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内河航道制图与S-57标准电子航道图数据一体化生产技术可以避免空间数据的重复建设,提升内河航道测量数据的应用价值.在剖析了制图数据和S-57标准电子航道图数据差异性的基础上,设计了内河航道制图与S-57标准电子航道图数据一体化生产流程,制定了空间数据生产规范,并采用北京清华山维公司的EPS平台,实现了内河航道制图与S-57标准电子航道图数据一体化生产技术.实践结果表明,该技术合理、实用、高效,可广泛应用于我国内河数字航道建设.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长江电子航道图数据生产与数据管理的效率,开发基于.NET框架技术的长江电子航道图测量成果文件及产品文件管理、数据生产流程管理等功能的软件。在有效管理生产数据的同时,实现长江电子航道图数据生产的流程化管理,可为长江电子航道图数据生产提供有效的辅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种直接从EPS航道测量内业数据来生产内河电子航道图(IENC)s数据的转换方法。首先详细总结了EPS数据和S-57标准数据的特点,剖析了两种格式数据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设计了EPS数据到IENCs数据的转换模型及入库流程,建立了EPS要素与S-57物标间映射关系,并研究了数据转换过程中的分层设计、地理编码、属性设计、坐标变换、知识库建立等方案,最终实现了数据的完全转换。  相似文献   

4.
等深线是反映航道通航尺度、标志航道深度、衡量电子航道图质量的较为重要因素之一。面向项目建设实际需求和复杂水域情况,基于ArcGIS平台,本文提出了等深线流程化生成的方法,实现了等深线快速生成,解决了复杂水域等深线穿岛等问题。通过具体项目试验,验证了该方法流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电子航道图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长江重庆航运工程勘察设计院(以下简称"重庆勘设院")勘测中心、科技研发部、保障服务中心等部门,在重庆木洞镇麻柳场航道水域,成功完成了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测试工作。测试现场,无人机技术工程师现场试飞了2款四轴旋翼无人机,开展了实地遥测长江航道岸形和水中礁石等测量工作。航测数据经内业处理后与以往地形测量资料比对检查,其成果精度完全满足地形测图相关技术规范工作要求。据了解,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是以无人驾驶航空器作为空中平台,以机载遥感设备,通过搭载的高分辨率CCD数码相机、轻型光学相机、红  相似文献   

6.
《水道港口》2017,(2):206-211
区别于内河电子航道图,江海联运电子航道图凭借与电子海图统一的标准与表达和更丰富的数据内容,为江海联运船舶航行安全和效率提供了保障。文章系统阐述了江海联运电子航道图构建技术。从数据收集入手,先后探讨了数据预处理、数据加工与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及生产流程,最终输出符合行业标准的电子航道图。并以我国北方某内河为例,展示了江海联运电子航道图生成技术的具体应用成果。实践表明,文章所提出的电子航道图构建技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应用于我国任意内河的电子航道图生产。  相似文献   

7.
验潮数据特点是数据量大,内业计算耗时长,数据处理可利用的软件不多。处理验潮仪潮位数据近年来在港口、航道水深测量各工程中普遍用到。传统数据处理方法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面向对象的Microsoft VB编程技术及软件开发成为了提高验潮仪数据处理速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当前航道多波束水深测量数据特点、DEM结构模型以及建模方法,选择了格网DEM作为航道水底建模数据格式;然后依托Arc GIS平台内嵌的两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建立格网DEM的方法—由TIN(不规则三角网)生成格网DEM和基于ANUDEM生成格网DEM,对长江某段航道进行了水底DEM构建;最后通过回放两类方法生成DEM的等深线与现有的等深线对比,分析了其精度。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江苏省交通厅苏北航务管理处副处长金坚良一行来到长江航道测量中心调研电子航道图建设情况,测量中心何明宪副主任及电子航道图中心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调研。调研过程中,长江航道测量中心技术人员首先就长江电子航道图的数据生产服务和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专题汇报。随后,何明宪副主任介  相似文献   

