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保证夜间停车视距的公路平、竖曲线半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夜间的交通事故率及其危害性都远高于白天,一个重要原因是夜间停车视距不足。为了满足夜间汽车停车视距的需要,保障行车安全,根据汽车前灯散射角、高度和仰角,计算出满足汽车夜间停车视距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满足汽车夜间停车视距的最小平、竖曲线半径均大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要求的极限最小半径,某些情况下甚至大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要求的一般最小半径。就此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供公路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停车视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与《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B05-2004)对停车视距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异,鉴于此,如何设计出既能保证行车安全又经济合理的良好线形,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通过对停车视距机理及视距与曲线半径关系的分析,深入阐述高速公路停车视距问题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冰雪路面状态做为控制条件,讨论了道路平面设计指标中极限最小半径和停车视距的取值问题.  相似文献   

4.
竖曲线设计公式的推导及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推导了考虑行车视距的公路竖曲线设计公式,发现中国路线设计规范中的竖曲线长度建议值不能满足行车视距要求的问题,尤其是没有照明的凸曲线路段夜间行车情形。建议我国的竖曲线设计应当考虑车辆前照灯所约束的夜间视距,提高竖曲线长度建议值。  相似文献   

5.
渐变段长度直接影响高速公路合流区末端的交通安全,JTG 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对渐变段长度的规定没有考虑加速车道渐变段位于曲线路段时的需求,位于曲线路段的渐变段长度不足可能导致路侧护栏遮挡驾驶人视线,存在合流末端停车视距不足的安全隐患。分析合流末端渐变段小客车行驶轨迹特点及小车驾驶人的视线通视条件,采用符合实际换道轨迹的双曲正切换道模型,以渐变段满足小车驾驶人停车视距为控制要素,构建了曲线路段平行式加速车道渐变段长度计算模型,并基于国内外研究及相关合流末端车辆运行速度调查数据,确定了该模型中关键参数的取值,最后提出了曲线路段平行式加速车道渐变段合理长度取值。研究表明:曲线路段平行式加速车道渐变段最小长度与合流末端的小客车运行速度正相关,与主线行车道右侧硬路肩宽度和圆曲线半径负相关;JTG 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的平行式加速车道渐变段最小长度能满足主线设计速度<100 km/h时小客车合流末端换道时停车视距的要求,当主线设计速度≥100 km/h时,不满足小客车合流末端换道时停车视距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行车安全风险,建议根据主线曲率半径及硬路肩宽度综...  相似文献   

6.
停车视距是影响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和建设规模的重要设计指标,中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美国公路设计规范、法国公路设计规范均对高速公路不同设计速度下的停车视距进行了规定,并给出了相关计算方法。对中、美、法三国规范对停车视距的规定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指出了停车视距传统物理运动模型、理论计算公式及相关参数选取方面的不足,并对其进行了修正,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视距作为路线设计中的安全性指标,在设计中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最终设计出的路线存在安全隐患。路线设计相关规范虽强调视距的重要性并给出具体的视距要求及与设计速度对应的半径,然而这些半径主要是针对车辆行驶性能进行确定的,并不满足视距要求,且无视距计算的具体指导意见。通过对视距计算进行分析及提出相应的安全保证措施,为路线设计提供视距计算的具体方法及不满足视距要求时应采取的安全保证措施,提高路线设计的质量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视距是保证公路行车安全的一项重要设计指标。其中内侧车道的停车视距、互通立交减速车道的识别视距、互通立交上跨主线匝道的停车视距非常关键,设计者在设计时应特别注意检验其是否满足视距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互通立交设计中存在的环形匝道圆曲线半径设计未预留主线改扩建空间、单车道出入口的双车道匝道渐变段长度未结合设计速度差异化取值、左转匝道平面圆曲线半径取值偏小导致的停车视距不足等问题,提出根据主线车道数适当增大环形匝道圆曲线半径、根据设计速度动态确定匝道渐变段长度、根据停车视距选取对应平面圆曲线半径的优化设计方法,为设计人员在设计指标选取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平曲线半径在山区局部复杂地形的取值进行了分析,同时还考虑停车距离受不同纵坡影响,为了安全行车和避免不必要地增大停车距离,对不同纵坡的停车距离进行了适当修正,得出不同纵坡条件下满足横净距要求的临界圆曲线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合理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结合张花高速公路线形设计实例,还介绍了平曲线半径的灵活设计,以达到满足安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公路建设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边界条件法,提出满足连接圆曲线与圆曲线的新型缓和曲线,建立三种不同的计算工况,利用MATLAB数值计算分析列车以高速通过不同曲曲连接方式对乘车舒适性的影响,采用通用的机械动力学/运动学仿真分析软件Universal Mechanism(简称UM)软件进行动力仿真,通过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得出新型缓和曲线较三次抛物线少了两个连接点(缓直点和直缓点),对舒适性有较好的改善,为高速铁路缓和曲线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路基改造工程的施工经验,论述了路改工程或新建工程对公路平、纵线型技术标准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数学公式推算出圆曲线或缓和曲线内桥梁板长计算公式,为桥梁设计提供一种准确的板长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数学公式推算出圆曲线或缓和曲线内桥梁板长计算公式,为桥梁设计提供一种准确的板长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依据曲线有限条计算理论,采用fortran编程语言自编程序,对一简支曲线板桥进行分析计算,并与有限元ANSYSY分析结果相比较。由此可得到,有限条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比有限元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不等长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洁  粟卫国 《广西交通科技》2002,27(3):32-33,106
讨论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中常用不等长缓和曲线的平曲线,以及利用不等长缓和曲线平曲线要素的坐标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公路路线设计中,平曲线和竖曲线大小要保持均衡,这是路线设计中的核心理念。"高速公路规划与设计"一书239页"平竖曲线均衡的定量指标,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通过理论推演,给出平曲线和竖曲线大小保持均衡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19.
超越常在弯道处。在即将过去的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和内需下降等诸多困难因素的影响,大金龙化危为机,走出了一个V型反转的行情,在行业率先走向经济回暖的春天,成为傲冬扬帆、弯道超越的行业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