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根据甬台温客运专线具有代表性的断面,对影响客运专线铁路柔性基础下CFG复合地基变形的各种因素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桩身弹性模量小于3GPa时,桩身弹性模量对复合地基沉降影响较大,桩身弹性模量达到3GPa后,桩身弹性模量对复合地基沉降影响显著减小,当桩身弹性模量达到5GPa后,复合地基沉降基本不受桩身弹性模量影响;路基垫层弹性模量小于50MPa时,随着垫层弹性模量的增大,沉降量急剧减少,垫层弹性模量达到50MPa后,垫层弹性模量基本不对复合地基的沉降产生影响;下卧土层压缩模量对复合地基的沉降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中水泥土搅拌桩桩身应力分布特征的认识.对于水泥土搅拌桩处理深厚软土地基,提出了沿桩身进行水泥变掺量的施工工艺。通过在某软土地基进行试桩和对桩身质量的检测,研究了通过变掺量施工来改善水泥土搅拌桩质量。结果表明采用变掺量施工工艺可提高水泥土搅拌桩的上部桩身强度,对于较长的水泥土搅拌桩,可改善搅拌桩的整体成桩质量,而且该施工工艺符合上部荷载作用下桩的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3.
水泥砂浆桩是较为常用的复合地基处理形式,工程中常常通过桩径、桩间距、桩长、水泥掺入量等参数的设置,完成设计施工,基本满足工程需要。随着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深入分析桩的受力特点,研究桩土间力的分配规律,掌握水泥砂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对于精细化的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对路堤作用下水泥砂浆桩的沉降、桩身轴力、桩土应力比、桩身应力等参数进行研究,通过对比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得出承载特性规律,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郝小军 《北方交通》2023,(4):48-51+55
以填方公路的软弱地基为处治对象,通过有限元软件对等刚度水泥土搅拌桩和混合刚度水泥土搅拌桩处治深厚软基的路面沉降和路堤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刚度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方案的路基沉降曲线为浅碟形,最大、最小沉降值分别为227.0mm、206.2mm,最大沉降差为20.8mm,相比等刚度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弱地基方案的最大沉降差减小了35.8%,混合刚度的水泥土搅拌桩处治软弱地基的路堤稳定性系数为1.98,满足规范要求,可为该类工程的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是加固软土地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水泥搅拌桩在复合地基中能够起到集中应力、降低沉降的作用.通过大量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搅拌桩桩身强度随着水泥掺入比的增大而增强,随着龄期的增长呈幂指数的方式增大,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小;实体工程研究表明,水泥搅拌桩桩身强度随加固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强度为软土的近10倍,能够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以某高速公路匝道软基工程为研究背景,运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粉喷桩复合地基,针对不同桩长、桩径、桩间距、垫层厚度,对粉喷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及水平位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粉喷桩复合地基存在临界桩长,适宜的桩长才能有效控制复合地基沉降及水平位移;随着粉喷桩桩径的增大,复合地基沉降和水平位移均逐渐减小,但桩径过大对复合地基沉降及水平位移控制效果不明显;随着粉喷桩桩间距或垫层厚度的增大,复合地基的沉降量变化均不明显,粉喷桩桩间距过小或垫层厚度过大均不能有效控制粉喷桩复合地基沉降和水平位移,且导致施工难度及工程造价增大。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CFG桩复合地基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案,如水泥土、桩帽网、和桩板方案对沉降规律和桩土应力比的影响.研究表明:复合地基处理方案为水泥土方案时路基沉降量最大、桩土应力比最小,地基面有明显沉降盆;桩板方案时路基沉降量最小、桩土应力比最大、地基面沉降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南京河西新城现代有轨电车路桥过渡段地基处理工程为例,对路桥过渡段施工期的地基表面沉降和运营期的地基工后沉降进行现场监测,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在处理路桥过渡段软土地基中的加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工期的表层沉降随时间增加逐渐增大,沉降速率在施工一个月后趋于稳定,累计沉降量为330 mm;运营期12个月内的工后累积沉降为9.2 mm,低于设计警戒值30 mm;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后,有轨电车路桥过渡段的工后沉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路堤荷载下刚柔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结合某桥头过渡段带帽薄壁管桩(pre-stressed thin-wall concrete,PTC)联合水泥土搅拌桩(cement deep mixed,CDM)的软基处理工程,开展了PTC-CDM组合式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现场试验,对路堤填筑过程中桩土应力比、荷载分担比以及桩土沉降差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采用有限元对刚柔长短桩复合地基的路堤荷载传递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与计算结果表明:CDM桩顶与桩间土应力增长缓慢,PTC桩帽上应力增长相对较快;填土达到一定高度土拱完全形成后,大量的路堤荷载转移至刚性长桩;刚性长桩和柔性短桩的桩土应力比分别达到7.5和2.1;短桩的存在减少了长桩桩顶荷载和上部桩身出现负摩阻力的深度,中性点位置上移;短桩达到一定桩长时再增加其长度,对路基总沉降影响不明显,因此,短桩桩长可根据承载力要求的临界桩长来设计.   相似文献   

