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为确定最佳掺砂比,按细颗粒含量、液限、素土的CBR值(加州承载比)分别对高液限土进行分类,按掺砂改良后CBR值为6分别确定不同分类高液限土最佳掺砂比的范围,再综合考虑这3种要素确定最佳掺砂量.试验结果表明:细颗粒含量对CBR值的影响大于液限和黏粉比;黏粉比越小,CBR值越大;广东云罗高速沿线高液限土的最佳掺砂比约为20%;不同性质高液限土应采取弃方、掺砂改良和直接填筑3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粉质黏土-水泥搅拌土强度,使其与钢筋或型钢共同作用形成水泥土搅拌墙。以南昌地区粉质黏土为例,在现有水泥土改良剂性能研究基础上,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化剂,采用正交试验,对16组粉质黏土改良方案形成的搅拌土开展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渗透试验,研究水泥、水玻璃、生石膏和生石灰不同配比对粉质黏土改良后强度性能的影响,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搅拌土的抗压强度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水泥掺量、水玻璃掺量、生石膏和生石灰掺量,确定粉质黏土固化改良的最优配比为水泥掺入比24%、水玻璃6%、生石膏2%、生石灰0、萘系减水剂1.5%,并推荐在水灰比为1.5、粉质黏土含水率为12%时使用。经过筛选固化剂和优化配比后,粉质黏土在标准龄期28 d时强度可以达到8.6 MPa。最后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对高强粉质黏土-水泥搅拌土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高强水泥搅拌土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的发生机理, 进行了大量调查, 总结了目前铁路2种较易发生翻浆冒泥的路基模型; 建立了循环列车荷载作用下土中振动孔压增长与消散规律的控制微分方程, 计算了土中孔压比的增长规律, 判断其是否会液化而引发翻浆冒泥; 分析了普铁和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列车轴质量、土的固结系数、固结应力比和围压对翻浆冒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路基在列车荷载和水的持续共同作用下, 土中孔压比随列车荷载振次的增加而迅速增大, 但是其增长速度处于持续减小的状态, 最终趋于稳定; 土中孔压比随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形式, 且其最大值通常在距土层表面0.6 m处; 列车运行速度越大, 土中孔压比增长越快, 越容易发生翻浆冒泥, 当速度为200 km·h-1时, 普铁路基土发生翻浆冒泥所需振次为高铁路基的19%;列车轴质量越大, 土中孔压比增长越快, 当轴质量为18 t时, 普铁路基土液化所需振次为高铁的24%;增大土的固结系数能降低孔压比的增速, 路基土达到液化所需振次就越多, 从而越难发生翻浆冒泥; 等压固结时路基土比偏压时更容易发生液化而形成翻浆冒泥; 增大围压能够降低孔压比的增速, 路基土也就更难发生液化, 发生翻浆冒泥的可能性就越小; 普铁路基发生翻浆冒泥的可能性比高铁线路中更高。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海水盐度对黏土矿物的基本特性包括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和颗粒级配的影响,测量了黏土矿物在不同浓度Na Cl溶液中和不同浸泡时间下的液塑限,并进行了不同浓度Na Cl溶液中的黏土矿物的颗分试验。结果表明:盐度对蒙脱土的液塑限影响非常显著,随着盐度增加,液塑限降低,并且降低的趋势变缓;与蒙脱土相比,盐度对伊利土和高岭土的液塑限的影响较小;当盐度一定时,不同的浸泡时间对黏土矿物的基本特性的影响很小;颗分试验显示不同盐度下蒙脱土的黏粒含量减小显著,高岭土和伊利土黏粒含量降低较小,表明Na Cl溶液使蒙脱土土中细颗粒产生凝聚效果显著,而盐溶液对高岭土和伊利土中的细颗粒凝聚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针对冻土地区的路基填料开展冻融循环试验,分析在冻融循环作用下,路基填料中粉黏粒含量和含水率对路基土回弹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粉黏粒的含量的增加,最大干密度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干密度为2.320 g/cm3,对应的粉黏粒含量为12%。粉黏粒含量与最佳含水率呈现线性增加的关系。粉黏粒掺量高对回弹模量的影响较大,粉黏粒掺量低对回弹模量的影响较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回弹模量逐渐减小。在-5~0℃这个区间范围,土样的回弹模量快递下降,温度对土样的弹性模量显著。当粉黏粒掺量大于12%时,冻融循环和含水率对回弹模量折减系数影响较大,当粉黏粒掺量为9%时,冻融循环和含水率对回弹模量折减系数影响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县道九大线路基土质基本由粉质粘土和高液限粘性土组成,由于土质及排水不畅影响,路基出现翻浆冒泥的病害。通过采用石灰桩法挤密加固路基和石灰三合土改良路基治理病害,效果良好。阐述了这两种整治方案的原理、设计及施工方法,具体包括石灰桩法加固的桩径、桩长、布置方式和桩距,石灰三合土封层的范围、配比等,对类似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用南昌地区典型粉质粘土配制水泥土,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不同水泥掺入比(20%,25%和30%)、不同养护龄期(7,14 d和28 d)下掺入粉煤灰和硅粉两种掺合料的水泥土的强度特性进行了分析,并绘制了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图。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掺入比的提高和养护龄期的增长,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相应增大,且其强度增长速率随着养护龄期的增长而减小;硅粉取代粉煤灰作为水泥土的掺合料对无侧限抗压强度提升有促进作用,在特定水泥掺入比和龄期时强度增幅较明显;随着水泥掺入比和龄期的增长,水泥土破坏形式会从塑性破坏逐渐向脆性破坏方向发展;硅粉水泥土变形模量与抗压强度的函数关系近似满足线性回归模型,即E_(50)=20q_u。  相似文献   

8.
