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速铁路客运站普遍采用空间综合布局,由等待式向通过式过渡的新型客运站功能布局模式,车站客运组织也与既有线客运站存在很大区别,需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提出高速铁路车站客运组织优化的主要内容,并以武广高速铁路长沙南站为例,探讨计算机仿真技术在高速铁路车站客运组织优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孙军先 《铁道建筑》2020,(5):139-144
规划年度(2030年)合肥枢纽将形成衔接9个方向、13条线路的大型放射状枢纽.但随着沿江高速铁路建设的提前,沿江高速铁路与既有沪蓉铁路在枢纽内共通道能力是否满足需求、枢纽的客运系统布局和客运站分工是否合理、引入车站站型方案是否最优是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根据研究年度(近期2035年、远期2045年)的枢纽客运量及车流特点,结合既有沪蓉铁路的功能定位及分工调整,对枢纽内主要客运站和区段能力进行分析,对引入车站站型进行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从契合城市总体规划、运输组织的便捷性、线路平面条件、工程实施难易度、工程建设条件、投资等多方面综合比选,优化了枢纽的客运系统布局和客运站分工,确定了合理的枢纽引入方案.  相似文献   

3.
铁路客运站到发线运用优化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详细分析客运站旅客列车到、发技术作业。把客运站到发线运用优化目标分解为方便旅客旅行、有利于保证行车作业安全与行车技术作业和有效地使用车站各种既有行车技术设备等三个子目标,并分别建立其优化模型。运用多目标规划理论与分枝定界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依据某大型双线通过式客运站的实际数据,应用优化模型进行到发线运用实例分析计算,计算所得方案的优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客运站春运客流集中,对车站资源配置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现行进站验票、安检设备配置数量计算采用静态公式计算,存在较大误差,导致车站资源的较大浪费.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行人仿真技术应用到客运站验证、安检设备配置计算中,利用动态仿真技术实现了客流高峰时段车站客运设备运行效果的综合评估,从而确定安全、经济的客运设备配置方案,建立了基于仿真技术的客运站客运设备数量计算方法.以重庆北站为例进行了计算,经2012年实践检验,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强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铁路旅客车站的换乘模式日趋复杂化,便捷地解决旅客站内中转换乘以及国铁与地铁之间的换乘成为大型铁路旅客车站设计的重要课题。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是近年来规划建设的为数不多的省会级车站改扩建工程之一,其国铁站内中转换乘及地铁与国铁之间的换乘设计,对于国内大型铁路旅客站房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深入分析西安站改扩建工程站房功能布局及旅客换乘流线设计,对其换乘模式的设计进行研究,认为西安站结合地下综合交通枢纽设置地下进出站空间的设计思路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体现了新时代铁路客站设计创新的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客运站是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节点。根据其地位与作用确定高速铁路客运站的功能等级,可为以高速铁路客运站为核心的站区布局、交通流线组织设计以及相关的交通配套设施规划提供重要的依据。从影响高速铁路客运站级别划分的影响因素分析入手,构建了高速铁路客运站分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节点重要度法以京沪高速铁路客运站为例,尝试对22个高速铁路客运站进行了分级。5个等级的划分充分体现了京沪高速铁路22个车站之间的等级差。  相似文献   

7.
论述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形式、规模及内部设施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是提高车站客流集散效率和服务水平的前提.从乘客交通流的微观仿真理论出发,对比传统静态评价方法,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及能力评价的动态仿真方法;通过对仿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证明动态仿真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及设施能力评价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既有铁路及规划铁路布局的研究,针对商丘地区车流特点,结合在建郑徐客专及规划京九客专引入,对商杭客专引入商丘地区进行分析论述,提出地区内两客专合设客运站系列方案和两客专分设客运站之经商丘南站引入商丘站方案.通过对城市规划影响、车站设置、技术条件、客运组织、既有设施利用、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综合比较分析,推荐采用优势较为明显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商业区的无缝换乘和空间一体化设计要求很高。基于对乌鲁木齐行人行为特征的调查分析,以乌鲁木齐轨道交通2号线、4号线的换乘站及乌鲁木齐高铁站为案例,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高铁进出站层的衔接,对地面、站厅、站台层的空间布局和渠化、换乘模式、商业区布局、应急疏散等功能环节进行了针对性的仿真优化,并提出了一体化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功能布局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通信信号工程BIM技术应用成果通过对通信、信号工程领域的设备分类编码、信息共享、模型交付、标准化管理应用等深入研究,结合BIM技术自主研发了铁路弱电工程应用平台、信号综合仿真应用平台、铁路综合货场应用平台。电力电化BIM技术应用成果城市轨道交通BIM技术应用成果在厦门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设计中,完成了车站建模、三维报建,以及车站管线综合等内容,并以湖滨中路为例,开展了模型深化、出图研究、标准研究、施工模拟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采用模拟人工铺画的方法编制车站技术作业基本图,在满足全天调机使用效率最大化,列车到发技术作业时间约束和股道占用约束的前提下,连接调机和列车,再根据调机空闲情况进行调整,使生成的基本图更好地符合车站作业需求,能够高效地利用车站的各项资源,并大量降低了用户绘制图表的劳动强度。以南昌火车站和昆明东编组站为例,实现了客运站和大型编组站技术作业基本图的自动铺画,证明了该方法在工程应用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综合比选仿真软件的基础上,介绍Anylogic软件的仿真建模技术流程,对仿真过程中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北京地铁宣武门站为例,建立车站2D、3D展示模型,利用仿真数据分析、评估地铁4号线换乘2号线的制约瓶颈,提出宣武门站优化建议。验证了Anylogic软件在车站仿真评估应用中的可行性,并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评估优化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低碳技术在深圳地铁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深圳地铁在列车车辆、工程车辆、车站空调和通风、电扶梯、车站屏蔽门、车站及区间照明等系统中所进行的低碳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指出在进行低碳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过程中,要对各有关子系统进行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和建设,力求使整个轨道交通工程达到最佳的低碳状态。  相似文献   

