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针对低、多层钢框架中常用的外伸端板螺栓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在以往的试验数据和数值仿真分析的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极限模态控制法的三参数M—θ曲线方程,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有着较高的吻合性,并可依据此方程,在知道连接节点的几何参数和材料性能的情况下计算出节点的M—θ曲线,为工程设计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网元管理系统或子网管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不能共享各种配置和故障告警信息,给网络运维带来了诸多困难.本文面向通信业务,设计实现了一个端到端的通信网综合管理系统(E2INMS).E2INMS基于一个分层的体系架构,实现了全网拓扑管理、业务路由管理和端到端故障管理等一系列业务管理功能.该系统已经应用在朔黄铁路通信网的管理中.  相似文献   

3.
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不锈钢构件螺栓盖板连接节点承压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将欧洲规范与文献中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不锈钢构件螺栓抗剪连接的承压承载力随板厚、螺栓直径及端距的增大而增大,当螺栓直径和端距增加到一定数值,则承压承载力的提高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组合梁梁端钢与混凝土连接性能设计要求与梁端布置空间局促之间的矛盾,避免型钢梁端锈蚀劣化等问题,提出现浇钢骨混凝土和剪力钉协同的组合梁梁端连接新型构造。为检验该种新型梁端构造连接力学性能,对基本还原依托工程桥梁梁端局部区域结构形式的子结构足尺模型开展试验研究,并针对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探究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梁端构造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界面缺陷对桥面铺装层受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桥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桥面铺装层与桥面板之间有无界面缺陷情况的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了桥面铺装层的受力特性和界面连接状况对层间剪应力分布的影响,为铺装层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跨钢桁拱轨道横梁半刚性连接的疲劳荷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定公路与轻轨两用钢桁拱桥轨道横梁与主桁半刚性连接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损伤累积,对该构造细节在桥梁设计寿命期内车辆荷载产生的疲劳荷载谱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我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暂无疲劳荷载规定的情况,参照美国AASHTO规范,建立了反映桥梁设计寿命期内真实运营状况的疲劳荷载模型,并通过全桥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了该构造细节的荷载历程.根据疲劳损伤累积理论,确定了钢桁拱轨道横梁与主桁半刚性连接的疲劳试验荷载.  相似文献   

