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管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对临近地下管线的变形和应力的影响规律,以大连地铁二号线某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利用FLAC3D软件对隧道盾构施工引发的地层变形所导致的管线变形、应力进行了精细模拟,得到双线隧道施工完成后横向地表沉降槽不符合叠加理论,存在少量差值,双线隧道贯通时最大沉降值为11.26 mm,盾构隧道地层体积损失率为1.46%,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为0.81.按两条隧道互不影响沉降叠加,最大沉降值为11.93 mm;右线隧道贯通时,燃气管最大沉降值为10.1 mm,左线隧道贯通时,燃气管最大沉降值为11.4 mm,最大沉降位置向左有少量偏移.随着右线盾构掘进施工,污水管道沉降逐渐增大,最大沉降变形为5.45 mm,线隧道贯通后,污水管线最大沉降值为9.79 mm.整个过程两管均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2.
基坑工程位于地铁隧道之侧,基坑开挖卸荷导致地铁隧道衬砌产生位移,水平位移朝向基坑内侧,而竖向位移主要表现为隆起,地铁隧道衬砌竖向隆起量要大于水平位移;地铁隧道衬砌位移随着基坑开挖逐渐增大。地铁隧道离基坑越远且地铁隧道埋深越深,地铁衬砌竖向隆起量及水平位移就越小。以枫亭隧道明挖基坑为工程实例,采用地连墙+4道横撑+2道竖向支撑的支护方式、盆式开挖方法、合理的地连墙嵌固深度等方式来控制地铁隧道衬砌的变形,并以"地铁隧道结构的绝对竖向位移及水平位移要≤20 mm"为控制标准,对基坑开挖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控制措施能保证地铁隧道正常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3.
温盛 《湖南交通科技》2020,46(2):91-95,115
以季山隧道基坑工程为例,提出了"板凳桩+MJS注浆"、"钢管帷幕"等2种地铁衬砌加固方式,同时也对基坑本身的围护型式进行了探讨,最终选用"板凳式+MJS注浆"的加固方案及基坑采用"桩+横撑"的围护型式;通过计算得出,隧道基坑开挖之后,地铁管片最大隆起值为4.2 mm,隧道结构施做回填之后,管片隆起值有所减小,最大隆起值为2.3 mm,地铁管片的隆起值在可控范围之内,不会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营安全,说明管片加固方案及基坑围护型式均合理,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铁双线隧道施工人工冻结水热力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准确分析地铁隧道人工冻结施工过程中的热力学状况,考虑水分迁移和冰水相变耦合影响以及水泥水化热的生成,采用热蠕变本构建立了地铁隧道人工冻结施工的水热力耦合分析模型.对广州地铁某双线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热力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应用人工冻土的长期强度对冻结壁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铁冻结法施工时,最大主应力沿着冻结管呈环形分布,并且管周围的应力明显偏高;开挖对环形应力场的影响不大,而且与其他施工方法不同,人工冻结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并不随开挖断面的逐渐扩大而增大,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最大地表沉量仅为9.1 mm,因而人工冻结法施工能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降量.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11):167-169
西安市地铁一号线与地铁二号线以地下线的形式经过西安明城墙,地铁二号线与规划建设的地铁六号线二期以地下线的形式经过钟楼保护范围。通过实测和类比分析的方法,探讨西安市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及六号线二期工程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对古建筑产生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地铁盾构施工会造成一定的地面不均匀沉降,其中明城墙区段地面沉降量1.87~7.50 mm,钟楼区段地面沉降量0.21~1.40 mm,分别满足文物部门要求的15 mm和5 mm的沉降指标。运营期由于线路运行对古建筑产生振动影响,其中明城墙承重结构最高处的振动速度为0.07~0.18 mm/s,钟楼台基和木结构承重结构最高处的振动速度为0.06~0.15 mm/s,满足古建筑0.15~0.20 mm/s振动标准限值。地铁项目建设对古建筑产生的环境影响可控。  相似文献   