10.
跨江线缆垂弧测量一直以来都是长江航道测量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航道通行条件和船舶的航行安全。传统的测量方式是通过点描法采集外业数据,内业人工计算中间数据,从而计算出垂弧测量点距左悬挂点的距离以及垂弧最低点高程。本文通过Auto CAD对外业数据进行处理,简化了以前繁琐的计算过程,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航道工程存在的离散地形数据或地形数据空值区域导致所创建地形曲面不够光滑、会出现深凹或凸起的问题,提出采用克里金插值法(Kriging)对航道区域离散的地形数据进行直接内插填补,再通过BIM技术构建航道地形曲面模型。结果表明,离散的地形数据经Kriging空间插值生成的地形曲面模型,更贴近实际效果及地形趋势走向,可真实显现航道现状三维地形。研究成果可为测绘单位开展BIM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航道整治工程BIM技术应用中测量数据集成信息丢失、模型更新繁琐等问题,采用Autodesk BIM平台,研究BIM技术在航道整治工程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阐述实现方法,并在武汉—安庆段航道和燕子窝水道航道整治工程中进行示范应用。研究成果可为航道整治工程BIM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航道整治工程BIM技术应用问题,研究航道整治工程全生命期的BIM技术路线、关键技术和应用内容。采用欧特克BIM平台和City Maker三维GIS平台,建立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施工、维护管理阶段的BIM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并在黑沙洲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和燕子窝航道整治工程中进行了示范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应用于长江航道整治工程全生命期,可为今后的航道整治工程BIM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安装于船舶上用于内河航道测量的测深仪设备在工作时会受到波浪的影响从而产生横摇、纵摇及升沉,这严重影响了测量数据的精度。对此开发一种基于内河航道测量的主动波浪补偿平台装置,该装置为新型的串并混联结构,然后提出一种运动学建模与位置求解的方法,最后通过搭建一套试验系统来验证该平台的波浪补偿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航道整治设计工作无专业辅助工具、生产效率低下、分工协作困难、图纸绘制和工程量计算误差大、方案变更困难、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进行提高设计工作生产效率及质量的研究。采用C#语言及SAC可视化程序对Civil3D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研发出一套适用于航道整治设计的专业平台,实现了智能化出图算量、河床演变分析、BIM+GIS合成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优化设计流程、转换设计重心、提升设计品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水运工程中高程控制测量现状的研究分析,引入介绍了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某水运项目的具体应用,对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技术的精度进行分析,并与水准测量进行比较,论证其在水运工程中应用的优越性,为水运工程领域测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林强  徐峰 《水运工程》2011,(3):126-130
"南浏段"数字航道系统主要由电子航道图系统、综合监控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系统支撑平台等组成。综合监控系统是数字航道应用系统的核心,主要由航标遥测遥控平台、船舶监控平台、水位监控平台3部分组成。该系统正式运行后,在航标技术信息动态监控、工作船舶动态监控、水位动态监测、标志被打及船舶交通事故调查取证等航道维护日常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航道维护工作效率。未来随着航道科技的不断进步,综合监控系统将拥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基于航道地理空间特性和航道设计相关规范及工作流程,选用Arc GIS作为基本框架,经多项关键技术开发构建而成航道辅助设计平台。平台具有自然条件分析、河床演变分析、航道尺度计算及选线布置等设计功能,并配置水深数据识别、地形坐标转换等通用工具,可对航道基础数据和设计成果进行综合管理,初步实现专业间设计协同,基本达成航道设计工作的标准化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针对航道BIM设计过程中测绘要素集成和模型共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测绘要素集成,及基于专用中间文件格式和公共数据模型格式实现测量BIM模型共享的方法。通过工程案例分析,阐述BIM技术在测绘要素集成及测量BIM模型传递共享的技术路线,结果表明基于BIM技术的测绘要素集成及模型共享具有优越性,研究成果可为开展测绘BIM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澄通河段采砂项目日益增多,河道采砂可能引起工程河段的局部河道调整、河床冲淤变化,给工程河段的航道与通航安全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以福山水道南岸边滩整治工程为例,根据最新测图资料与水文测验数据,分析采砂后工程河段泥沙回淤情况,并讨论采砂对航道和通航安全的影响,对当地后续工程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