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通安全警示机器人的电机工作环境温度要求为-10℃~+50℃,东北地区冬季的户外温度无法满足,利用单端加热元件和温控器组成低温自动加热电路,给交通安全警示机器人的电控箱加热,通过低温冷库实验和现场实验测试,在近-30℃的环境下,单端加热元件工作15 min后,电控箱内的温度达到-5℃以上,可以满足电机工作环境温度的要求,4套装置在户外连续运行2年,环境温度未影响电机启动和运行。  相似文献   

2.
沥青路面微波热再生传热模型与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沥青路面微波热再生过程的温度场,基于传热学理论,分析了微波加热过程的传热形式,建立了三维非稳态的传热模型,研究了传热模型的边界条件,求解了对流换热系数及辐射换热发射率,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确定了内热源强度,实现了电场到热场的转化。采用交替方向显(ADE)格式,提出了传热模型的数值解法,对实测温度进行拟合,并建立了传热边界条件数学模型,仿真求得模型的可视化数值解。结果发现:加热450 s时,沥青混合料大部分区域接近70℃,加热600 s时,达到80℃,加热到750 s时,温度迅速上升到110℃左右,这表明热量传递随加热时间是非线性的,必须精确地选择加热时间以保证修补质量。  相似文献   

3.
沥青路面微波现场热再生热电场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微波加热沥青混合料内辐射电场的效率及温度场分布的均匀性,应用惠更斯原理对基本面元辐射场积分建立了微波加热装置的辐射电场数学模型,运用能量守恒原理确定了辐射口面处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场数学模型,分析了结构参数及介质物性对热电场的影响。根据天线近场辐射理论对天线E面及H面长度进行了优化设计,应用不同长度的两种天线进行微波加热试验,测出了各自口面温度场分布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果发现:用符合长度准则的天线加热后沥青混合料大部分区域温度为75℃~90℃,仅在口面周边位置温度略有下降,而用另一种天线加热后局部区域达到130℃以上,而大部分区域温度则在70℃以下。可见使用前一种天线加热后温度分布更均匀,具有更高的加热效率,从而验证了热电场模型的正确性和结构优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影响镍基钎料钎焊不锈钢接头性能的主要工艺参数。测量了不同条件下钎焊接头的拉伸强度 ,经对试验结果分析表明 :钎焊温度对接头的强度影响最大 ,保温时间次之 ,加热速率影响较小 ;最佳的工艺参数为 :钎焊温度 1 1 0 0℃ ,保温时间 1 0 min,加热速率 8℃ /min- 1。  相似文献   

5.
30CrMnSiA钢经1200℃加热淬火获得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再于650℃保温后缓冷或500℃等温时,冲击韧性值降低。  相似文献   

6.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对再生混合料(RAP)的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若温度过低,容易导致新旧材料无法完全融合,致使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下降;若温度过高,则容易发生沥青的再次老化,同时消耗更多的能源。文章通过室内车辙板试验和RAP分散性试验初步确定RAP加热温度区间(100~140℃),并通过分析AC-20S再生混合料的整体路用性能(低温性能与疲劳性能)与厂拌热再生混合料加热温度的关系,提出RAP的合理加热区间为120~130℃。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膨胀法、末端淬火法与金相和硬度分析等试验手段对25CrMoA钢加热转变临界点和880℃奥氏体化后的连续冷却转变参数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25CrMoA钢加热转变的临界点Ac_1和Ac_3分别为758℃和841℃.经880℃奥氏体化的25CrMoA钢冷却后获得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的临界冷却速度分别为127℃/s和44℃/s,而在冷却速度低于43℃/s时,将有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同时出现.相应地,880℃淬火时25CrMoA钢钢棒1/2半径处获得马氏体+贝氏体的临界直径约为48 mm.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膨胀法、末端淬火法与金相和硬度分析等试验手段对25Cr Mo A钢加热转变临界点和880℃奥氏体化后的连续冷却转变参数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25Cr Mo A钢加热转变的临界点Ac1和Ac3分别为758℃和841℃.经880℃奥氏体化的25Cr Mo A钢冷却后获得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的临界冷却速度分别为127℃/s和44℃/s,而在冷却速度低于43℃/s时,将有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同时出现.相应地,880℃淬火时25Cr Mo A钢钢棒1/2半径处获得马氏体+贝氏体的临界直径约为48 mm.  相似文献   

9.
应用色谱法测定焊缝金属中的扩散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应用色谱法快速测定焊缝金属中扩散氢的装置和方法;研究了试样加热温度对测氢的影响;确定了在200℃以下,变动试样加热温度时,只改变扩散氢的测定时间而不影响测氢结果。  相似文献   

10.
1加热溶剂型标线涂料的特点1·1提高施工效率加热溶剂型标线涂料施工中不需检打底漆,节省一道工序。涂料加热温度在50~70℃左右,缩短了熔料时间,同时也节省了能源。采用车载式划线机械,每台划线机械每天施划能力约为30 km,是热熔标线施工效率的十倍。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施工工  相似文献   