6.
隧道开挖会对周围土体产生扰动,并伴随着土层变形。有时候变形过大,地表沉降引起塌方,会严重影响着施工质量和作业人员安全。基于此,结合某市地铁二号线8标工程实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间距隧道开挖地表沉降规律进行研究,能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郑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某区间盾构隧道开挖工程为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建模分析,将数值模拟软件得出的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值与实际测量的数值进行对比,得到以下结论:隧道拱顶处沉降最大,拱底处隆起最大;研究断面的横向沉降均呈W形分布;断面一地表最大横向沉降值为14.6mm,对应的数值模拟得到的最大横向沉降值为14.2mm;断面二地表最大横向沉降值为7.6mm,对应数值模拟得到的最大横向沉降值为7.2mm,可知横断面沉降的实测值和数值模拟值吻合度较好,说明数值结果比较可靠。对于地表纵向沉降,开挖过程中,掌子面前方一定距离处地表形成隆起,这与盾构机与土体之间的摩擦有关,在开挖之后距离掌子面20m左右地表沉降基本趋于平稳,左右线的实测值与数值模拟值吻合度良好。断面二隧道穿越的粉质黏土厚度比较大,且自稳性较好,故断面二沉降要小于断面一的沉降,因此隧道开挖面处的地层特性对盾构开挖的稳定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针对广州地铁二号线客村联络线岔口段隧道工程的施工,在通过富含水砂层段,分析地表沉降产生的原因,采取了预防控制措施及沉降较大时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苏州地铁5号线某区间盾构隧道为研究对象,以施工期间掘进参数及隧道地表实测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盾构掘进工程中地质条件、土仓压力、推进速度等因素对地表变形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盾构掘进面前方一倍洞径处,地表易隆起,地表隆起量随着推进速度、土仓压力、同步注浆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盾构掘进,地层受施工扰动及水土损失影响,地层开始出现沉降,并不断增大,在距离盾尾两倍洞径位置附近趋于稳定。文中针对盾构在富水砂层、粉土、粉质粘土段掘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表变形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精准预算地表最大沉降量,对成都地铁17号线白机区间地表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沉降槽宽度i,分析了隧道埋深H与i的相关关系;提出了有效注浆率n2参数,修订了单位地层损失体积V的计算式;提出了用已知盾构刀盘半径、管片外径、总注浆率、出渣量、注浆量、渣土松散系数和隧道埋深等现场数据计算地表最大沉降量Smax的公式,并在成都地铁17号线机终区间进行了验算.研究表明:当隧道埋深H = 10~19 m时,H与i的关系符合Allometricl模型;实例验算证明所提出的地表最大沉降量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上海域市轨道交通和部分提速线路的轨面短波不平顺进行现场实测,在对测试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轨面短波不平顺的幅值分布特性,采用BS ENISO3095对轨面平顺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轨面短波不平顺幅值总体上满足显著性水平为0.05的平稳性检验要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及沪宁线和沪昆...  相似文献   

12.
针对合肥市轨道交通l号线及规划2号线中的某车站深基坑,基于有限元Plaxis分析软件,采用硬化土模型,对其进行了分步开挖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临河距离下深基坑开挖对围护结构和地表变形影响规律,并探讨了临河距离对深基坑两侧非对称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当深基坑临河距离较小时,临河侧地表出现较大隆起变形,另一侧为沉降变形,...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沈阳地铁二号线五里河车站围护结构的选择过程,重点叙述地下连续墙的计算要点。  相似文献   

14.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规划模式,能够有效结合交通功能与土地利用。针对当前轨道交通 站点与周边土地利用关系研究中对引导要素考虑不足的问题,本文在“节点-场所”模型中新增描 述 两 者 关 系 的“ 可 达 性 ”维 度 ,构 建 基 于 空 间 耦 合 功 能 连 接 性 的 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发展模式测度模型。以深圳市为例,评价轨道站点影响区TOD发展水平,并揭示轨 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协同关系。研究表明:改进的“节点-场所”模型对“均衡站点”识别区分度更 优;TOD综合指数空间上由福田、罗湖核心区向外围的光明、龙华和龙岗区方向递减。其中,轨道 交通2号线和7号线的节点和场所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而6号线和11号线可达性指数呈高值集 聚;罗湖区多数站点可达性较弱,形成了近似TOD的“地铁上盖(TID)”或“地铁附近开发(TAD)”; 此外,轨道站点影响区TOD综合指数越高其站点客流量越大,两者协同度越高。  相似文献   

15.
调研了日本东京TX线站点非机动车停车场规模,分析了站点客流量、站间距、站点周边土地开发强度、站点离市中心距离等影响因素对停车场规模的影响;利用模糊逻辑算法建立非机动车停车场规模和影响因素之间的模糊逻辑关系;借鉴日本东京TX线所建立的模糊逻辑关系,根据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郊区段站点的影响因素现状,估算得出9号线郊区段站点...  相似文献   

16.
砂卵石地层地铁车站降水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成都地铁2号线东门大桥车站降水施工实例,根据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砂卵石层具较强的渗透性的特点,采用大口径管井降水施工方案。在分析了使用大口径管井降水施工方案可行性的同时也阐明了施工技术要点和施工工艺,对于类似土层降水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的动态一体化规划,成为目前城市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利用GIS系统分析了北京地铁1号线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现状,结合地铁1号线现状客流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然后从轨道交通建设对周边土地利用的潜在影响,和土地利用规划对轨道交通客流的影响两个方面,探讨了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 最后给出了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铁5号线天通苑站至天通苑北站之间铺设了一段长为171 m的梯形轨枕轨道试验段.为了得出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实际情况的轨道不平顺谱,对梯形轨枕轨道试验段进行了轨道不平顺测量,并对轨道不平顺功率谱进行了拟合,得出了拟合曲线的特征参数.通过对测量结果进行幅值分析和功率谱分析可知,北京地铁5号线梯形轨枕轨道试验段的轨道平顺状态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分析与讨论移动闭塞技术在广州地铁的实际运用情况,分析与比较广州地铁3号线与4号线在车一地通信方式与后备运营模式上的不同之处,通过列举实例说明不同通信方式的优缺点,通过对比来明晰不同设备供应商设计思路与理念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王鹏  陈敏 《轨道交通》2010,(1):59-61
地铁列车的管理、运营、维护,离不开移动通信系统传递各种信息。地铁的整个调度指挥又有不同于其它专网的特点,为满足地铁的指挥调度需求,有必要对标准的TETRA数字集群系统进行二次开发。本文就是根据天津地铁2、3号线的实践,对城市地铁的二次开发规划进行了论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