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次调查采用小型无人机为调查设备,选取公路工程为调查对象,特别把本次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取土场、弃土场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公路工程的取土场、弃土场存在大量的土石方工程,对原地貌扰动最为明显,因此也是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点监督区域。做好公路工程取土场、弃土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前期的调查工作,不仅能够记录公路工程取土场、弃土场的原始形态、相关数据,也能对工程结束后取土场、弃土场的恢复和保护工作提供图像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运波 《珠江水运》2014,(18):75-76
公路建设涉及多方面,公路跑道是其中的一项内容。文章就公路跑道粉砂土路堤进行简要概述,对公路跑道粉砂土路堤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对粉砂土路堤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论述与阐述。  相似文献   

3.
郭秋根 《珠江水运》2014,(18):59-60
公路建设桥梁之前,先要对其进行结构设计,这也是公路桥梁建设的关键。文章结合笔者对公路桥梁设计的经验,分析和阐述公路桥梁结构设计的标准、性能水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公路是交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交通压力、促进地区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路基施工是一个基本工程,不仅影响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而且还对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影响。现阶段,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比如沉降变形小、抗剪性能好、承载能力强等,故而被广泛用于公路建设中。本文从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角度出发,先对其进行简单概述,然后分析其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旨在为公路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物质、能量、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其特征是生态敏感度高,环境容量低、抗干扰能力弱,稳定性差,工程建设过程中若忽视其特征可能会引发区域石漠化现象。针对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正由东部平原地区过渡到中西部丘陵地区、重丘区建设,喀斯特地貌的遇见概率逐渐增多,而相关的环境影响如何进行合理评价与分析,应采取何种针对性措施,国内很少有系统的分析、说明。这里通过石漠化概念、石漠化形成的原因与机理分析,结合实例公路建设项目特点,对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更为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喀斯特地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现在随着国家基础建设投入不断加大,高速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向山区延伸,高速公路作为带状建筑物,其可能穿越各种不同的工程地质单元和地貌单元,特别是在山区修建时,不可避免地完整穿越和部分穿越山体。其中部分穿越的路段需要对山体进行深度开挖,开挖造成边坡应力的重分布。众多路堑边坡都出现了变形破坏,这些路堑边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严重增大公路建设的工程投资,甚至延误施工进度及工期[1],以及建设后运营过程的安全、畅通。因此采用不同方法和手段对深挖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评价有非常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元远 《中国水运》2014,(10):240-241
公路路基施工作为公路工程的基础部分,对公路的质量有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对路基的施工进行控制在保证填方路基和挖方路基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中对公路路基施工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土质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以苏州市科技城凤凰山弃土场边坡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其滑坡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边坡的临界坡角为32°,此时边坡整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经实地踏勘,现场坡角最大值为58°.边坡由于蠕动变形,坡顶已出现明显的裂缝.通过离散元软件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工况条件...  相似文献   

9.