11.
刘岩  郭瑞军 《北方交通》2015,(1):100-102,105
阐述了研制中温太阳能加热沥青系统的背景,通过分析沥青加温过程,利用清洁能源太阳能,采用被动式利用方式(光热转换)加温导热油,通过导热油循环运行将沥青储罐内的沥青加热到80~100℃,替代传统煤加热导热油方式。系统应用后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减少了不可再生能源煤的消耗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幅减少生产中有害气体的排放,探索了绿色低碳公路建设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60Si2CrVAT弹簧钢在不同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下的脱碳行为及其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碳层厚度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淬火温度为860℃,保温时间为40 min时,脱碳层深度为0.06 mm,保温时间延长至640 min,脱碳层深度增加到0.30 mm.对Φ18 mm的60Si2CrVAT弹簧钢试样,在淬火温度为860℃、脱碳层深度达到0.2 mm时,疲劳寿命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不同厚度下船舶板材高频感应自由弯曲成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NSYS软件建立高频感应自由弯曲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船板高频感应成形板厚对可加热温度、变形角度、应力、变形及冷却后的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厚度的船舶板材可加热温度皆在860℃以上进入奥氏体温度区。在无约束、忽略船板自重的情况下,不同厚度的船舶板材单面弯曲角度在10-2数量级;加热结束后,不同厚度的船舶板材的应力都达到屈服应力,发生了塑性变形。冷却结束后残余应力主要集中在线圈正下方。随着板厚的增加,可加热温度下降,并在中厚板区有波动;弯曲角度先增加,后减小;最大残余应力先减小,后增加。在给定加热频率和功率条件下,船板的高频感应加热变形的最有效厚度为14 mm。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金相组织,宏观断口和微观断口对37CrNi3钢经1300℃过热,并以不同方式冷却后,再经正常淬火消除过热粗大组织后出现的断口遗传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热后淬火,冷待淬火及空冷预处理所出现的断口遗传均属石状断口,其中经过热后直接淬火试样,断口遗传面积最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60Si2CrVAT弹簧钢在不同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下的脱碳行为及其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碳层厚度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淬火温度为860℃,保温时间为40min时,脱碳层深度为0.06mm,保温时间延长至640min,脱碳层深度增加到0.30mm,对中18him的60Si2CrVAT弹簧钢试样,在淬火温度为860℃、脱碳层深度达到0.2mm时,疲劳寿命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一次成形挤压是一种先进的热压力加工工艺。当金属材料经加热挤压后,细化了其内部晶粒,加强了金属的细密度,是对金属零件无切削的加工方法之一,能极大地提高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对金属的流动状态、力学性能、冲压力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完全可以通过热处理、冷却、加热温度、润滑等措施的严格控制来防止制件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因而大大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使一次成形挤压工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微波加热对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宏观断裂—愈合性能的影响,制备AC-13型沥青混合料半圆试件,采用半圆弯曲试验和微波加热对试件进行断裂—愈合—断裂试验,采用愈合前、合后加载试验的抗拉强度比值作为愈合指数HI(healing index),分析了加热时间和微波强度对试件表面温度和沥青混合料自愈合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加热过程主要是集料中的极性粒子吸收微波,产生热量并传递给弱极性的沥青,实现混合料整体升温;试件表面温度随加热时间、微波强度呈良好的二元线性回归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加热时间、微波强度的增长能够促进混合料自愈合行为,这主要与该微波条件下混合料达到的温度有关,AC-13型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经微波强度700 W,加热100 s或微波强度560 W,加热120s后达到最佳的强度恢复率为83%~85%,试件表面温度在90-96℃之间。  相似文献   

18.
利用粉末冶金法,使用TiO2和1B2O3粉末,研究了在Al-TiO2,Al-B2O3和Al-TiO2-B2O3系统中分别形成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硼铝金属间化合物以及TiB2的原位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TiAl3、AlB2和TiB2分别在加热到650℃,750℃和750℃开始形成.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除了这三个应该出现的平衡相之外,没有探测到其它亚稳相.对不同加热温度下的显微组织观察分析发现,这些增强物在高温反应过程中量的增加都强烈依赖于相的长大,而非相的形核.在Al-TiO2系统中,TiAl3的形成在铝的熔点下开始,显微组织中存在二种形态的TiAl3相;一种是在加热过程中形成的,其边缘在TiO2的进一步还原过程中被部分地消耗;另一种是在冷却过程中由于α-Al析出过量Ti而形成的.在Al-B2O3系统中,AlB2在750℃到850℃之间形成,其形态与AlB2相同,但宽度较小.在Al-TiO2-B2O3系统中,TiB2在750℃开始形成,细小的TiB2颗粒分布在原始铝颗粒的界面处与α-Al2O3混合在一起,而粗大的TiB2颗粒则分布在α-Al的晶界上.  相似文献   

19.
0号柴油可以使用的最低温度是4℃ 安装高鑫伟业燃油加热系统的作用 (1)使柴油车辆在寒冷环境下使用0号柴油或降低标号使用柴油。可实现四季使用0号柴油。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带预切口的钢砂SBS改性沥青混凝土小梁试件,进行了电磁感应加热试验,分析了加热距离、钢砂粒径与钢砂掺量对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裂纹自修复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导电材料使用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加热距离越小,试件感应加热速率越大,当感应线圈距离试件顶面10mm时,试件具有较大的加热速率且便于采用红外摄像机捕捉影像;在混凝土制备时钢砂易于分散,钢砂粒径与掺量越大,混凝土的感应平均加热速率越大,其中,当钢砂体积分数为6%与粒径为1.4mm时,试件顶面具有最大的感应加热速率,为1.25℃·s~(-1);随着钢砂掺量增加,试件的感应热自修复率逐渐提升,试件顶面最高温度达到80℃时,其平均自修复率为89.2%,且当钢砂体积分数为6%与粒径为1.0 mm时,试件具有最高的自修复率,为96.2%;钢砂提高了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但是对低温抗裂性有一定影响,当钢砂体积分数为6%与粒径为1.0mm时,试件的动稳定度为6 813次·mm~(-1),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为93.18%,浸水马歇尔残留强度比为93.88%,同时低温弯曲应变下降为3.155×10~(-3),仍然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不小于3.0×10~(-3)的要求;建议采用钢砂体积分数为6%与粒径为1.0mm的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用于感应加热自修复路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