膨胀土是指黏粒成分主要由强亲水性黏土矿物(蒙脱石和伊利石)组成.是具有较大胀缩性能和相对较高的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的黏性土。由于膨胀土具有较高的黏聚性.当含水量较大时,将黏结成塑性很高的巨大团块.随着水分的散失.土块的可塑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利用全风化千枚岩作为路基填料,设计了红黏土掺和比分别为0、20%、40%、60%和100%,水泥掺量分别为0、3%和5%的组合改良方案,开展了改良土的界限含水率、抗剪强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改良土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水泥掺量分别为3%与5%时,复合改良土的液限均低于40%,符合路基设计中液限低于40%的控制要求;改良土的黏聚力随红黏土掺和比与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增大,内摩擦角随红黏土掺和比的增长先增大后减小,随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增大,但两指标在水泥掺量大于3%时增长幅度较小。改良土路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5%水泥改良全风化千枚岩路基极限承载力仅为725.3 kPa,红黏土掺和比为40%改良全风化千枚岩路基极限承载力达到2 198.3 kPa,分别是全风化千枚岩路基承载力的2.34和7.10倍,因此,红黏土改良效果优于水泥;经过比较可得红黏土掺和比为40%,水泥掺量为3%是合理掺和方案,在28 d养护后,路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值为4 247.7 kPa,液限为32.7%。微观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红黏土颗粒小于全风化千枚岩颗粒,当红黏土掺和比大于40%时可以包围千枚岩颗粒的点-点接触,增加了接触点数与接触面积,从而大大提高了改良土路基的极限承载力。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方案改良土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487.25 kPa,满足铁路路基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由于低液限粉质黏土不能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所以不能直接将其应用于新建公路的路基建设中,必须进行改性处理。通过实地考察,合理选择试验材料,在室内利用纯石灰和石灰水泥的混合物开展了低液限粉质黏土的改性试验,通过击实试验和CBR试验,分别总结了土体改性前后的击实特性和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使用塑性指数小于12的低液限粉土作为高等级公路底基层材料,通过实验选用石灰、粉煤灰、水泥综合稳定土,工程造价低,且强度能满足要求。该方法对于无更好土源情况的苏北地区有较大帮助,为修建高等级公路底基层提供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实际工程中,无论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浓度还是疏浚堆场底泥浓度,随着时间的增长,都是会呈现某种衰减变化的规律.本文论述了基于污染源浓度随时间衰减指数形式的初步研究成果,并给出了所建污染物运移模型的解析解.并根据模型解对污染物在北京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黏土、重粉质黏土、粉质黏土和黏质粉土中的运移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地基桩基施工中开始引进国外旋挖钻机施工技术,但公路桥梁桩基在软弱地质中的应用经常出现成孔坍塌、缩孔、倾斜等问题。本文通过钱江通道南接线工程中,对在透水性强的粉砂层和强度低、含水量高淤泥质的软土地质构造复杂的条件下,采用旋挖钻机成孔的施工技术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对泥浆选择、施工技术、工艺、质量控制进行研究,解决了旋挖钻机在软弱地质施工中塌孔、缩孔、倾斜的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工程为低液限粉(黏)土路基的强夯法处理。通过强夯试验确定具体施工参数。本工程的强夯施工,达到了提高低液限粉(黏)土路基的强度和降低压缩性之目的。强夯法是成本低、速度快、技术较为可靠的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冻融循环作用引起的边坡体内部水分迁移是川西地区季节冻土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研究边坡土体渗透系数时间、空间变化特征是掌握水分迁移规律的重要手段. 针对冻融循环作用下季节性冻土坡面渗透系数时空变化问题,选取川西新都桥地区某边坡粗颗粒土为测试土样,设计冻土渗透系数试验装置,以30%乙二醇溶液为试验渗透溶液,分别制备不同初始含水率、细颗粒含量、干密度测试土柱;添加30%乙二醇放至低恒温箱中进行12 h以上冷冻处理,开展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作用下冻土渗透系数试验,并分析其渗透系数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边坡冻融期含水率现场监测数据,分析渗透系数时空变化规律. 试验结果表明:初始含水量及干密度不断增加时,冻土非闭合孔隙度和渗透系数均呈减小趋势;冻土渗透系数随细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细颗粒含量大于20%时,冻土渗透系数减小的幅度较小;冻融循环次数对冻土渗透性能起到抑制作用,当循环次数超过3次时,冻融作用对渗透性能影响不大;季节性冻土边坡1 m冻结深度以内,渗透系数随深度增加减小;11月—1月冻深范围内冻土渗透系数减小,1月—3月渗透系数开始增大.   相似文献   

16.
红粘土是一种特殊的路基填筑材料,具有高含水率、高液限、高塑性、高孔隙比等特殊的工程性质,在路基施工中很难压实。目前,国内利用红粘土修筑路堤技术仍不完善,且在后续的公路建设中,还将存在大量红粘土筑路技术方面的问题。因此,在总结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洞新高速的红粘土地区建设项目,通过红粘土土样的室内与现场试验,综合分析红粘土的主要特性、填筑方案、机具组合以及施工工艺,为红粘土路堤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广西宁明两种膨胀土的原状样和重塑样进行了饱和渗透试验、土水特征曲线试验和收缩试验.根据收缩试验结果对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了体积含水量的换算,用VG数学模型对换算后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拟合后通过理论公式预测出非饱和渗透系数,进而得到了非饱和膨胀土的含水量-渗透系数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同时,还分析了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对饱和–非饱和膨胀土渗透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