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对车辙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沥青混合料的车辙性能评价指标的选取是混合料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分析车辙的形成机理以及现有车辙性能评价指标缺陷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不同厚度的车辙试验、抗剪试验以及车辙试验剪应力的计算,然后通过曲线拟合法分析了抗剪强度对车辙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将抗剪强度作为车辙性能新评价指标的建议,对丰富沥青混合料的车辙性能检测、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国内外室内车辙评价指标进行评述,通过4 h汉堡车辙试验分析了不同车辙评价指标的准确性,认为动稳定度DS能有效评价室内1 h的车辙试验,并提出应根据车辙试验初始变形对稳定度指标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见的3种沥青混合料,旨在通过室内车辙试验,分析不同试件空隙率对车辙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探讨了不同空隙率试件试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大量车辙试验,对比不同孔隙率试件车辙试验结果,发现孔隙率变化会对试验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在室内车辙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空隙率、不同轮载作用次数下车辙深度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标准试验条件下,混合料车辙深度的空隙率效应模型(VEM)。分析表明,以7%作为基准空隙率可以得到与实际更为接近的预估车辙深度。该模型可预估不同空隙率混合料在不同轮载作用次数下的车辙深度,也可对不同空隙率试件在不同轮载作用次数下的车辙深度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4.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贾娟  张肖宁 《公路》2004,(11):199-202
将我国的国标车辙试验与国际上关注的佐治亚沥青路面分析仪(APA)、旋转轮辙仪(RLWT)试验在成型方法和加载模式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对常用的几种粒径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比较分析表明:在相同加载次数下,国标车辙测得的车辙深度最大,APA次之,RLWT最小。并且国标车辙与APA的相关性较好,尤其是用动稳定度指标进行评价时相关性很好,动稳定度指标合理、可靠。国标车辙与RLWT的相关性一般,APA与RLWT的相关性偏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抗车辙剂对SBS 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通过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和沥青三大指标试验对比了两种不同厂家的抗车辙剂。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抗车辙剂的增强改性机理进行了进一步地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虽然两种抗车辙剂均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但增强作用机理不同。通过FTIR 分析发现,抗车辙剂A 与SBS 改性沥青以物理共混为主,抗车辙剂起到加筋填充作用;而抗车辙剂B 与SBS 改性沥青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沥青质含量的增加。DSC 结果显示,抗车辙剂B+SBS 复合改性沥青相比抗车辙剂A+SBS 复合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热稳定性更差。  相似文献   

6.
依托呼和浩特绕城高速公路,通过室内外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剂量的路孚8000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路孚8000抗车辙剂可以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明显改善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对抗水损害性能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沥青混合料车辙仪对6种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通过对沥青混合料车辙深度与时间及轮碾次数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动稳定度DS1和动稳定度DS2,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动稳定度指标DS2较DS1合理。  相似文献   

8.
详细介绍了日本关于道路车辙方面的调查资料以及相关的现场试验情况.通过调查道路使用者、沿线居民与道路管理者三方对车辙问题的认识,凸显了车辙问题在道路养护管理中的重要性;介绍了日本道路养护管理目标值的确定方法;分析了车辙路面车辆的行驶性能;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车辙与道路积水溅水、车辙与路面抗滑性能、车辙与噪音以及车辙与交通事故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沥青混合料车辙仪对6种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通过对沥青混合料车辙深度与时间及轮碾次数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动稳定度DS1和动稳定度DS2,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动稳定度指标DS2较DS1合理.  相似文献   

