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CATIA三维数字模型"DMU Kinematics"模块,分别对转向管柱及转向传动轴相关件进行约束,获得转向传动轴运动模型及转向传动半轴运动包络、转向传动轴当量夹角,用于验证转向传动轴与周边件间隙及其力矩波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进而为布置设计转向传动轴十字轴位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汽车仪表板横梁系统进行了灵敏度分析,找出了对模态影响大的部件;建立了包括方向盘和助力转向电机在内的转向管柱总成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约束模态分析;根据模态分析结果,在模型上对仪表板骨架结构进行优化,通过优化,提高了转向管柱总成的一阶模态,使其达到目标要求;对转向管柱模型进行了频率响应分析,将计算出的频率响应曲线与模态值...  相似文献   

3.
以开发某B级轿车转向管柱为目标,介绍了转向管柱的开发策略,并根据该策略开发出B级轿车的转向管柱,为其它级别车辆转向管柱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汽车转向系统调节NVH性能是影响整车感官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转向系统调节异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转向系统调节异响方面的研究,介绍了汽车转向系统调节异响的模式及影响因素,改善转向系统异响的方法并对结构进行具体剖析。对电动调节转向管柱机构及其产生的噪声做了详细分析,并对噪声的测试评价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内汽车行业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崛起,产品变革周期缩短,汽车转向系统的研发周期被大幅度压缩。但随着国内主机厂发布的技术要求各项参数要求的日益严苛,甚至超过合资企业,使得转向系统设计开发面临压力。本文举例一种电动助力管柱,介绍基于Abaqus有限元仿真软件,通过对主要的技术性能要求(管柱溃缩、静态强度、调节机构强度和刚度、驱动单元强度及管柱的强度等)快速、准确地计算,数据结果证明该思路可以有效缩短转向管柱机械结构设计开发的周期,对于转向系统的设计开发周期而言,运用此方法可以整合出更多的资源进行系统匹配。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中德人体尺寸的差异性.基于人体尺寸差异会导致驾驶坐姿发生变化,为此提出中国人体的驾驶员座椅调节范围相对欧洲人体可以适当缩小建议,为朗逸转向管柱由德国大众PQ34平台上采用的四向调节改为只有高度调节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对于只有高度调节的转向管柱,分析校核了转向盘/仪表盘视野和驾驶坐姿舒适度,设计结果为中国用户接受.  相似文献   

7.
汽车转向管柱的等速性是影响整车操纵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受转向管柱布置空间限制,其传动等速性较难保证。本文分析采用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转向管柱等速性影响参数,并通过对某轻型客车三段式转向管柱的等速性优化,阐述优化的过程和方法;最后对比优化前后方向盘转动力矩波动值,验证优化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建立管柱助力式电动转向系统,即C-EPS的力学模型,并以现有车型数据为例,将C-EPS的助力与整车所需齿条力对比判定,为C-EPS系统的电机、蜗轮蜗杆机构的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某款双十字万向节式的转向管柱,针对不同的方向盘调节极限位置,计算出对应的转向传动比波动,分析了影响波动比及波动一致性的因素,以便于在设计阶段能够保证具有较好的中间位置转向感觉.  相似文献   

10.
陈会 《客车技术与研究》2011,33(3):48-50,57
通过GB11557试验中出现的情况,分析转向管柱、转向盘、转向盘轮缘下端与人体胸部模块基准线距离、转向管柱安装角等对人体模块作用力的影响,并指出GB11557中的不足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版GB11557—2011的要求,需要动态测量转向管柱在以48.3~53.1 km/h碰撞中的位移量,目前对于转向管柱变形的测量有两种常用方法:传统三坐标关节臂测量法和应用高速摄像的图像分析法。其中的图像分析法,可以利用实验的高速摄像分析得到转向管柱的弹性变形量,近来被广泛运用。通过研究分析,归纳了这两种方法的特点,以及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李立 《上海汽车》2010,(5):43-46,50
对转向管柱中所使用的万向节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十字轴万向节的传动原理,总结了等速万向节在管柱上的应用现状以及万向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某微型客车达到《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国家标准的要求,针对转向盘后移量过大问题,对原转向管柱进行了重新设计,开发出具有防撞、吸能性能的转向管柱,减少了微型客车正面碰撞时的转向盘后移量,满足了微型客车车型变化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转向管柱调节支架与限位支架干涉问题,利用三维偏差分析软件3DCS建立误差分析模型,对转向管柱调节支架与限位支架的间隙进行尺寸链计算和装配工艺分析,通过尺寸链计算和影响因素分析,以及转向管柱和车身总成的精度检验,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调节支架与限位支架间隙值设计偏小,另一方面是车身及管梁偏差引起的转向管柱上下安装面夹角超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三段式转向管柱的力矩波动原理,并利用Matlab进行了通用化程序设计计算。与传统的方法相比简化了工作,为转向系统的力矩波动分析提供了精确实用的方法。根据计算结果,对转向系统的硬点进行优化布置,从而达到最佳的操纵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方向盘在前后伸缩或者上下角度调整之后,转向系统的不等速特性引起的力矩波动,方向盘幅角及转向管柱的摩擦力矩变化都会发生变化。通过建立局部坐标系,进行空间坐标转换,推导了输入轴和输出轴转角的关系式。使用该方法可以计算不同方向盘调节位置时转向管柱传动的不等速特性,转向管柱位置调节导致的方向盘幅角变化,转向管柱万向节的摩擦力矩变化。基于以上三个计算结果,提出了输出轴的初始相位的设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转向柱的安全设计: 缓冲式转向操纵机构从结构上能使转向轴和转向管柱在受到冲击后,轴向收缩并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有效地缓和转向盘对驾驶员的冲击,减轻其所受伤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建立车架、驾驶室、翻转机构、转向管柱及支架等的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以试验场中采集的加速度信号为目标信号,使用FEMFAT-Lab软件中虚拟迭代的方法求得车架与前悬架4个连接处的位移谱,并通过仿真提取转向管柱上支架与驾驶室连接处的载荷谱,转向管柱下支架与车架连接处的载荷谱,转向器输入轴与转向器连接处的载荷谱,为后续的疲劳分析提供准备。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SUV车转向系统方向盘怠速抖振过大的现象,采用模态试验技术得到转向系统的固有频率,找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转向系统的固有频率和发动机怠速时的振动激励频率接近,从而引起了方向盘的过大振动。文章采用增大转向管柱的支架和车身连接处的接触面面积的方法进行结构优化,并对优化后的转向系统进行模态试验,再将优化前后方向盘的振动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优化后的转向系统振动明显改善,达到了减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MATLAB数值分析方法,对汽车转向系统的力矩波动进行理论计算的思路和方法。并针对整车人机四向调节的转向管柱布置,能够较为准确的确定布置硬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