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路》2018,(11)
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堤中桩承担大部分路堤荷载,桩间荷载与路堤荷载的比例随路堤高度变化,导致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堤施工监测缺少合适的稳定评估方法。基于路堤下刚性桩破坏模式、桩间荷载变化规律研究,得到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堤滑塌最终表现是桩间软土地基失稳、路堤滑塌前桩间软土层沉降接近天然地基软土层在极限荷载下沉降的结论,建议将桩间软土层沉降作为路堤监测稳定评估指标,将天然地基软土层在极限荷载下的沉降作为桩间软土层沉降报警值,并推荐薄硬壳层路堤桩间软土层沉降报警值取软土层厚度1%。工程实例表明建议的路堤稳定评估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软土地基上硬壳层效应分析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外加荷载(如路堤)作用下软土地基上硬壳层的工程效应包括壳体效应、封闭作用以及对沉降的滞后作用。针对硬壳层上述的工程效应,讨论了硬壳层在工程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软土地基硬壳层作用机理及如何正确利用硬壳层,以提高施工的技术经济效益。硬壳层对下卧软土地层中的应力分布有扩散作用,硬层与软层间的摩擦力影响土中应力分布,造成界面处应力集中。其扩散作用影响软土层沉降,应力扩散作用当填土超过极限高度时无作用,用超载预压的方法可加速地基的沉降,但硬壳层变形不失去对路基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霞 《路基工程》2018,(1):42-46
针对路堤荷载作用下上覆硬壳层的软土地基的破坏模式,依托某沿海高速公路工程,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软土硬壳层地基路堤的分层填筑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硬壳层软土地基在路堤荷载作用下塑性区开展的过程及土中应力、应变特性,总结分析了其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5.
软土地基上高等级公路路堤沉降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针对上海地区软土的特性和分层情况,研究了路堤的沉降计算方法,用非线性有限元法与分层总和法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地基土的剪切变形,土的非线性及“硬壳层”等影响因素的分层总和沉降修正计算方法,通过与实测资料对比,表明该法的为解决天然软土地基上路堤的沉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路基工程中软基硬壳层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高等级公路路基工程的软基硬壳层情况,讨论软基硬壳层的作用机理、对路基沉降和稳定的作用及在土压力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根据Boussinnesq应力公式和Mohr-Coulomb破坏准则,导出天然软土地基上路堤临界高度的计算式。考虑地表硬壳层对路堤荷载的扩散作用,分析硬壳层厚度和刚度对路堤临界高度的影响。导出的路堤临界高度计算式在特殊条件下可简化为巴布科夫公式和Fenenius公式。  相似文献   

8.
滨海相软土地基路堤沉降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某高速公路采用粉喷桩和砂垫层预压法两种软基加固方法的实测路基沉降资料的深入分析,总结出滨海相软土地区硬壳层和软土层厚度对路堤沉降的影响规律,提出粉喷桩的桩间距较大(大于1.4m)时,处理效果不够理想,并对砂垫层预压处理时相应的临界填土高度进行分析,旨在指导类似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  相似文献   

9.
该文针对软土地基低路堤内部应力应变状况,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荷载作用、不同土基强度以及不同的硬壳层厚度对低路堤内部的应力应变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影响因素下横向的应力应变分布状况。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低路堤设计,利用人工硬壳层等措施可以满足路用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Plaxis分析路基硬壳层,对路基沉降和路基稳定的作用,包括程序简介、模型建立、沉降分析等。  相似文献   

11.
上覆硬壳层缺失的深厚软土地基中基桩由于侧向约束薄弱和受压杆稳定影响存在失稳风险。桩帽连梁结构增加了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已逐步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但目前对于桩帽连梁支撑式路堤荷载传递机理和土拱效应相关的研究较少。通过ABAQUS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不同填土高度下桩帽连梁支撑式路堤三维简化模型,对桩帽连梁支撑式路堤的沉降变形特性、应力分布规律以及荷载传递机理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填路堤桩帽顶、地梁顶以及桩间土顶之间的填土均存在差异沉降,桩间土与桩帽地梁之间以及地梁与桩帽之间均会形成土拱,最终填土荷载主要由桩帽承担。路堤填土竖向应力沿深度存在峰值点,峰值点以上的路堤应力分布与填土自重规律基本一致,峰值点以下的路堤应力沿深度递减,且峰值点高度略低于实际的等沉面高度。  相似文献   

12.
硬壳层作为软土地基上的一层特殊"保护层",对软土地基起着应力扩散的作用,在考虑硬壳层效应的情况下,通过试验段的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对滨海地区高速公路软土硬壳层工程特性及处理技术进行分析与评价,确定了天然双层软土地基上路堤临界高度.  相似文献   