7.
支持平台与生产平台的安全靠泊连接具有重要意义。以标准型半潜式支持平台为研究对象,以"奥特宝"八角形生产平台为服务对象,设计了一套支持平台与生产平台之间的靠泊连接带缆方案,对两平台单体的RAO曲线特性进行分析,并计算在靠泊连接状态下支持平台的水动力运动响应和系泊缆顶端张力情况,分析平台之间有无连接带缆对平台的运动响应和系泊缆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钢框架梁柱端板连接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细部参数的梁柱端板连接节点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端板厚度、螺栓直径、螺栓排距和梁截面高度等因素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端板厚度、螺栓直径、梁截面高度,减小螺栓排距,则节点的初始连接刚度和极限弯矩承载力均有显著提高,但转动能力降低.文中还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分析各因素在不同水平组合下对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和极限弯矩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得出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针对正交试验的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初始转动刚度和极限弯矩承载力与影响因素相关关系的近似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9.
自锚式悬索桥端横隔板应力分析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安徽省蚌埠市大庆路淮河公路桥的建设,对自锚式悬索桥钢箱梁锚固区端横隔板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局部应力分析,研究端横隔板的受力特性,并对应力较高区域的板件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切断腹板与横隔板的连接、增加端横隔板厚度的优化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端横隔板的应力,避免原设计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纵连式无砟轨道锚固体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梁体与轨道的合理制约关系,设计了纵连式无砟轨道锚固体系,并进行了现场试验.通过对锚固体系应力、位移和路基表层压力的监测分析,获得了锚固体系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应力、位移变化及路基表层压力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双柱型主端刺锚固体系满足设计要求,为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更好地应用于客运专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DICOM体系结构中只定义了传输层以上的协议,每一层都是通过原语的方式为上一层提供服务,利用DICOM进行医学图像的传输主要是利用上层协议实现交互,通过原语A-ASSOCIATE完成连接的建立,P-DATA原语完成数据传输,A-RELEASE完成连接的释放,对DICOM标准中通信协议数据传输的应答关系作了详细说明,给出了协议格式的构成,同时给了一个数据包代码实例,以通信过程的建立为例对通信往来的数据包进行了分析,这对DICOM的应用有相当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务的应用对数据访问要求越来越高,连接池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因数据库频繁访问造成的系统性能下降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连接池的原理、机制、管理等几个方面阐明其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特种设备检测管理系统建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UML工具分析了特种设备检测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按NMVC模式,根据系统功能和业务流程抽象出了系统的对象类,建立了系统的检测记录录入和检测报告自动生成打印协同图,分析了系统的逻辑组件图.最后介绍了实现特种设备检测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内各大中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大量交通信息设施运维管理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TIL理念的交通信息设施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 采用包括被管理对象层、资源检测与采集层、数据汇聚与处理层和应用展现层的四层体系结构,以及包括运维服务管理、系统监控管理、终端设施监控、终端维修管理和移动通信处理等五大模块的组成结构. 该系统应用于广州交通信息化设施监管实践中,覆盖了广州市交通管理部门所有主要的信息化系统和车载终端. 实践证明该系统有效提高了广州交通信息设施运维管理效率,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卓曦 《交通标准化》2013,(23):77-79
为剖析衔接区域交通空间资源对城市干道的交通影响规律,分析干道衔接区域的土地利用、路网结构和信控交叉口等交通空间特征,探讨了条带状用地与聚集式用地特征,阐述了路网等级体系、密度与微循环系统设置状况,给出了信控交叉口位置、单点与联动配时策略,有利于城市干道交通出行规律研究与交通管理措施制定.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基于Struts+Hibernate+Spring(SSH)轻量级框架的网络化人力资源管理(HRM)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实现问题.应用SSH框架设计的网络化HRM系统分为四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和域模块层.Struts实现表示层,Hibernate实现数据持久层,而Spring实现业务逻辑层.HRM系统的开发与维护表明:SSH框架既提高了层次之间的独立性和代码的可重用性,又有利于系统的扩展和维护.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我国高速公路行车和路灯设施管理的特点,在对系统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基于GIS的高速公路路灯监控管理系统的总体方案。并对系统体系结构和各子系统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最后阐述了系统数据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风电场各部门都是分散建立管理系统,数据共享能力差,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低,难以满足风电系统全空间全信息综合高效管理的需求. 针对该问题,在充分分析风电系统相关的场景数据、风电设施、以及各部门业务的关系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风电系统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时空数据共享、多部门多业务协同、可视化智能管理关键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三维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全生命周期风电系统可视化智能管理平台,包括实景数据管理、规划设计管理、动态施工监管和智慧运维管理等功能模块,贯穿风电系统工程全生命周期各个专业应用领域,为风电系统工程协同智能规划、建设和运维提供实时高效的决策支持,并以典型风电场为例进行了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19.
���н�ͨ�������յ�ϵͳ����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交通信号控制和动态交通诱导是城市交通管理的两个主要手段,两者智能协作能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效率.本文分析了交通信号控制与动态诱导系统的关联特点,利用多智能体技术和融合技术对其智能协作进行研究,提出城市交通信号控制与交通诱导系统智能协作的结构框架,以交通信号控制执行级智能体为例,介绍分析智能体内在结构和作用机制,并研究了城市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的系统协作模型,实现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智能协作和全局优化  相似文献   

20.
从基于语义的信息共享思路出发,设计了一种基于本体的面向特定领域软件需求共享系统,系统分为5层:源文档层、索引本体层、检索层、管理层、表示层.系统基于本体对需求进行语义检索,定义了需求本体系统及描述方法,本体的实例影射到按项目编目存储的需求文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