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高铁快运运输速度快和生鲜农产品易发生质量损耗的特性,建立高铁快运背景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最优订货决策模型.运用指数函数模型刻画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随运输时间的衰减关系;鉴于高铁快运和普通运输在单位运输费用和运输时间上的差异,在供应商主导和零售商主导两种决策模式下,定量化分析供应链主导者选择高铁快运的必要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高铁快运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存在最优的订货策略;供应商比零售商受高铁快运的单位运输费用影响更大;供应链最大化期望利润是关于生鲜农产品新鲜度参数和价格弹性指数的单调减函数.   相似文献   

2.
针对零售价格影响需求且回收价格和努力水平影响回收量,分别构建了集中决策、分散决策和收入费用共享模式下的闭环供应链协调模型,分析了闭环供应链以及各成员企业的最优决策和利润.研究表明:多零售市场中,分散决策模式的正向与逆向供应链总利润均低于集中决策模式;采用收入费用共享契约,合理选择批发价格和成本分摊比例系数,即可实现闭环供应链的完美协调;在多市场环境下,收入费用共享契约执行过程中双方协商确定的参数是批发价格,而非传统的收入共享比例.用算例验证了收入费用共享契约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由单一供应商与具有资金约束的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在需求随机且商品价格受需求影响的情形下,通过引入期权契约,研究资金约束供应链的协调问题。构建允许期权违约条件下供应链协调过程中各决策主体的决策模型,得到供应链协调时期权契约详细设计规则,分析资金约束与期权违约对供应链整体以及供应链各方期望收益的影响。研究表明,允许期权违约的情况下期权契约可以协调具有资金约束的供应链。本研究为存在资金约束供应链的融资优化及供应链协调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基于双渠道销售—单渠道回收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模式,根据政府和制造商之间的约束函数,讨论了政府约束下的双渠道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定价决策问题。建立了三种情形下的决策模型并比较分析了决策效果,结果表明:再制造闭环供应链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约束。政府无约束时,废旧产品的回收量最少,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最低。政府实施约束时,随着单位奖惩因子的增加,回收量不断增加,回收商和处理商的利润也逐渐增长。制造商和零售商合作决策是最优定价模型,此时的回收量最高,双方盈利也最大,比二者独立决策的效果更好,政府应积极引导制造商和零售商实现合作。  相似文献   

5.
以中欧班列西通道境内去程集结方案为研究对象,考虑国内集装箱班列和中欧集装箱班列两种模式,从铁路承运方的角度出发,以运输费用最小、服务匹配度最高、运输时间最短等为目标,以运量、唯一性、班列运行频率、站点、决策变量取值范围等为约束条件,构建中欧班列西通道境内去程集结方案优化模型,研究在不同的货物运量条件下,中欧班列境内去程的集结中心地点、运输组织模式及其相关变化,并采用带有Pareto集的NSGA-Ⅱ算法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目前的货运量而言,可以在成都、重庆设置中转集结站点,进行部分列车的中转集结作业;当货运量处于最高货运量的60%以下时,宜在西安、乌鲁木齐设置中转集结站点,而货运量在高于最高货运量的60%,经过西安、乌鲁木齐时,大部分列车开行中欧直达班列,部分可在乌鲁木齐进行中转集结作业。  相似文献   

