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信息网络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发展,本文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桥梁施工领域,以沪通长江大桥项目为工程实例构建了桥梁施工监控平台,通过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实时三维展示等功能实现了施工数据可视化,为施工管理提供了科学和合理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桥梁的发展,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凭借刚度大,施工效率高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大跨度连续梁桥施工过程复杂多变,为了保证施工阶段安全、受力合理,有必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控制。特别是在高精度工程要求下,采取全过程的桥梁施工监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以某实桥施工过程监控为例,探讨了施工全过程监控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术应用,为其他大跨度连续梁桥的施工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澳门某拟建跨海桥梁施工围堰为工程实例,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PLAXIS 3D建立了钢板桩围堰结构与土体的整体空间三维模型。通过真实模拟施工过程,详细地展示了各施工阶段结构的变形与内力,揭示了围堰结构受力变形的空间效应特征、板桩在围檩支撑作用下的复合式变形特征,并且针对计算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数字化测量在船舶分段搭载过程中的应用,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化测量的分段搭载工艺技术。该工艺采用的实时监控和预警系统在距离测量上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可通过激光测距、姿态测量和多目标点数据快速解算,生成可视化的搭载分段与基准分段相对位姿视图,实现分段搭载过程中对数据的采集、分析和仿真等功能;同时,通过人机交互、软件与测量系统集成和软件与简化模型集成,实时展示测量数据、计算结果数据和三维模型仿真等,使定位监控过程更加直观。通过数字化分析和可视化操作,与现场定位人员协作,引导吊装过程,达到实时监控分段搭载定位过程、缩短搭载工时、降低返工率和提高搭载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集装箱起重机监控技术,利用三维仿真软件FLEXSIM二次开发技术,建立集装箱起重机仿真模型,开发三维模型的驱动接口和状态数据接口,实现集装箱起重机的三维可视化监控,实时并直观地监控起重机现场作业状态和作业流程。  相似文献   

6.
结合某混凝土连续梁桥实例,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按照该桥的实际顶推过程,对桥梁进行仿真分析。根据实际监测数据,对顶推施工过程进行控制。顶推施工控制的结果表明:梁体各监控截面的应力实测值与计算值较为接近,在安全范围以内,墩柱的位移和应力的实测值与计算值也较为接近,整个过程满足规范要求,达到了桥梁顶推施工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蒋久念 《中国水运》2010,(4):166-167
桥梁的形成须经历漫长的施工及复杂的体系转换的过程,其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和成桥状态能否满足设计要求是桥梁建设成败的关键。施工控制的最终目的是使各个施工阶段理论控制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最终达到设计成桥状态。在大跨连续梁桥的建设中,为保证桥梁施工质量和桥梁施工安全,实施有效的施工控制是相当重要的,越来越多的大跨连续梁桥在施工中进行了专门的施工控制。  相似文献   