10.
前言 钉型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工艺在邢衡高速公路建设中,作为一项新的工艺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完成了试验段施工。通过载荷试验、芯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从桩身强度、成桩质量、加固效果等方面对钉形双向搅拌桩与常规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钉形与双向搅拌桩桩身强度有显著提高,钉形搅拌桩单桩承载力及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明显高于常规搅拌桩与双向搅拌桩。  相似文献   

11.
路堤下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性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路堤基础下复合地基的设计中仍沿用刚性基础下复地基的设计理论,因而造成实测值与设计值相差甚远.结合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现场试验和数值分析,分析了路堤下桩土应力、桩土表面沉降、桩身附加应力、复合地基承载力、侧向位移等.结果表明:在路堤下这种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变化总体趋势为逐渐增大,但总应力比不大,应力集中不明显;桩土沉降存在不协调,实测土的沉降量比桩的沉降量要大;群桩时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小于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侧向位移较小.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变截面水泥土搅拌桩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对其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说明。主要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模拟研究了路堤荷载下变截面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侧向变形规律,分析了扩大头高度H、扩大头桩径D、桩长L、桩间距S、桩体模量Ep等不同因素对复合地基附加应力场和侧向变形规律的影响。结果发现侧向变形沿深度呈"弓"型分布,而且变截面搅拌桩由于扩大头的存在提高了上部桩体的面积置换率,能有效减小地基的侧向变形;而最大侧向位移发生的深度一般位于变截面位置附近。  相似文献   

13.
首先结合现场测试数据对路基施工期地基沉降规律进行分析;然后结合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相同条件下桩间距与桩径对复合地基沉降规律影响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结果验证高压缩性软土区域采用CFG桩—网复合地基加固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地基沉降随填筑荷载变化呈三阶段特征:快速增长、缓慢增长和趋于稳定,最终稳定时累积沉降约为35 mm;相同条件下,适当增加桩径和减小桩间距均可以提升复合地基加固效果,达到减少地基沉降目的,其中减少桩间距改善地基沉降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建筑物基底坐落在软硬不同土层上的地基处理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建筑物同一基础坐落在软硬不同土层上时,采用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和CFG桩复合地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并较详细地介绍了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和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5.
PTC桩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具体工程为背景,针对传统水泥土搅拌桩法在处理深厚软基中的缺陷,对预应力管桩在高速公路拼接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通过分析,采用预应力疏桩复合地基方案,处理效果明显,质量可靠,造价经济。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内水泥土搅拌桩应用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介绍了新研制的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及其施工工艺;通过对双向水泥土搅拌桩与常规水泥土搅拌桩在现场施工工艺、标准贯入试验、桩体芯样无侧限抗压强度及软土地基加固效果分析等方面的对比研究,说明了双向水泥土搅拌桩优越的工程特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合理确定软土地基粉喷桩复合地基加固方案,根据设计资料初步确定粉喷桩加固方案,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计算模型对粉喷桩复合地基变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计算结果,得出随桩间距的增加路基沉降增加,随桩体弹性模量的增加路基沉降和水平位移不断下降,随垫层弹性模量的增加路基各指标变形下降。全面考虑确定粉喷桩桩间距合理取值范围为1.2~1.5 m,桩体和垫层弹性模量取值应在100 000 kPa左右。  相似文献   

18.
深层搅拌桩在处理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深层搅拌桩在处理软土地基施工时的基本方法。介绍了新疆和库高速公路采用深层搅拌机 ,沿深度方向将软土与固化剂就地进行强制充分均匀地搅拌 ,使土体与固化剂发生物理化学反应 ,从而沿深度方向形成具有一定整体性和一定强度的圆柱形水泥土加固体———深层搅拌桩 ,使深层搅拌桩与天然地基组成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水泥搅拌桩的不同桩长、桩径对于处治软土地基沉降规律的特性以及对行车平顺性影响,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以水泥搅拌桩的不同桩长、桩径作为参考因素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水泥搅拌桩的不同桩长、桩径在统一工况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水泥搅拌桩的桩长因素对软土地基沉降的影响较大,水泥搅拌桩的长度增长2m,软土地基沉降的幅度大致降低13%,路基顶面沉降的幅度大致降低11%,软基沉降受桩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从复合地基承栽力、工后沉降量并考虑成桩效应综合分析,提出相应的CFG桩复合地基桩间距设计计算方法,在进行复合地基桩间距的设计时,应保证复合地基承我力满足设计要求,加固后地基土的工后沉降量应满足规范要求;同时,为确保施工质量,还应充分考虑打桩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