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毓敏  肖英杰 《水运管理》2012,34(5):15-17,38
为提高航行安全系数,增加航运经济效益,分析北太平洋航区海雾的分布特点,列出干湿球温度表法、露点水温图解法等海雾预报方法,供在航船舶对影响航线的海雾自行作出有效的分析和预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雾季航行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东南沿海海雾分布的统计与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利用1961~1990年船舶气象报资料,国家气象站、海洋站公开发布的观测资料,对东南沿海的海雾出现频率和各主要小海区雾频率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给出了东南沿海海雾预报及雾航安全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分析,找出天津近海沿岸雾发生时间及特点,为分析预报海雾提供参考依据,更好地为海上作业服务。  相似文献   

4.
此文讨论了影响我国沿海的海雾的气候分布、季节变化及其成因,给出了根据船舶气象传真图预报海雾的MED方法,并对一起雾航碰撞沉船事故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5.
海雾是海洋上的危险天气之一,在渤海湾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它对海上航行和沿岸活动有直接影响,造成海上船舶碰撞有60%~70%是由海雾引起的,同时也给天津港区正常的生产作业造成严重损失,提高对海雾的分析以及预测水平越来越紧迫。为此文章对1988—2004年近20年的位于渤海西部的54646测站(A平台)和54623测站逐月的大雾相关要素资料分析,总结出天津港区雾发生的年、季、月、日变化规则,提高对港区海雾的气候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海雾与航海的关系、本地区地理特征以及在春季发生海雾的有利水文气象条件,如冷暖水流交汇与暖湿空气的输送、海区表面水温分布和东南风的共同作用等。根据1959年到1968年这十年间的资料归纳出本海区的雾季为3~6月,在此期间集中了全年总雾日的73%左右,并统计出海雾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及雾的日变化等。应用这十年期间3~6月的地面天气图,分析了有雾时的地面天气形势。归纳出四种基本的天气型,同时又将各种天气型产生海雾的特点加以说明。最后提出还需探讨的几个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一、世界著名雾区简介世界海洋的雾主要产生在冷暖海流汇合处的冷水面以及信风海洋东岸附近的翻腾冷流上,此种海雾一般多出现在冬末夏初季节。1.我国沿海海雾的时空分布规律及特点。我国沿海的雾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是受下垫面影响而形成的雾,如辐射雾、平流雾等。另一类  相似文献   

8.
海上通航密度增加导致船舶碰撞事故频发,在所有的碰撞事故中,能见度不良导致的碰撞事故占很大比例,其中雾又是导致能见度不良的关关键因素。为了提高船舶雾航的安全,本文首先对各类海雾特点进行总结,之后分析海雾对航行安全的具体影响,最后提出了应对船舶雾航的一些举措,以期对船舶的雾中航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对渤海风浪预报的准确率,为海上作业生产和船舶航行气象安全保障提供更有参考价值的风浪预报产品,利用2014—2016年渤海曹妃甸、潍坊港和烟台港浮标站实测资料,基于最小二乘法建立渤海浮标站3种风浪状态的风浪方程和误差订正方法,确定适合渤海海域的风浪协同预报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既可为气象和海洋部门进行渤海海域风浪预报提供技术支持,也能为海事部门进行大风浪条件下船舶航行风险评估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雾季是海上事故的多发期。当前正值我国沿海多雾季节,此文分析了我国沿海海雾的特点及雾航安全操作,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和人命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尹磊 《中国水运》2008,(6):32-33