14.
在既有元胞自动机客流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旅客视域及旅客对车站环境的熟悉参数,并构建导向标识模型,刻画客站内旅客与导向标识之间的交互机理,提出大型铁路客站导向标识平面布局方案的仿真评估模型及技术评价指标。并以某高速铁路客站为例,分进站、出站、换乘三条典型流线上的导向标识平面布局评估问题,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城际铁路新建客运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城际铁路引入特大、大中城市需要新建客运站时,面临的车站站址方案选择、站型确定、站场设备布置以及站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从新建城际站的站址选择、车站布置、站区规划等角度开展研究,并以新成都站设计为例阐述相关研究内容。研究结果:提出城际铁路新建客运站的站址选择原则和方法,系统的阐述了车站布置要点,讨论了站区道路规划、交通衔接、换乘设计等站区规划问题。研究结论:城际铁路新建客运站规划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城市交通和铁路客运双方的需求,通过优化车站布置和站区规划实现铁路客运与城市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车站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安排路网中客运站布局能有效提高高速铁路通过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通过分析车站布局的影响因素和布局原则,针对旅客列车旅行速度、线路通过能力、运输组织模式得出三种情况下的高速铁路合理站间距,进而根据高速铁路车站布局原则和具体高速铁路相关技术标准确定最终的车站布局方案。算例分析表明该计算方法能够合理确定高速铁路车站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7.
大型高速铁路客运站常衔接多条高速铁路线路,其车站作业需要考虑多方向列车的到发线合理安排与进路冲突疏解。当车站作业受到干扰时,快速制定合理的到发线运用调整方案,对于保障所衔接各线路上列车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大型高铁客运站到发线运用调整问题的决策需要满足实时性、可执行性和安全性要求。在考虑到发线与咽喉区进路综合运用优化的前提下,以列车运行晚点和车站作业秩序影响双方面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将该问题分解为到发线运用方案编制子问题和列车到发时刻调整子问题,并设计了基于分支定界的算法框架。在12条到发线、84列列车的算例实验中耗时1.33s获得测试干扰场景下的最佳调整方案,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以成都地铁三线(3号线、10号线、17号线)换乘半地下枢纽型车站双流西站工程为例,针对其不同列车编组(6B、6A、8A)的换乘形式,地面厅拱顶幕墙"通透式"的装修风格、仅单端有条件设置空调机房的功能布局,对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形式、系统布置方式的难点及解决策略进行了分析.其中,空气-水系统、就地装配式通风单元在枢纽型大型地面厅车站的应用,能在实现通风空调功能的前提下满足其特殊的建筑形式和装修风格.同时,阐述了大型地面厅防排烟设计应结合消防性能化评估验证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BIM技术在地铁工程的应用仅局限于三维建模、管道综合和4D施工模拟等方面,在协同设计和结构计算方面尚无成熟的范例和工程经验可供借鉴,因此,研究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协同设计及结构计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实际工程为例,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研究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车站建筑结构协同设计方法,采用BIM技术进行地铁车站协同设计;研究基于BIM协同设计模型的地铁车站结构计算模型建模方法,创建地铁车站BIM结构计算模型,并将结构计算模型导入Midas gen,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完成结构计算分析;研究表明,基于BIM技术进行地铁车站协同设计和结构计算是可行的,研究成果可供采用BIM技术进行实际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车站为例.针对目前地铁车站综合管线所存在的问题,时综合吊架的构成特点、技术要求及应用分析进行阐述.并列出具体技术要求及措施,以便今后设计和实施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