10.
高强度沥青粘结料抗车辙性能试验及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种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对某公司研发的高强度改性沥青以及科氏SBS改性沥青、普通70号沥青进行了抗车辙性能对比试验研究,并建立了沥青粘结料动力粘度指标、振动粘度指标、针入度指标、车辙因子指标与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指标及GTM抗剪安全系数GSF值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沥青是一种高模量、高强度的沥青材料,具有非常优良的抗车辙性能。粘度指标、车辙因子指标均与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有良好的相关性,振动粘度相比动力粘度,与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较多,且各个试验采用的评价指标和原理均有不同。为此,在不同试验方法取得结果的基础上,选用典型的室内车辙试验与力学试验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分析不同试验方法对不同沥青混合料各项试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PA车辙相关性排序位于其他试验方法之前,建议将APA作为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主要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车辙王抗车辙剂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对车辙王抗车辙剂特性的分析,通过对比试验和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了掺量为0.4%车辙王抗车辙剂AC-20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和工程实践都表明掺加车辙王抗车辙剂能够显著改善沥青混凝土面层的高温稳定性能,并且工程总造价较低、施工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3.
段号炎  慕海瑞  杨锐 《中外公路》2011,31(1):221-224
研究添加了PR PLASTS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对抗车辙剂不同掺量下的沥青胶结料进行基本性能试验,包括高温车辙、低温弯曲和冻融劈裂试验,并介绍了PR PLASTS作用机理及施工工艺的控制.结果表明: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入PR PLASTS抗车辙剂后,可以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对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坏...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室内车辙试验能够较好地模拟现场情况,分析了室内车辙板的隆起部分在整个变形中所占的比例及其影响因素。根据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中车辙板的变形特征,提出了车辙板侧向隆起高度的量测办法和隆起系数KL的计算方法。通过方差分析,探讨了车辙试件空隙率,试验温度、轮压、试验时间及沥青混合料类型对隆起系数KL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上述因素中,只有试件空隙率对隆起系数有着显著的影响,且空隙率越大,隆起系数越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室内车辙试验隆起系数的建议值,对于现行规范中4%空隙率的车辙板而言,隆起系数可取0.5.  相似文献   

15.
该文针对河南某段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的车辙病害,通过调查发现车辙变形主要是由沥青面层产生的,其中沥青加铺层变形约占车辙总量的86%。通过对典型车辙断面钻芯试样进行汉堡车辙试验,分析沥青路面各结构层相对变形。结果表明:汉堡车辙试验能较好地模拟沥青路面在高温和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可用于旧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评价;沥青混合料加铺层下层的流动变形是路面车辙变形的主要原因;选择合理的加铺厚度及优质材料能够提高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托G204日照段的改建工程,确定了高性能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并验证了高性能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强度等性能,并对抗车辙剂应用路段进行了跟踪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高性能抗车辙剂可显著提高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及强度,并充分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工程跟踪观测结果表明,热拌沥青混合料中添加高性能抗车辙剂,不会增加施工工艺的复杂程度,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技术,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沥青混合料性能参数对车辙指标——动稳定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歇尔试验得出的沥青混合料性能参数为依据,通过车辙试验,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沥青混合料性能参数对其车辙指标-动稳定度的影响,并通过统计回归分析,得出其性能参数与动稳定度的回归关系式,并由此推算出满足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抗车辙要求的沥青混合料性能参数的范围建议值。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直道高温浸水车辙试验,研究了直道钢桥面铺装层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能,分析了铺装层的车辙横向分布情况,对铺装层的车辙发展情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两种车辙试验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建民  李静 《东北公路》2003,26(3):13-15
对一种选定的沥青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车辙仪和APA的车辙试验,并在不同压强下在APA上进行了车辙试验,分析了温度和荷载对于车辙的影响,并对两种试验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0.
高模量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优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昊鹏  杨军  施晓强  陈先华 《公路》2015,(2):174-179
通过DSR试验,对3种沥青胶结料(70号基质沥青、ZQ-2和ECB高模量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进行了研究。从流变模型与试验数据分析了车辙因子G*(sinδ)-1评价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不足,运用改进型车辙因子G*(sinδ)-9和等抗车辙因子临界温度评价高模量改性沥青的抗车辙能力,并通过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和静态蠕变对改进型车辙因子的有效性和相关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ZQ-2高模量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优于ECB;G*(sinδ)-9考虑了高模量改性沥青变形的延迟弹性,且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指标相关性高,作为高模量改性沥青的高温评价指标更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