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胶焊,点焊和胶接接头应力分布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比较了分析了胶焊,点焊和胶接接头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胶焊接头与胶接接头的应力分布特征值基本相同,仅在焊点区内略有区别,胶焊接头中的胶粘剂有效地降低了点焊接头中焊点的应力,消除了其焊点过级处的应力集中,所得应力分布可合理解释已有强度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结合特定环境和特定结构的桥梁设计,简要介绍了钢结构螺栓连接的形式,以及在施工的不同阶段中相关结构及部位的受力分析和连接强度计算方法.重点阐述了箱型截面接头螺栓连接面摩擦力作用的原理及计算原则.  相似文献   

3.
胶焊技术与胶接接头的设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胶接接头应力分布均匀,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能。此外,胶接接头质量轻、成本低、具有独特的连接密封作用。因此,胶焊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领域,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也日渐广泛。对胶焊搭接接头的强度进行分析,并对目前胶焊工艺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4.
车身点焊连接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焊接钢板的实验模态与分析模态的对比分析,讨论了3种焊点有限元模型的模拟精度及建模时间.建立了某型轿车和微型客车的车身有限元模型,进行了轿车白车身分析模态与实验模态的对比分析,以及微型客车整车强度、实车破坏情况分析,进一步讨论了焊点模型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单个梁单元可用于模拟车身模型中的点焊连接,为车身的结构分析及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参考C-NCAP2012版管理规则,建立了前防撞梁正碰性能评价实验模型。对采用不同强度、不同厚度规格的辊压超高强钢前防撞梁,完成了正碰对比实验,研究了材料强度、厚度对前防撞梁零件碰撞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同一强度材料,随着厚度的增加,加速度峰值及变形量减小;对于同一厚度,随着强度的增大,加速度峰值及变形量也减小。同时,实验证明对于同一截面的前防撞梁零件,通过采用强度更高的材料,可以在实现轻量化的效果下,获得接近或者相当的碰撞性能,为前防撞梁零件设计与新车型零件选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汽车碰撞试验中异常加速度冲击信号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汽车在碰撞试验中多次出现的异常加速度干扰信号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经分析认为,该异常冲击信号的产生是由于牵引链条脱钩后撞击玻璃盖板边框后高速反弹敲击车辆底部刚体所致.采用侧撞小车的模拟试验对该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模拟试验测得的加速度曲线在幅值濒率、持续时间上与实车碰撞试验中的异常加速度信号非常相近,进而验证了对异常加速度信号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某乘用车型仪表板和中控箱系统的碰撞吸能性,搭建了适用于LS-DYNA求解器的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基于达朗贝尔动力学原理推导了碰撞加速度计算公式,分别从金属支架结构形式、内饰造型以及内饰零件刚度角度进行碰撞加速度优化。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仪表板和中控箱系统碰撞加速度明显降低,吸能性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车辆行驶时铝合金车身上某些焊接部位常常发生开裂的现象,对车身常用的A16063材料T型焊接接头低、等和高强度匹配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了T型焊接接头受静载荷时的应力应变和焊缝强度对焊接接头应力应变分布的影响.指出,高强度匹配能改善焊接接头性能,并获得了高强度最佳匹配系数,找出了高强度匹配T形接头焊接结构的薄弱位置.  相似文献   

9.
万鑫铭  陆勇  曹立波  杨济匡 《汽车工程》2007,29(9):761-765,790
针对缩短微型车前纵梁长度的结构改进,采用MADYMO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微型车目标碰撞加速度曲线、驾驶员约束系统和损伤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改进结构后的碰撞加速度曲线为基础进行了约束系统的参数分析,包括安全带安装位置、安全带刚度、卷收器特性、座椅刚度和转向盘的位置等,利用MADYM IZER对所选参数进行了最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约束系统分析可以有效地辅助吸能结构改进,且在改进吸能结构碰撞加速度曲线后通过调整约束系统参数实现对驾驶员的良好保护。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焊接接头应力集中与缺陷产生原理的研究,应用了减小焊接接头的刚度突变来降低工件应力集中及通过规范的设计过程评定与验证,来提高零部件的疲劳寿命的方法。并将该设计方法应用于板焊箱型前桥推力杆支架的焊接结构改进设计过程中,得到了符合使用要求的焊接接头,同时也验证了该设计过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铝合金直流点焊焊接参数对焊点性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的基础上,就5982铝合金板(1mm+1mm)直流点焊焊接参数对焊点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焊接电流在一定范围内与焊点接头的拉剪载荷成正比,通电时间与电极压力都存在一个最佳范围,而加压方式对接头性能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伸缩缝结构的强度和疲劳寿命,提出了一种考虑移动车轮荷载的伸缩缝结构动力响应计算方法,该方法同时考虑了车轮的竖向与水平冲击荷载,这些冲击荷载作用在内力影响线分析得到的最不利作用点上。在动力分析基础上,采用包含有效缺口应力、雨流计数和线性累计损伤理论的结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评估了模数式伸缩缝的疲劳寿命。针对伸缩缝结构强度与疲劳寿命的不足,依次提出了4种结构优化方法:①优化焊趾结构,减小应力集中。②增设单中梁支撑肋板,提高局部抗弯刚度。③增设双中梁支撑肋板,均匀提高抗弯刚度。④增设带横向连接的双中梁支撑肋板,同时提高局部抗弯和抗扭刚度。研究结果表明:中梁与横梁的连接焊缝和中梁跨中是典型的双缝模数式伸缩缝的易损位置。中梁与横梁的连接焊缝上的最大Mises应力超过了Q345级钢材的屈服应力,疲劳寿命远小于中国桥梁规范要求的200万次。优化焊趾结构无法满足强度要求;增设单中梁或双中梁支撑肋板能够能使结构满足强度要求,但无法达到规范要求的疲劳寿命;增设带横向连接的双中梁支撑肋板,可以达到强度和疲劳寿命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杜中哲  朱平  何俊  韩旭 《汽车工程》2006,28(10):944-947
以某型轿车车身为例,建立车身的有限元模型,在对车身进行了单位激励下的冲击响应分析并得到应力应变分布结果的基础上,利用M iner损伤累积准则,在MSC.Fatigue软件中对车身的疲劳寿命进行仿真分析,估算出该型车在D级路面上行驶时的结构及焊点疲劳寿命,分析结果显示出的危险部位与实车实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帽型薄壁管件准静态压溃模拟计算中焊点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项玉江  范子杰 《汽车工程》2004,26(6):750-754
以单帽薄壁管轴向准静态压溃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帽型薄壁管准静态压溃有限元分析中焊点的建模方式。在Ls-Dyna平台上系统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焊点模型对于单帽结构准静态压溃模拟计算中平均压溃力及变形模式的影响,通过对比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得出了适用于帽型薄壁管准静态压溃模拟计算的焊点模型。  相似文献   

