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我国城市自行车交通出行比例有所下降,但保有量依然很大的背景下,探索自行车交通的发展出路.通过分析哥本哈根、东京两个城市中不同的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从中得到我国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出路的一点启示.并将东京与上海市的城市结构、交通特性进行比较,得出上海市的人口密度、交通结构以及交通发展政策与东京相似,东京的自行车交通发展对...  相似文献   

2.
东京位于太平洋西岸,日本关东地区是日本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心,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和世界级大都市之一。东京都市圈根据行政区域和交通影响范围分为四部分,即东京区部、东京都、东京交通圈和东京首都圈。  相似文献   

3.
日本城市轨道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赴日本考察团一行五人,于2001年11月7日~14日考察了东京、大阪城市轨道交通以及连接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主要快速交通新干线.  相似文献   

4.
都市圈外围向心的通勤交通比例高、中心区交通压力大,因此都市圈通常采用以轨道交通为主的交通发展模式。首先结合伦敦、纽约、东京都市圈案例,分析轨道交通对都市圈空间形态的影响。结合广佛都市圈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低运量轨道交通4个层级轨道交通的发展,从枢纽规模与布局、网络一体化、运营管理与车站开发等方面提出存在的问题。指出分散布局的轨道交通枢纽与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网络是适合都市圈的轨道交通发展策略。最后,针对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借鉴、城际铁路和轨道交通快线采用地下线路形式穿城、如何实现"四网合一"、枢纽空间的规划预留等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上海市交通港航发展研究中心承担了课题《上海与东京城市交通对标研究》的工作,重点选择了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汽车、停车4个业态,对标结果如下。一、东京城市交通发展主要经验1.注重城市交通设施的合理供给设施供给水平是影响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与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经过数十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东京交通设施规模已居全球领先地位。一是道路设施供给总量较高,保障城市道路运行有序。东京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相似文献   

