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综合客运枢纽的定义及影响布局规划的因素,提出了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原则、规划方法及江苏省综合客运枢纽分类标准、交通衔接要求、布局方案,并从统筹规划、资金筹措、土地预留、部门协调等方面提出具体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由于各种交通方式缺乏统一布局和规划,且不同方式之间的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等各不相同,导致中国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存在诸多交通衔接问题。针对日本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典型案例,系统研究综合客运枢纽的交通衔接布局模式。从提高枢纽换乘便利性以及枢纽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两方面,总结日本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交通衔接设计和布局的经验。从客流组织角度出发,提炼综合客运枢纽交通设施衔接布局的关键要点及对中国的启示:换乘距离最短化、优化信息服务和换乘空间、票务支付系统一体化、共享出行信息、交通设施与城市功能融合。  相似文献   

3.
组团式大城市客运综合换乘枢纽布局规划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使客运综合换乘枢纽布局适应中国大城市用地布局特征,分析了枢纽布局与城市土地利用、客运需求走廊分布和交通网络的关系,提出了宏观布局、微观选址的枢纽布局规划方法。宏观布局以公交导线土地开发为理念,确定枢纽的选址区域;微观选址以提高居民出行效率为目标,以用地性质、平均容积率及与客运需求走廊的距离为约束,建立非线性选址规划模型,确定枢纽的最佳位置。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确定的枢纽选址区域与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用地布局规划相一致,枢纽选址确定的最佳位置,其500m半径范围内覆盖的人口和就业岗位最高,而且能有效地反映枢纽布局与城市土地利用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城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的发展态势和现存的问题,对其相关定义和规划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阐述了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概念、功能和类别,重点提出了新的分类标准;归纳了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理念、流程和方法,重点从选址、空间组合设计和交通组织设计三方面探讨了先进的布局规划方法,揭示了各类客运枢组的区位特征和典型的空间组合方案;并以济南西客站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几点关于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7年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布局规划》(下简称《枢纽布局规划》),明确上海未来将建成A、B、C、D四大类计145个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其中,A类枢纽为"对外交通枢纽",主要解决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转换问题;B、C、D类枢纽服务于市内交通,以承担市内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和内部的中转换乘为主要功能。本文以城市内部换乘枢纽为研究重点,针对枢纽交通功能的定位,对客运枢纽内交通设施布局、  相似文献   

6.
对新型城镇化关于城市交通的要求进行了总结,针对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现状与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从用地、换乘、枢纽环境等角度出发,提出功能复合化、布局一体化、慢行便捷化、广场人性化等规划设计方法,以期在枢纽规划设计中达到用地集约、换成零距离、客流组织高效、环境友好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综合客运枢纽与城市空间结构及功能布局的协调发展,首先基于中国城镇化进程及现行体制,指出综合客运枢纽与城镇化发展不协调、与城市未能有机融合、综合客运枢纽交通功能不健全等主要问题。结合综合交通发展趋势,提出未来综合客运枢纽将呈现普及化、综合化、规模化的发展特点。借鉴国外枢纽成功经验,提出以多元交通方式整合、枢纽与城市功能区融合、立体多层连廊连通整个区域为主要特征的枢纽区域概念,并分析了枢纽区域的主要功能。最后,从规划、建设、运营体制机制,法律法规调整等方面提出综合客运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客运枢纽的形成机理,从运输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建立以城市为节点的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能够反映指标本身效用值的原理,确定各指标权值,克服了不同指标间权重确定主观性大的问题,并结合传统的模糊评判法对综合客运枢纽进行评价,从而为综合客运枢纽初始布局提供依据.以江苏省综合客运枢纽布局研究为例,对评价指标体...  相似文献   

