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根据电磁学理论,建立了旋转转子盘在磁场中的受力模型,推导出了电磁缓速器制动力矩表达式.利用MATLAB仿真分析了气隙参数和线圈电流参数对缓速器制动力矩的影响,同时绘制了某型号电磁缓速器制动力矩特性曲线.制动力矩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两者基本吻合且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永磁式缓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将Nd-Fe-B永磁体简化为通电线圈。运用电磁学原理和麦克斯韦方程,分析了永磁式缓速器定子、气隙、转子鼓中的磁场分布和边界条件。使用能量法,计算出转子鼓中的感生电流(涡流)的损耗,建立了永磁式缓速器制动力矩的简化计算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计算值和试验值能够较好地吻合。根据制动力矩计算模型,分析了永磁式缓速器制动力矩的理论计算和试验的特性曲线,得出了影响制动性能的几个因素,为以后的生产和设计提出了改进意见,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与永磁发电机功能相结合的思想,提出了一种自励式电涡流缓速器的方案,并设计和制造了制动转矩为500N·m的自励式缓速器样机.最后在台架上进行了自励式缓速器的制动转矩、转筒温度和1 500r/min拖磨试验,揭示了自励式缓速器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重载货车制动负荷严重超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永磁涡流制动原理的车用辅助制动装置—永磁缓速器,其制动力矩可无级调节。为解决永磁缓速器长时间制动产生高温导致的制动力矩衰退、永磁体失磁等问题,采用磁-热双向耦合方法,以涡流盘磁导率和电导率为物理场相互影响因子,建立了缓速器磁-热耦合物理场模型,研究了考虑温度影响的缓速器制动力矩特性,为缓速器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试制了不同涡流盘材料和散热结构的多个永磁缓速器样机,并进行了台架拖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磁-热双向耦合时的制动力矩仿真值和试验值吻合更好。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现有液力缓速器制动力矩仿真计算方案流场结构过度简化的问题,以VR120液力缓速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流道计算方法开展了不同转速条件下的制动力矩计算。采用扣除机械摩擦阻力矩的台架试验方法实测了VR120不同转速条件下的制动力矩并与全流道式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对误差在9.7%以内,证明了全流道制动力矩仿真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车用电涡流缓速器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何建清  何仁  衣丰艳 《汽车工程》2003,121(Z1):110-118
本文在简要介绍了电涡流缓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理论推导出电涡流缓速器的制动功率和制动力矩公式,以此公式计算出的制动功率和制动力矩曲线与试验测定的曲线基本一致.同时提出了电涡流缓速器的设计方法,工程实践表明,此设计方法能有效地指导电涡流缓速器的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汽车向重大型化发展,制动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加装辅助制动装置是实现重大型车辆安全制动的重要途径之一。磁流变制动器具有制动力矩稳定、噪声小和体积质量小等特点,能有效弥补传统辅助制动装置低速性能差等不足。本文中提出利用磁流变效应与电涡流效应进行联合缓速制动的新思路,分析新型磁流变缓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并研制双盘式对称结构的新型缓速器,建立其制动力矩数学模型并从理论上分析不同参数对制动性能的影响。根据重大型汽车大功率制动的工作特点,搭建制动性能测试平台,进行制动力矩特性试验。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磁流变缓速器具有低速制动性能稳定、高速制动力矩大的特点,其制动力矩特性满足重大型汽车制动要求。  相似文献   

8.
对客车辅助制动系统作了探讨,分析了辅助制动系统的制动效果,并就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发动机制动/排气制动、电涡流缓速器、蔽力缓速器泳磁式缓速器和自励式缓速器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各种辅助制动装置的优缺点和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为克服传统电涡流缓速器持续制动时制动转矩热衰退严重的问题和节约能源,提出一种新型自励式电磁液冷缓速器结构。运用有限元法分别对该缓速器电磁场和制动性能进行分析,应用有限体积法对缓速器瞬态流场-热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台架试验对缓速器特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制动转矩可达1 600N·m,且在持续工作时制动转矩热衰退在5%以下,满足车辆需求。  相似文献   

10.
何仁  汤沛 《汽车技术》2006,(11):28-31
介绍了车用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研究了车用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制动力矩的计算方法,设计了一种额定制动力矩为1400N.m的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并且在试验台上测试了该缓速器有关性能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车用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符合设计要求,设计实践为转筒式电涡流缓速器的优化设计和系列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