6.
正日本交通有序,东京治堵有方。别看东京人多车多,但大多数工薪族上下班都是乘坐轨道交通(地下有地铁,地上有轻轨),整个城内交通快捷环保,四通八达,不论是从住地上车,还是下车到要去的地方,步行不会超过15分钟的距离,这么方便的交通,有谁还去开私家车上下班或办事呢。不过,在东京的周末和节假日,私家车出库,一家老小出游,"堵车"比平日严重得多,但东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城市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协同发展,实现交通设施更好支撑区域发展,以北京北部地区为例,从协同视角出发,采用实地调研法、多源数据分析法及案例研究等方法对北京北部地区与中心城区快速联系交通体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北京北部地区与中心城区间快速交通联系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因土地使用性质单一及职住失衡带来的潮汐交通特征显著,早晚高峰进出城通道运行压力较大;二是区域内交通设施供给能力不足,难以支撑区域快速发展;三是北京北部地区轨网、公交线网、停车等多种方式有待深度融合.最后,借鉴东京与多摩新城交通联系发展经验,提出北京北部地区与中心城区快速联系交通体系构建策略及关键措施:打造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优化公交走廊通勤快线、推进"七横七纵"路网建设、打造高效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8.
上海在大规模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之后,城市公交线网需要大幅度调整,中心区的公交线网会有结构性的变化.本文分析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公交线网存在的问题,剖析了东京、巴黎的中心区公交线网的规模、结构和线路布设等特征.借鉴东京、巴黎的公交线网布设经验,结合上海市中心区公交线网的供需特点,提出了上海市中心区公交线网3种调整策略:减少...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往往编制时序不同,导致控规调整后城市轨道交通难以最大限度发挥其引导片区土地开发、集散客流的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总结东京、首尔、新加坡、香港在新城地区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实践经验.以无锡市蠡湖新城为例,探讨控规调整对轨道交通的影响.基于控规调整后的交通需求变化,提出轨道交通4号...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我国大城市的空间结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西安城市结构布局现状和交通存在问题,总结了东京等大城市的结构优化经验,探讨了轨道交通对西安城市结构优化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与车辆跟驰理论统一的一维交通流动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交通流的连续性假设开始将交通流中的每一个参数(包括交通压力)都在流体流中 找到了恰当的比拟.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类似一维可压缩理想流体流动的交通流连续性方 程、欧拉微分方程和动量方程.并从一维定常交通流的分析研究中,得出了交通压力的数学表 达式.从而得出了由连续性方程、欧拉微分方程、交通压力表达式和状态方程构成的一维交通 流动力模型,论证了该模型与车辆跟驰理论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行程时间对交通需求的影响,建立路段交通流模型,对路段交通流量稳定性及通行能力的退化状态进行分析.在出行者的交通需求具有弹性的情况下,路段行程时间越长,交通需求越低.模型中行程时间由道路上的交通状态决定,车辆行驶过程的计算利用MITSIM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弹性需求对交通流的稳定性及通行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交通需求和路段性能相互作用下,路段交通流量趋向于稳定,非饱和状态下的稳定流量随着交通压力的增加逐渐上升到最大通行能力,而饱和状态下的稳定流量小于最大通行能力且交通压力越高通行能力退化越严重.因此在城市路网规划时,应综合考虑路网中各路段通行能力,避免路段通行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混合交通干扰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交通中不同车辆间的相互干扰是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之一.混合交通中车辆型号差异、行驶速度差异等产生的相互干扰会导致驾驶人产生安全心理压力,从而出现不安全操作,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为了避免事故发生或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需要通过优化行车环境,加强驾驶人培训和管理等措施,来减小环境给驾驶人带来安全心理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的猛增给交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交通流实时检测系统通过收集交通流信息,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效率。微波检测器作为交通流实时检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通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将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引入交通管理中并实现网上发布,从而改善整个道路交通的管理效率,提高道路设施的利用率,为广大公众用户的出行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信息,是一种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为缓解北京亦庄开发区与中心城交通联系紧张状况,进行亦庄开发区与中心城交通联系通道研究,结合目前通道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条件,有针对性地确定改造原则,提出改造方案,归结出城市开发区与城市中心区交通通道改造工程中的工作思路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宛岩  严挺 《交通标准化》2011,(24):112-115
分析当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期间面临的主要交通问题,研究城市单向交通应用及实施的效果,提出了在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期间实施单向交通缓解城区交通压力的措施和方法,并以宁波轨道1号线鼓楼站施工为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拥堵变成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道路交通流预测可以使交通管理部门提前制订相关政策,面对即将出现的交通问题提前采取管控措施,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 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是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之一,短时预测是交通控制、车辆导航的技术基础. 本文在对交通系统具有耗散系统特性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交通状态中存在混沌. 本文运用混沌与分形理论恢复交通流量序列的动力学系统,并用多元局域预测法对时间序列进行预测,并实地采集数据运用模型进行分析校验. 通过分析不同时间间隔的时间序列的评价指标,比较得出此法在2至5分钟内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城市组团间道路施工交通组织方法——以宁波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祖峰  许永兵 《城市交通》2009,7(3):62-67,42
城市组团间道路施工交通组织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有效地减轻道路施工期间带来的交通压力。以OD分流为主导思想,结合交通政策、交通管理等软措施,从时间和空间上对过往车辆、施工区域内车辆和施工车辆进行分流和引导管理,以保证施工道路及其周边路网的正常运行。以宁波市通途路、江南路施工期间交通疏解方案为例验证了措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拥堵变成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道路交通流预测可以使交通管理部门提前制订相关政策,面对即将出现的交通问题提前采取管控措施,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 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是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之一,短时预测是交通控制、车辆导航的技术基础. 本文在对交通系统具有耗散系统特性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交通状态中存在混沌. 本文运用混沌与分形理论恢复交通流量序列的动力学系统,并用多元局域预测法对时间序列进行预测,并实地采集数据运用模型进行分析校验. 通过分析不同时间间隔的时间序列的评价指标,比较得出此法在2至5分钟内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