13.
软土硬壳层地基的破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软土硬壳层的破坏形式,为硬壳层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湖南省道S204线南茅公路为依托工程,在现场工程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承载试验及数值模拟,对硬壳层地基的破坏模式进行全面分析.通过现场承载板试验发现硬壳层地基的破坏是典型的刺入式冲剪破坏,通过数值模拟总结出不同填土高度和不同硬壳层厚度时,地基的破坏形式主要为局部剪切破坏和整体剪切破坏2种类型,给出了不同工况时路堤的临界高度,结合公路工程特性认为对路基进行稳定计算时,应主要考虑路基的整体稳定性,不考虑路基的局部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14.
高路堤沉降稳定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中以高路堤沉降观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高填方情况下地基与路堤填土的沉降变化特性,探讨了不同地基及填土材料对高路堤沉降稳定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5.
路基填筑不断增加的上部荷载超过软土上覆"硬壳层"极限应力,致使硬壳层应力扩散作用失效,软土地基强烈受压发生不排水固结,压缩量大,为路基提供了较大变形空间,导致高路堤发生推移式滑动鼓胀变形。必须停止路基填筑,立即实施抗滑桩对软土路基进行支挡防护。桩的位移结果表明:桩身已开始受力,变形小幅增加后趋稳定,累计位移量可控。  相似文献   

16.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路堤,要着重解决地基稳定和路堤沉降问题。文章结合实际工程,根据预测的工后沉降,控制路堤填筑过程中填土速率,制定相应的路堤沉降监控方案,对路堤的沉降及稳定进行监测,并进行分析评估,以保证工后沉降在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沉降修正系数ms确定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堤沉降通常采用Boussinesq应力根据分层总和法计算,再通过ms系数加以修正.而在连徐铁路沉降观测工作中,发现该法计算的沉降与实测沉降相差2~6倍,通过分析,认为是硬壳层与软土的交互地基的表层液化土层作用,引起了应力扩散所致.经引入双层体系理论,进行应力分析得到应力分布与土层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构建ms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再通过现场的沉降观测数据对该关系式进行拟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路堤路面水泥稳定层纵向开裂成因及注浆加固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劲超 《中外公路》2007,27(2):52-54
该文分析了高填方路段路面水泥稳定层产生纵向裂缝的原因,并针对高填方路堤不均匀沉降产生水泥稳定层纵向裂缝的特点,对其注浆加固处理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依托潍日高速公路3个高大土石混合料路堤,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模拟了它们各自的蠕变沉降变形。为确保高大土石混合料路堤的稳定性,采用铺设新型土工格栅的方案来增强路堤的稳定性,减小最终沉降量与沉降速率。计算分析表明:3个采石坑路堤均需增设格栅来满足路堤最终沉降量与沉降速率的技术要求;经多次验算与方案设计得出,1#坑路堤需铺设2层格栅,2#坑路堤需铺设7层格栅,3#坑路堤需铺设5层格栅,设置格栅后的3个采石坑路堤的最终沉降量均小于20cm,沉降速率小于0. 1mm/d,满足了规范要求,说明新型土工格栅可以减小路堤的蠕变沉降变形。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足尺试验研究了镍铁渣加筋路堤的填筑方法及应用效果。首先,通过现场取样测试了广青镍铁渣的化学成分、环境影响特性及其工程材料特性。其次,提出了基于土工格栅加筋和改性土包边的镍铁渣路堤断面形式,总结了施工工艺。然后,开展了镍铁渣加筋路堤现场足尺试验,获得了镍铁渣加筋路堤施工期及工后的沉降量、水平位移、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曲线。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加筋填筑后的镍铁渣密度为1.76~1.88 g·cm-3,平均压实度可达93.0%。各层镍铁渣的沉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工后沉降和沉降速率均较小。施工期最大沉降为26.24 mm,发生在路堤中部第2层镍铁渣处,小于预测值40.60 mm;实测路堤总沉降最大值为55.51 mm,小于预测值73.50 mm。上路堤施工导致第5层镍铁渣局部产生了29.64 mm水平位移,但工后各层镍铁渣的水平位移几乎为0。各层镍铁渣底的土压力呈阶梯形变化,土压力实测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上路堤施工对第4,5层镍铁渣影响较大,可在下路堤顶面以下1.5 m范围内增设土工格栅。厂区重车荷载传递到各层镍铁渣底的附加应力较小,路堤安全稳定性较好。上述研究表明,广青镍铁渣属于一般固体废弃物,排水性良好,浸水膨胀率低,对环境无毒害,经加筋处治后,可直接入场(非预处理)填筑,其变形和稳定性均满足路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