6.
为了盘活供应链上应收账款,缓解中小供应商的资金约束,降低供应链中断风险,本文以单供应商和单零售商组成的二级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为研究背景,建立Stackelberg博弈模型探讨有追索权保理融资模式下的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运营决策和协调问题.研究表明,在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中,有追索权保理融资能够有效缓解中小供应商面临的资金约束问题,但无法达到供应链集中决策时的收益和最优产量,而引入收益共享契约和风险分担契约可以协调供应链,达到集中决策时的最优生产量,实现供应链成员间的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欧班列运输组织过程,本文提出班列运行效率与经济性评估方法。通过与海陆联运、航空运输等竞争方式比较,建立中欧班列的竞争力分析测算模型。考虑俄乌冲突引发的世界经贸格局重组,分析中欧班列径路及其市场空间变化。研究认为: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了欧洲端市场贸易的不稳定性,使中欧班列及中欧间其他海陆通道的运到时限均有所增加。总体上中欧班列在原通道上的市场竞争力受到一定挑战,市场空间有所收窄。欧洲局势的变化需要打造和拓展新的运输径路,其中地中海径路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在中欧班列运输新径路的打造中,应重点兼顾区域稳定性和沿线货运市场因素,以便为中欧班列运行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新运行径路下稳定的区域环境为提升中欧班列竞争力提供了利好条件,从而推动中欧班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欧班列沿线运输能力短缺现象日益严峻,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偏好能为高效利用现有运输能力提供参考. 采用最佳-最差方法(Best Worst Method, BWM)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中欧班列客户需求偏好进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二阶聚类分析,揭示客户需求偏好异质性.BWM结果显示,运输成本是中欧班列客户整体最偏好指标,相比于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并结合铁路运输自身特点,可靠性最适合中欧班列发展为其特色. 二阶聚类结果显示,将运输服务质量与运价相结合,可以在满足客户异质性需求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中欧班列现有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9.
伴随"一带一路"建设从快速扩张的"大写意"阶段过渡到优化发展的"工笔画"新时代,中欧班列的发展也进入转折期。为提高中欧班列核心竞争力,推进中欧班列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研究了中欧班列运行情况、特色线路、发展优势,分析了中欧班列市场机制、运营服务模式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并从加强政府顶层设计、完善补贴方式、发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协调组织功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探索运输新方式、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为中欧班列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风险厌恶下的物流商定价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反映行为主体的风险厌恶程度对供应链系统定价决策的影响,基于市场需求受价格影响的假设,建立了物流商和制造商均为风险厌恶型的供应链模型.用确定性等价方法推导出效用函数刻画物流商和制造商的风险厌恶特性.结果表明:分散决策下,物流商为风险中性型时,最优物流价格与制造商风险偏好无关;物流商为风险厌恶型时,最优物流价格小于风险中性型的最优物流价格,且是制造商风险厌恶程度的增函数、物流商风险厌恶程度的减函数.集中决策下,制造商为风险中性型时,供应链将产生剩余利润;制造商风险厌恶程度高于临界值时,会导致供应链利润损失,物流商与制造商应分散决策;制造商风险厌恶程度不高于临界值时,供应链将产生剩余利润,物流商与制造商应集中决策.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欧班列发展过程中的补贴政策有效性问题,本文立足于高、低值货主在运输价格和运营平台服务质量偏好上的差异,考虑补贴货主运价和补贴平台公司运营成本两种补贴方式,构建由政府、运营平台和货主组成的三级博弈模型,分别求解统一定价补贴机制和差异化定价补贴机制下各主体的最优决策信息。通过对比不同情形下货主订购量、消费者剩余,以及政府补贴额度的差异探究各补贴方式和定价补贴机制的适用范围,并结合实际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差异化定价补贴机制下,补贴运价能够比补贴运营成本给低货值货主带来更多消费者剩余;当货主的价格敏感系数低于特定临界值时,补贴既无法给政府带来补贴绩效也不能使该部分货主产生订购量,故可考虑取消该部分货主的补贴。此外还发现,当运营平台的单位运输成本满足一定条件时,采用差异化的定价补贴机制可在不降低货主订购量和消费者剩余的基础上实现“补贴退坡”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考虑铁路运输规模折扣的集装箱公路直运与经陆港公铁联运的均衡定价问题,选用包含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碳排放成本的集装箱公路直运与公-铁联运广义费用函数,构建上层以承运人利润最大化,下层以托运人广义费用最小化为目标的双层规划模型,结合算例采用基于灵敏度的启发式算法求解,并对托运人效用敏感权重系数进行敏感度分析,验证模型有效性。研究发现:公路和多式联运的价格博弈会促使双方运价下降;铁路运输规模折扣可以使多式联运通过降低运价提高货运分担率和利润,减少广义运输费用和碳排放;20%的铁路运输折扣可以使多式联运分担率从 29.44%增长至 45.37%,利润增加 14.20%,使所有集装箱运输广义费用下降 2.71%,碳排放减少16.70%;铁路直达海港可以使经陆港多式联运的货物分担率上升13.82%,利润上升33.27%,使所有集装箱运输广义费用下降4.24%,碳排放减少14.16%;托运人运输服务偏好会影响陆港的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13.
若运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发生故障,中欧班列的运输效率和货物流动会受到严重制约。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法及灰色关联分析的多层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价方法。首先,以中欧班列运输网络结构特征为基础,构建中欧班列多层网络;其次,选取度中心性、介数中心性及接近中心性等多个评价指标,运用改进TOPSIS法计算节点单层网络重要度评价值,采取灰色关联分析融合得到节点综合重要度评价值;最后,利用多层网络SIR(Susceptible Infected Recovered Model)模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结果表明:本文识别出的关键节点包含中欧班列主要线路的起讫城市、境内外重要口岸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契合;采用排序前10%重要节点作为初始感染节点,SIR网络感染率在 20 次迭代后达到 97.8%,本文提出方法的网络节点感染率及传播速率均高于 BC (Betweenness Centrality)算法、DC(Degree Centrality)算法和PageRank算法等传统单一网络排序方法,即识别的关键节点对全局网络的影响更为普遍和高效。此外,根据排序结果从国家层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有助于提高中欧班列运输网络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运输方式存在运输价格、安全性、时效性和便捷性等方面的差异,这几个 因素决定了货物运输的广义费用.客户总是选择对自身来说广义费用最小的运输方式.快 捷货物运输是铁路近几年开发的货运新品种,在定价方面主要依赖个人经验,缺乏理论 依据.为此,本文研究了多种运输方式竞争下铁路快捷货物运输的动态定价方法,提出用 户广义费用最小化模型和双层规划模型,并通过呼和浩特至北京的货运数据比较了这两 种定价模型对定价及总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层规划模型优于广义费用最小化模型.  相似文献   