15.
王力 《天津汽车》2014,(2):19-22,25
白车身通常有数千焊点,不同的焊点模拟方法对于CAE分析精度有重要影响.白车身CAE开发中焊点模拟有3种主要方式:点对点刚性单元(如RBE2,CROD,CBEAM等)、剪弹性梁单元(如CWELD,CFAST)和ACM2类型的六面体单元加RBE3单元连接.讨论了3种类型焊点模拟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通过模态对比分析和易用性总结得出:点对点刚性使用简单,但分析精度较低;剪弹性梁单元易用性复杂,分析精度最高;ACM2单元易用性和分析精度均介于二者之间.为白车身CAE分析中焊点模拟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冲铆接技术在汽车车身轻量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阐述了自冲铆接技术的概念、类型、工艺原理以及自冲铆接技术在汽车车身制造中的应用。对自冲铆接技术与电阻点焊技术连接质量的比较表明,凡是难于进行焊接的连接件均可采用自冲铆接技术,且自冲铆接件的疲劳强度高于焊接件。介绍了半空心铆钉的自冲铆接工艺在车身制造中的应用情况及其铆接质量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确保规范的计算公式满足可靠度要求,对在编《公路桥涵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规范》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表达式中的UHPC材料分项系数进行分析与校准。基于现有文献,收集整理中国共648个UHPC抗压强度、210个抗拉强度和53根受弯梁的试验数据,得到相关变量的统计参数。随后建立4 158根UHPC受弯梁的计算空间,采用蒙特卡洛模拟对其进行可靠指标计算与敏感性分析,考察截面类型、材料强度、截面纵筋率及活恒载效应比等参数对钢筋UHPC受弯梁可靠指标的影响。基于分析,对计算空间进一步细分,以截面纵筋率为0.05、活恒载效应比为0.05~0.5的T形梁截面可靠指标均值达βT=4.2为目标,校准钢筋UHPC梁受弯状态下的UHPC材料分项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抗力统计参数中,UHPC抗压强度、抗拉强度以及梁抗弯承载力计算误差均不拒绝正态分布;受弯状态下UHPC梁截面可靠指标主要受活恒载效应比与截面纵筋率的影响,而材料强度影响较小;活恒载效应比越低,截面纵筋率越高,其可靠指标越低;当活恒载效应比从0.05升至1.0时,可靠指标提升幅度较大;且活恒载效应比大于0.5时,可靠指标均高于4.2。当截面纵筋率从0.005升至0.05时,可靠指标下降较为明显;而当截面纵筋率高于0.05后,可靠指标几乎保持不变;同等条件下,矩形截面梁的可靠指标要稍高于T形截面梁;建议钢筋UHPC梁受弯状态下的UHPC材料分项系数取值为1.3。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电阻点焊参数对高强不锈钢的焊点强度的影响,选用日本SUS301L系列材料,采用拉伸试验和断面试验方法研究了焊点强度、焊核直径。试验结果表明,焊点强度满足要求,熔核尺寸符合要求。对奥氏体高强不锈钢而言,在压力一定时,电阻点焊拉伸强度随电流和焊接周波增加而增加。采用大电流、短时间的焊接参数是较为合适的规范。  相似文献   

19.
由于钢混组合梁形式较多,选取波纹钢腹板与平钢腹板组合槽形梁为研究对象,对两种形式的组合梁进行力学性能对比分析;以某试验梁为依托,建立平钢腹板和波纹钢腹板2种腹板形式的实体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破坏加载,比较两者的截面应变分布、荷载-位移曲线、刚度,并对钢腹板全过程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波形钢腹板对强度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平钢腹板极易出现屈曲破坏状态;波纹钢腹板混凝土槽形组合梁、平钢腹板混凝土槽形组合梁荷载-位移曲线总体上均具有显著的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弱化阶段;平钢腹板组合梁在弹塑性阶段位移增长较快,弱化阶段强度下降速率较快;加载过程中,刚度、Mises应力均小于波形钢腹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