8.
以蜀河汉江大桥为例,详细介绍了双连拱钢管混凝土拱桥拆除过程中需进行的测量工作。本桥拆除涉及“缆索吊装+斜拉扣挂+悬臂拆除”的施工工序,过程十分复杂,要经历多次结构体系转换。要保证桥梁拆除过程的安全,必须采用合理的施工监控方法来保证拆除过程中每一阶段在受力和变形方面处于可控状态,使各施工工况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跨径112m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为例,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建立空间计算模型对结构施工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了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应力和变形情况,为桥梁结构施工控制提供了依据。该桥成桥线形与设计线形吻合良好,施工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施工中的某斜腿刚构桥为工程背景,对其进行系统的力学性能分析,通过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对影响桥梁运营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了斜腿刚构桥施工过程及成桥状态下最不利受力环节的状况,探讨各因素对桥梁结构的影响,总结出一些常规并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水道港口》2015,(5):456-460
三维可视化是在三维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技术,移动通信是工作生活中最方便快捷的技术。将三维可视化和移动通讯应用结合起来,在方案展示,协同设计,施工模拟等方面具有创新的意义。文章基于Unity3d开发平台,采用Revit作为三维模型设计工具,C#作为开发语言,完成了码头三维可视化系统在安卓上的开发研究。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基于移动平台的三维可视化流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反辐射导弹辐射式仿真试验可视化系统结合了实时仿真技术和视景仿真技术,以VC++6.0为开发平台,利用OpenGL和MFC进行开发。建立了反辐射导弹的三维模型和飞行场景,基于试验数据实时驱动方式,以三维动画的形式直观地展现了ARM的攻击过程,并实现了飞行姿态的多视角可视化。通过仿真试验过程实时可视化的实现,能够根据情况及时对试验方案进行修正和调整,提高了试验的时效性,并且为试验结果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斜拉桥作为一种跨度大、桥型新颖美观的桥梁,目前较大程度上地被广泛采用。据文献报道,斜拉桥施工因产生较大误差而影响结构机能,甚至垮桥事故,已不鲜见,因此,对该桥型的施工必须以科学、合理、严谨的监控方案为基础,采取严格的施工监控措施。本文以成功实施的某城市矮塔斜拉桥为例,对该桥的监控方案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以供类似桥梁施工监控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采用虚拟仿真、三维实体建模、信息融合处理等技术,设计1套三维的态势显示系统,通过对海洋环境、目标、各类平台等进行逼真的三维模拟,实时接收观测设备传送的目标位置、姿态等实测数据,驱动目标三维模型在虚拟场景中运动,实现三维场景的实时更新,从而完成全过程监控态势的融合处理与三维视景显示。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马鹿河大桥主拱转体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内容、监控方法及监控结果,并对转体拉索索力进行了复核计算。结果表明,实测值与计算值基本吻合,说明结构应力及变形在施工过程中得到了良好的控制,转体施工技术对劲性骨架拱桥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内河大水位差框架码头结构施工过程三维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内河大水位差框架码头结构在设计和计算时没有考虑结构在建造过程中的受力特性,建立三维有限元数学模型,对结构的施工过程进行可视化仿真分析,并与传统采用结构一次成型、一次加栽的计算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对结构的位移差异影响有随结构层数的增加而加大的趋势,而内力除底层前撑外,对其它构件影响不大.设计人员应当考虑施工过程对大水位差框架码头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三塔悬索桥的动力特性及稳定性,基于一座正在运营的三塔四跨钢-混凝土组合梁悬索桥为工程背景,以桥梁结构软件Midas/civil为建模工具,建立了全桥空间三维动力模型。动力模型中加劲梁钢梁及其上的混凝土板、钢结构中塔、混凝土边塔由三维梁单元建模,等效为圆形的主缆和吊索用只受拉索单元建模。计算获得了桥梁成桥状态及独塔自立状态的自振周期和各阶振型,桥梁成桥运营阶段和和独塔自立状态均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虚拟三维技术是一种仿真模型的数字化技术。通过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计算机与起重机上的PLC、通用传感器、编码器等设备实时交换数据,模拟起重机的外观、空间关系、运动学、动力学特性和电气学特性等。本文介绍了虚拟三维技术在港口起重机远程监控中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9.
斜拉桥结构受力复杂,旧桥在运营后存在着较多的结构缺陷,拆除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为了保障桥梁拆除过程中的施工安全又同时能保障跨河航道的通航,以一座独塔斜拉桥为例,对拆除施工过程中该桥进行了施工监控,通过斜拉桥拆除施工阶段的数值理论计算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比较各主要工况下的各控制截面的索力、应力、变形等参数,掌握其拆除过程中的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桥梁在拆除过程中索力、应力和变形均在预测的设定安全限值内,通过非爆破静力技术顺利的完成了该桥的拆除,同时保障了航道顺利通航。  相似文献   

20.
针对航电枢纽施工动态管理的特点,基于数字地形构建原理,运用CityEngine技术,构建航电枢纽研究区段的数字地形和三维水工建筑物,提出三维场景融合方法。基于ArcSDE+SQL Server空间数据库技术,以内部代码和用户标识码为公共数据项,将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进行连接,建立三维场景动态展示方法,完成航电枢纽施工过程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设计工程施工三维动态展示与施工过程信息同步更新机制,实现航电枢纽施工动态可视化管理。基于建立的系统功能框架,以依兰航电枢纽施工管理为例,开发施工动态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为航电枢纽工程施工可视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