15.
铁路集装箱货运发展迅速,在铁路货运中占比逐渐增大.当前铁路总公司没有针对 大批量订购采取优惠折扣,导致部分客户转向其他运输方式.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多等级运 输价格策略来吸引大客户,建立了铁路集装箱货运收益最大的动态价格模型,求解出各订购 量对应的最优价格等级.本文以大朗到大红门的集装箱货运班列为例,求解出不同时刻各订购 量的最优等级运价.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结果,证明了该模型可以显著提高铁路集装箱运输的 收益.  相似文献   

16.
机场线具备利用富余能力开展城市货运服务的潜力。针对机场线客货共运问题,基于客货共载和货运专列两种货物运输形式,以考虑仓储、装卸及列车运行成本的货运净收益最大为目标,构建列车运行计划与货运分配方案协同优化模型,综合决策货运专列的编组停站方案、时刻表和货单分配。为快速求解模型,设计一维搜索算法对货运专列开行数量进行寻优。通过允许货运专列编组为0,保证搜索过程目标值单调递增,并利用Gurobi求解给定货运专列开行数量下的子问题。基于某市机场线案例结果表明,在不影响客运服务前提下,本文方法选择性满足货运需求,增加运营收益。相较于站站停模式,优化列车停站方案可增加5.2%的净收益;相较于固定编组模式,灵活编组在不同货运量和时效要求下可增加5%~35%的净收益,且时效要求较高时,灵活编组优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基于需求主导原则,突出强调位移需求本身具有的独立价值,本文以位移价值与位移成本之差衡量货运需求主体的位移剩余。以位移剩余最大化为准则揭示货运需求主体选择运输服务方式的机理,并作为最优运输服务的标准。在位移价值测度方面,将货运需求按照时效性分为3类,基于需求主体的预期利益构建相应位移价值函数。在位移成本测度方面,通过对运输价格、运输时间、可靠性、便捷性及安全性等运输服务品质要素的量化,建立位移全过程的成本函数。联立位移价值与位移成本函数,以运输服务品质要素作为核心变量,构建基于位移剩余的最优运输服务分析模型。设置仿真算例,求取不同需求主体的位移剩余曲线,分析相对应的最优运输服务方式。结果显示:模型可基于异质性的位移需求有效分析最优运输服务,并可分析潜在运输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的条件,为企业及政府制定运输供给优化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将期权理论引入铁路货运定价活动,构建基于运输企业和期权客户期望最大 化的多期三叉树定价模型,分析铁路运输企业的最优定价决策及期权客户的最优购买决 策.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期权订购量是关于期权执行价格和期权价格的严格单调递减函 数,而期权执行价格与现货市场运价、短期准备成本、无风险利率正相关,与长期准备成 本负相关.通过算例的敏感性分析,发现当期权执行价格升高幅度超过10%时,期权客户 的期权购买量下降梯度迅速增加,相比于期权价格,期权执行价格对期权客户的期权执 行量具有更强的敏感性,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应关注期权执行价格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我国铁路、民航等运输量统计都能够获得属地区域运输量,但公路运输量统计调查得到的是工具运输量,难以获得属地公路运输量,运输量统计与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脱节.为了研究属地运输量,以2013年交通运输业经济统计专项调查为契机,有效利用全国各省专项调查数据,以辽宁省为例,探索分析公路属地客运量和属地货运量,并比较工具运输量与属地运输量的区别,进行流量流向分析.属地客运量与工具客运量基本相同,市级属地客运量与工具客运量的比值在0.91~1.15之间;属地货运量与工具货运量差异相对较大,市级属地货运量与工具货运量比值在0.70~1.68之间.在公路属地运输量基础上,进一步综合铁路、民航、水运等其他运输方式数据,可形成完整的区域综合运输量数据,进而深入分析研究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从而为有效推动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