张驰 《珠江水运》2013,(22):85-86
伴随着我国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路面建设也日益成为我们所关注的焦点。然而,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路面建设依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现状。本文从实际施工的现状,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特征及离析的机理进行分析。通过剖析影响沥青混合料强度的诸多因素。以期对于日后公路施工给予参考和借鉴意义。同时,也希望对于沥青混合料的研究,提高路面工程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进而,对于提高整体工程建设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洋  杨志双  王溪 《中国水运》2014,(8):255-256
为了评价赤平投影分析和FLAC^3D强度折减法相结合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有效性,我们以辽宁东部山区公路人工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边坡周围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必要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极射赤平投影方法对场地结构面特征进行了分析,使得我们对边坡的破坏模式有了定性判断;然后采用FLAC^3D强度折减法来对边坡开挖后的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得出的结论是边坡是稳定的。这一结论与公路实际勘察报告相一致,证明了赤平投影分析和FLAC^3D强度折减法相结合的方法在本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吹填软土地基改性真空预压法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沿海地区通过吹填航道淤泥进行大面积围海造陆,吹填好的大面积淤泥场地通过真空预压进行浅层处理。处理后的吹填场地急需进行工程建设,但其承载力不能满足建设要求。为研究进一步提高吹填软基承载力的方法,划分了5个试验区,采用取消了砂垫层的改性真空预压技术进行不同方案的现场试验研究。对现场监测和地基检测结果分析表明:改性真空预压法在吹填软基的加固处理中可以取得较好的加固效果;加密了水平排水管道和在波纹滤管中套入PVC圆管支撑可以更好地传递真空并提高加固效果;采用改性真空预压联合覆水预压可以保护真空膜、提高膜下真空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软基的固结速度和提高固结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真空击密法吹填土地基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于拟采用高真空击密法进行处理的某吹填土场地进行了地基处理试验研究。主要在初始施工参数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施工方法对其进行了调整与优化,施工过程中对每遍处理效果进行了监测,施工结束后通过静力触探试验与载荷板试验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高真空击密法具有地基处理工期短、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增大堆场面积、减小弃方外运、美化港区环境、节约工程投资的目的,针对长江上游重庆果园港二期工程陆域堆场形成,提出采用37.5 m的高陡加筋边坡设计方案,通过离心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分析和研究了现有2#和6#加筋边坡设计断面对应的有、无加筋边坡断面以及变换坡率、变换填料等条件下边坡的稳定性,优化设计和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14.
海底淤泥的利用问题是围海造陆必须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海底淤泥中添加固化剂后形成的固化土分别在室内和现场开展的系列工程特性试验研究,以及对固化土的外观特征的调查,对固化土的强度等试验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为今后海底淤泥在围埝建设中的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施工弃土一般需占用较多的土地,易造成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若将其作适当工程处理后直接作为构筑物的一部分,综合利用,不仅节省了投资,还有利于环境保护。根据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的加固原理及破坏模式,提出了水运工程中某新型土袋加筋土挡墙结构的设计思路,并对该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特别考虑了浸水条件的特殊性。计算结果表明,此新型挡墙结构安全可靠,对地基的适应性较强,适合在回填土缺少、弃土困难的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16.
静力触探技术(CPT)具勘探和测试双重功能,在地基处理方面应用广泛。以中东某液化天然气进口(LNGI)工程吹填砂场地地基处理为例,根据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不同阶段,分析了静力触探技术在回填场地土层分类、地基处理验收曲线确立、CPT-SPT关系建立、吹填料的质量监控、地基处理质量的检测验收中的应用。该吹填砂地基处理的监测与检测思路、方法可供类似海外高标准地基处理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强夯法处理可液化地基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对采用强夯法处理可液化地基过程中的有关单点夯击能和有效加固深度、最佳夯击能和夯击次数、夯击遍数和时间间隔、夯点距及夯点布置等强夯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这些强夯参数的基本计算公式和设计方法。其结论可以为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面积吹填软土地基真空预压施工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介绍了广州港南沙港区吹填陆域工程采用真空预压技术处理软基的现场施工工艺试验研究成果。通过吹填淤泥的表面处理措施以及淤泥搅拌桩密封墙施工等,满足了施工机械和人员进场,以及保证真空度的有效传递等方面的要求,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论述强夯置换法的机理。结合长江某码头工程的饱和软土地基进行的强夯置换试验,证明强夯置换法加固此区域的饱和软土地基是可行的。通过对单点夯击能试验数据的分析研究,获得此区域强夯置换法的最佳强夯参数和施工工艺,并从实践中扩展了强夯法的用途,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丁琦  谢军 《水运工程》2013,(4):25-31
利用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连云港航道抛泥扩散观测期间的流场和含沙量进行了模拟计算.在对实测成果验证良好的基础上,研究了各抛泥方案中疏浚土倾倒所产生的悬浮泥沙的扩散规律及其对周边水域含沙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艘舱容4 500 m3的耙吸式抛泥船,在拟设抛泥点的流向偏向航道一侧时进行抛泥作业,所产生的悬浮泥沙能较快地沿水流方向扩散,高含沙水体的存在时间及扩散距离均较短,对临近航道含沙量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