CBR的要求。最后探讨了与石灰相比粉煤灰改性方案的适用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李明生  邓媚 《交通标准化》2007,(11):187-190
结合蚌明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堤采用石灰改良膨胀土的试验研究,对石灰改良膨胀土击实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并针对膨胀土击实特性和力学性能问题,从路基填料的施工和处理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工程实践证明,采用低剂量石灰稳定膨胀土路基是一种非常合理和有效的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8.
粒间吸引力对非饱和土变形及强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球形颗粒理想化最松散堆积模型, 研究了弹性条件下外加静水压力和粒间吸引力对非饱和土变形和强度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 对于变形问题, 外加静水压力引起的变形包括颗粒缺位体积和弹性变形2部分; 粒间吸引力引起的变形只包括颗粒的弹性变形.因此, 在粒间吸引力作用下土体的体变要大大小于等值外加静水压力作用下产生的体变.对于强度问题,主要研究了摩擦力和咬合力.对于前者, 2种加荷方式都有作用, 但外加静水压力的作用要大于粒间吸引力的作用; 对于后者, 外加静水压力有增强作用而粒间吸引力则没有.  相似文献   

19.
竖直荷载作用下桩与桩间土协同工作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承台下群桩及桩间土的受力和变形机理进行了分析,应用桩与桩间土的变形协调条件,推算出桩间土分担上部荷载的定量计算式,其表达式物理力学概念简明清晰.通过工程算例,阐明了其计算过程和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在桩与桩间土共同工作的适用条件下,桩间土分担上部荷载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某越冬深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分析了基坑工程水平变形情况,研究了冬季基坑水平变形的原因.监测结果表明:桩锚支护超深基坑水平位移已超过现行地方规定,但支护体系的安全性仍可满足要求,应进一步结合该地区其他超深基坑的监测结果分析,提出该地区桩锚支护体系安全预警指标;冻融循环会引起锚索预应力损失,使桩锚支护超深基坑产生较为明显的水平位移,影响基坑安全.因此,在越冬基坑设计和施工组织等方面,应综合考虑坑壁保温、地表排水和桩后土体排水等问题,降低冻融循环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