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际动车组     
动车组与一般旅客列车的区别 一般旅客列车是由机车牵引客车车厢而组成的列车,按照一定的运行时间、一定的方向,在规定的区段内进行短途或长途运输。这种传统的旅客列车,机车内不能载客,也不能随意调头,虽然牵挂了12~16节车厢,但只能每天发一趟车,当天不能返回,行车密度小。而且,机车只能在规定的折返站调头,并重新编组,灵活度小,能耗又大。这种传统列车中途停靠站多,速度也无法提高。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目前旅客列车不能实现自动精确定点停车的现状。本文提出了旅客列车通过到发线上的三级感应减速装置自动控制机车制动风压,依次减速来实现在预定地点停车的目的。通过列车有效制动距离计算模型,验证了列车通过l级调速感应装置采用最大常用制动后滑行距离不超过1000mm。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机车电路过程的计算机动态图形仿真系统不能为机车设计人员使用,只能用于学员培训,且由内机型的迅速变化,程序人员不得不重复笥地编写和输入逻辑控制程序,费时费力这一现状,提出了根据输入电路原理图由计算机自动生成,逻辑仿真文件的开发平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域辽阔,北方地区冬季天气寒冷,为了保证柴油机可靠起动及正常工作,防止机车冻裂损坏,内燃机车运用条件规定:机车柴油机冷却水和机油温度低于20℃时,不能起机;油、水温度低于40℃时不能加载.为了满足上述规定,内燃机车冬季在段内停留时都必须进行打温.在分析国内外各种打温方式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现状开发了地面电源打温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设计思想和特点.经装车应用表明,该装置具有避免机车非工作性磨耗,节约打温费用,减轻打温人员劳动强度等特点,是解决我国内燃机车冬季打温问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我国铁路近年来在提高旅客列车运行速度中的措施,提出了旅客列车运行过程中采用目标速度策略对其进行控制的思路及算法。通过对该策略的详细分析,从列车牵引计算的角度出发,利用作者开发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对京广线旅客列车再提速的可行性进行了具体研究,得出当前条件下京广线部分区段内旅客列车存在一定的提速空间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所谓高速铁路的运营组织模式,就是在高速铁路线上开行何种列车?如何组织各种形式列车在高速铁路线上运行?根据高速铁路修建模式的不同,一般有以下3种运营组织模式。一、全部开行高速旅客列车模式就是说,在高速铁路线上只运行高速旅客列车,不允许跨越本线的其他任何列车运行。其直通客流量大,但若要乘坐跨越本线旅客列车的只能采用换乘办法解决。日本的新干线高速铁路线就是这种典型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自成系统的高速客运专线。其优点:列车运行速度高,可达300公里/小时以上;列车间隔时  相似文献   

7.
铁路大型客运站调车机车运用计划是客运调度工作组织作业计划的核心内容,保证旅客列车及时接车和正点发车,对于提高客运站的工作效率及保证旅客列车正点到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通过考虑各个影响因素对调机使用的影响,以调机的均衡使用、空行里程和导致列车晚点始发数最少为目标,建立了调机运用的优化模型。并以实例验证其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2008,(9):18-18
在过去的十年里,根据在美国货运铁路获得的实践经验进行改进。EMD公司的66级货运机车已经成为欧洲铁路货运商的首选机车。现在,EMD公司正对该级机车进行革命性的设计,并命名为66EU级机车,其测试原型将于2010年完成。其中,车架设计采用U10505—1荷载规定,主要是可以放置一定数量的信号和安全设备,以满足不用更换机车就可以实现跨境运输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域辽阔,北方地区冬季天气寒冷,为了保证柴油机可靠起动及正常工作,防止机车冻裂损坏,内燃机车运用条件规定:机车柴油机冷却水和机油温度低于20℃时,不能起机;油、水温度低于40℃时不能加载.为了满足上述规定,内燃机车冬季在段内停留时都必须进行打温.在分析国内外各种打温方式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现状开发了地面电源打温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设计思想和特点.经装车应用表明,该装置具有避免机车非工作性磨耗,节约打温费用,减轻打温人员劳动强度等特点,是解决我国内燃机车冬季打温问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客运站旅客列车车底取送作业关系着始发、终到列车占用到发线、客技线的起止时间,能否快速、合理地制定旅客列车车底取送作业计划直接影响着铁路客运站作业效率。通过系统地分析到发线使用、客技线使用、咽喉区交叉干扰及调机运用等因素对铁路旅客列车车底取送作业的影响,为相关工作人员快速、合理地制定旅客列车车底取送作业计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6月30日凌晨2时20分,由广州开往重庆的1322次旅客列车行驶至黎(塘)湛(江)铁路广西玉林市陆川县米场镇新民村路段时,因山体滑坡,泥石流将列车机车和后6节车厢冲出轨道,致使黎湛铁路中断行车。  相似文献   