海雾是影响船舶航行的不安全因素,本文论述了人为因素在船舶雾航安全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影响船舶雾中航行安全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并提出了消除船舶雾航中不良人为因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海雾是沿海地区或海上常见天气现象,对激光传输的影响很大。采用雾滴谱指数分布模型,结合能见度与含水量、模式半径的经验关系,应用Mie理论研究激光在海雾中的传输衰减。首先通过Mie衰减模型与其它衰减计算模型的比较,分析说明了其优越性;其次从波长、能见度、温度三个方面对激光衰减的影响作用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得出了海雾衰减的相关结论;最后总结了Mie衰减模型的主要误差来源,提出一种提高模型计算精度的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海雾是沿海地区或海上常见天气现象,对激光传输的影响很大.采用雾滴谱指数分布模型,结合能见度与含水量、模式半径的经验关系,应用Mie理论研究激光在海雾中的传输衰减.首先通过Mie衰减模型与其它衰减计算模型的比较,分析说明了其优越性;其次从波长、能见度、温度三个方面对激光衰减的影响作用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得出了海雾衰减的相关结论;最后总结了Mie衰减模型的主要误差来源,提出一种提高模型计算精度的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舟山海域在冬春、春夏交替之季极易发生海雾,能见度受到限制,导致船舶瞭望、导航和避让困难,极易发生海上交通事故。为了确保船舶在舟山海域的雾航安全,减少船舶事故。采用层次分析法,从"人—船舶—环境"三方面分析了舟山海域的雾航事故特点,发现人为因素对雾航的影响尤其明显,船舶因素和环境因素亦不容忽视,其中人为因素中正规瞭望的水平占的比重最大。为了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从"人—船舶—环境"三方面出发,提出了船舶雾航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渤海秋冬季偏北大风海陆风力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缺乏海上常规风的观测资料,气象部门在日常制作和发布海上风力预报时,存在预报不准确,同时也无法了解海上风力预报的准确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消除航运企业和海事安全管理人员对气象部门所作风力预报的不正确理解及其对指导日常安全生产的影响,依据有关学者对渤海各海区风力的调查统计和研究结果,对渤海秋冬季偏北大风的海陆风力差异情况,以及渤海海陆测站风力的日变化情况进行了重新统计分析和归纳总结.由此分别得到了在渤海出现东北大风和西北大风时.渤海西部、中部和海峡等各海区风力与塘沽站的差值.以及海上平台站与海岛站和陆地站在白天和夜间的风力差异.这些定量结果将便于航运企业和海事安全管理等部门更好地理解气象部门所发布的大风预报,更好地指导船舶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宁波港海区雾的成因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强 《中国水运》2010,(3):14-15
每年冬去春来,气候逐渐变暖的时候,海雾也随之而来。雾是影响海上船舶安全的最主要和最频繁的天气现象,据统计海上船舶之间的碰撞事故80%是因雾导致能见度不良而引起的。雾已经对海上生命财产安全和海域清洁水源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宁波港是位于我国长江南翼的东南沿海港口,濒临著名的舟山渔场,岛屿众多,海岸线蜿蜒复杂,冷暖流南北交汇,非常有利于雾的形成。了解该海区雾的成因和特点对我们驾引人员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此文通过多年统计资料,探讨北太平洋主要航线上雾的形成,时空分布,船舶预报方法,为船舶雾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海浪是海面在风力作用下产生、发展和传播的波动现象,波高则是海浪大小的主要标志。波高对于船舶航运、海上作业、海水养殖和海洋工程等生产活动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安全因素。近年来随着沿海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海洋灾害也进一步重视,其中海浪是海洋灾害中破坏力比较大的一种。对波高参数的需求日益迫切。渤海是我国重要的海域,有必要探讨渤海海浪波高预报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此文介绍了黄渤海大风的气候特征、天气模式及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0引言海雾是影响海面能见度的首要因素,当有浓雾发生时,海面能见度将变得十分恶劣,对船舶航行带来很大影响。有证据表明,70%以上的海事事故是在海雾造成的海面能见度恶劣情况下发生的。即使备有雷达、ARPA等现代化导航仪器,船舶仍有发生偏航、搁浅、触礁和碰撞的危险。因此,航海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水文气象知识,掌握雾的生消规律和天气形势特点,及时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