9.
围绕火车站客运枢纽展开,着重分析了火车站客运枢纽的规划原则,包括总体规划原则、交通组织规划原则、交通设施布局规划原则、交通设施布局的优先顺序以及枢纽与周边土地的互动关系。然后以上海火车站枢纽为例,简单阐述了上海火车站的基本现状,包括上海火车站枢纽设施衔接交通系统及交通组织。最后,就上海火车站枢纽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大城市中心区客运交通换乘枢纽选址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慎  田锋 《交通标准化》2007,(4):127-132
在分析影响枢纽选址规划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枢纽为城市客运交通需求走廊上行区范围内服务的人口和就业岗位最大为基本出发点,建立中心区客运交通换乘枢纽选址规划模型,该模型可为中心区客运交通换乘枢纽布局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角度,提出通过构建运输分工合理的综合运输通道来降低运输能耗成本,通过建设"零换乘"的综合交通客运枢纽来减少道路私家车的数量,建立"无缝化"的综合交通货运枢纽以减少重复作业,通过优化城市对内、对外交通的衔接提高机动车的出行效率,使"低碳"发展理念在目前的交通规划设计中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2.
从促进枢纽与城市整体交通相互配合、协调运行的需要出发,分析规划协调、运输组织管理协调以及客运服务要求等多个方面,总结并提出具有普遍适用价值的协调运行对策和建议,为我国综合客运枢纽的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裴剑平  吕鹏  范橙 《交通标准化》2014,(23):175-182
从江苏省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方式的历史沿革和现实情况出发,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铁路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总体变化和要求,分析判断宏观层面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发展趋势;其后,以分析现代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多样化功能为基础,从客流、车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个方面对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的具体微观内容进行剖析,从而提出独立式、协调式、集成式、一体化四大枢纽运营管理模式,通过比较分析四大管理模式优缺点,对如何构建满足当今现代化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蓬勃发展具体需求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近年来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迅速的实际情况,总结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开展县域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规划内容、规划方法和技术要求,为我国众多县级城市开展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城市客运系统的运行效率,提升综合客运枢纽服务水平,适应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的发展趋势,从“设施设备、客流组织、换乘效率、换乘服务”四个方面入手,分析综合客运枢纽旅客换乘服务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建立了旅客换乘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旅客换乘服务水平评价方法,并通过案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衡量综合客运枢纽的旅客换乘服务水平,并对综合客运枢纽的换乘衔接、交通组织、换乘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为综合客运枢纽旅客换乘服务水平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公路运输枢纽规划的自身特点和要求,结合国内外关于后评价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后评价的现状,研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后评价的概念、意义、特点和主要评价内容,探讨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后评价的理论体系,并尝试建立规划后评价框架,可为今后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后评价、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该文首先分析了沪宁运输通道的现状和未来通道内客运需求的发展态势,接着从综合运输角度分析了沪宁城际铁路通车产生的影响,认为沪宁城际铁路的建设增加了沪宁运输通道客运能力,提升了沪宁运输通道客运服务水平,带动了沿线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也将促进沪宁运输通道客运结构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客运枢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织结点,交通组织和衔接是其发展和服务的核心,文章以徐州汽车北站为例,对综合客运枢纽交通组织原则和技术关键点进行探讨,以体现综合客运枢纽的"无缝衔接"和"零换乘"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9.
依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及柳州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预测的枢纽内客货运量增长的需求,在分析柳州铁路枢纽现状的基础上,考虑设计运输能力的适应性、工程投资情况、引入线路的技术特征及已有铁路的设备状况等因素,研究了规划年度引入枢纽各线路的方案和枢纽内客货运布局方案,以及规划年度柳州铁路枢纽布局。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客运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分析不同类型客运需求与各等级枢纽间的 关系,考虑不同层次枢纽服务能力的约束,构建了基于层级选址模型的区域客运枢纽分 层布局优化模型,使用CPLEX优化软件求解,最后设计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结果表明,与不分层的中位模型相比,分层模型能得到可达性更高的布局方案,考虑最 大、最小服务能力约束后可达性有所下降,但更符合实际.面对客运需求的增长,枢纽规划 部门应适当进行枢纽扩能和布局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