12.
郑徐高速铁路开兰2#制梁场,墩高18.35m,桥面至450t提梁机主梁距离不能满足架桥机高度,双向架梁架桥机需降至低位调头施工。架桥机低位调头主要利用提梁机、运梁车和架桥机自身特性来完成,介绍了相关工艺,并提出了安全质量控制措施。低位调头方案周密、严谨、可行,为特殊条件下高速铁路制梁场的规划和新型运架设备的合理使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双向道路“分隔带调头口”排队模型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以往的道路分隔带调头口的设计中,多是采用经验做法,这不免存在缺陷。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必须对调头口进行量化研究,用数学知识来描述调头口。排队模型就是个很好的工具,把调头口模型化,从理论上对调头口的排队性质与排队参数进行论述。基于排队模型的性质,系统的到达率与服务率是进行排队研究的基础。在调头口排队系统中,主要利用概率知识从理论上进行推导。在调头口排队理论基础上,通过实际交通调查即可确定调头口的设计长度,也可决定调头口是否应该采取交通管制。  相似文献   

14.
治家 《广东交通》2009,(4):38-38
7月29日4时22分,由襄樊开往湛江的1473次旅客列车运行至焦柳线广西境内古砦至寨隆间,因连日持续强降雨造成山体崩塌掩埋线路,列车机车及机后1-4位车辆脱轨,造成4名旅客死亡,11名旅客重伤,焦柳线中断行车。  相似文献   

15.
针对信号交叉口调头区域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选择传统四相位控制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基于通行效率最优提出了最佳调头位置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建立左转与调头共用车道的损失时间模型,揭示了左转和调头车流在不同交通条件下的相互影响机理;其次基于不同流向车辆的概率分布函数,构建了信号交叉口左转与调头共用车道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揭示了调头位置对共用车道通行能力的影响特征;最后以淄博市中心城区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左转与调头共用车道的通行能力由432 pcu/h提升到509 pcu/h,提高了17.82%.  相似文献   

16.
研究基于大站换乘的旅客列车开行模式及其适用条件,分析了当前旅客列车开行方案面临的新形势及直通优先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作者对基于大站换乘的旅客列车开行模式的主要思路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铁路客运站类别划分、铁路客流划分、旅客列车类别划分、客流集结规律、基于集结后的客流的旅客列车开行数量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基于大站换乘的旅客列车开行模式的适用条件,主要包括:大站规划与设计要体现方便换乘的功能、创新铁路企业客运组织理念、改变旅客出行行为,从而为采用基于大站换乘的旅客列车开行模式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客运专线跨线列车合理始发范围的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既有线旅客列车合理始发范围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同余理论,针对客运专线开设垂直矩形天窗时跨线旅客列车合理始发范围的确定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上线列车、下线列车、既上线又下线列车及多次上线和下线列车的合理始发范围确定方法,并应用算例说明了其求解步骤,对跨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和日常旅客运输组织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铁路旅客列车晚点的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导致铁路旅客列车晚点的设备、人为和环境等各种影响因素,运用能较好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贝叶斯网络,建立铁路旅客列车晚点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利用Matlab中的BN推理工具软件包BNT计算出基本事件的后验概率.最后,通过实例数据分析得出了影响铁路旅客列车晚点的重要因素,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铁路旅客列车为研究对象,从舒适性、经济性、时效性、超载率4个方面,对旅客满意度进行调研。从车站能力可靠性和区段通过能力可靠性两个方面,对列车运行能力进行评价。综合考虑旅客满意度和列车运行能力这两个指标,运用模糊逻辑方法,在二维平面内对旅客列车运行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双线自动闭塞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分析单列旅客列车最优越行方案和最小扣除系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运行图上不同时间间隔的旅客列车进行类型划分,提出了影响区交叉的复合客车组的最优越行方案确定方法以及最小扣除系数算法,给出了客车方案一定的情况下全图旅客列车扣除系烽的计算公式。实例计算表明,计算结果较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