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公路隧道超欠挖统计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近景摄影的方法,从隧道开挖毛洞中获取围岩超欠挖数据,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各类围岩超欠挖掘的数字特征及概率分布,同时得出各类围岩超欠挖在隧道面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为隧道结构的可靠度研究提供了可靠参数,也为隧道工程质量控制提供基准。  相似文献   

2.
水平泥岩砂岩互层围岩的地质特点导致围岩在施工爆破后易沿结构面及软弱破坏面破坏,形成较难人为控制的超欠挖现象。以大梁峁特长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提出了相应的超欠挖控制措施:采用科学合理的控制爆破技术和施工措施,经此处理后,超欠挖值明显减小,开挖面基本平整、光滑,隧道施工过程中未发生塌方事故,拱顶掉块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根据朝里隧道围岩的物理力学特性,对隧道施工爆破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为了达到光面爆破效果,减少围岩超欠挖现象的发生,对隧道爆破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4.
采用近景摄影的方法, 以获取隧道开挖的实态轮廓线, 从而获得任意断面的超挖、欠挖数据. 另外, 通过前后两次的测摄可获取围岩的变形数据, 利用以上数据可对隧道围岩结构进行受力分析、计算, 也可确定最佳二次衬砌时间.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隧道光爆施工大多数被运用在围岩条件较好的Ⅱ、Ⅲ级围岩地段,对软弱Ⅳ、Ⅴ级围岩段考虑的反而较少。文章探讨了铁路双线隧道软弱围岩段的光爆技术,通过它的运用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Ⅳ、Ⅴ级围岩开挖对其轮廓面围岩的扰动,很好地控制了软弱围岩的超欠挖,进而提高了隧道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及经济效益水平。  相似文献   

6.
近景摄影在隧道新奥法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近景摄影的方法,以获得取隧道开挖的实态轮廓线,从断面的超挖的实态欠挖数据,另外,通过前后两次的测摄获围岩的变形数据,利用以上数据对对隧道围岩结构进行受力分析,计算,也可确定最佳二次衬砌时间。  相似文献   

7.
水平岩层客运专线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运专线隧道与一般传统隧道相比,断面面积大,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要求高,小坡山隧道是石太客运专线重点控制工程之一,该隧道围岩水平岩层特点明显,若控制不当,开挖后超欠挖现象不可避免,从开挖方法、控制爆破以及支护手段等方面,对其水平岩层Ⅲ级围岩区段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实际施工情况证明,所提方法可靠、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8.
在隧道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超欠挖,分析硬岩质隧道超欠挖技术影响因素,以及超欠挖技术对隧道施工造价的影响,总结了处理这些问题的一些技术措施,可为以后的施工生产、预算及成本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隧道软弱围岩爆破施工的炮眼布置、参数设置、装药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即提高了循环进尺,又使超欠挖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使隧道施工更合理、更科学、更安全,为隧道钻爆施工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广新 《北方交通》2006,(5):117-118,138
通过对隧道超欠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影响隧道超欠挖的五个主要因素,并总结了减小隧道超欠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水均衡方法的隧道涌水量概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预测隧道的涌水量对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降低隧道工程风险及防排水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降水入渗法,结合蒙特卡洛随机模拟技术,对河北省水峪隧道的涌水量进行概率研究。首先,确定了涌水量计算公式中三个随机变量的分布类型及数字特征;对各参数进行了1000次随机实现,获得了涌水量的分布直方图,取其置信概率为5%对应的值作为预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涌水量服从正态分布,均值、预测值分布为56.215m^3/d和89.340m^3/d。该研究为隧道涌水量预测提供了一种概率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黄土隧道基底区域围岩压力确定直接关系到隧道基底承载力是否满足结构稳定及运营安全的要求。以客专浅埋黄土双线大断面隧道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普氏理论、太沙基理论、谢家烋理论、比尔鲍曼理论、卡柯公式、全土柱法、岩柱法、规范推荐方法、有限元法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推荐大断面黄土浅埋隧道采用太沙基理论与有限元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确定基底围岩压力。  相似文献   

13.
新建铜九铁路Z4标段刘家湾隧道施工区段为带有微膨胀性的红粘土,隧道顶土体厚度2~10m,采用明挖法施工,重点介绍了土石方开挖、边坡支护、主体施工等关键技术,对类似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盾构扩挖法建造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案的一个技术关键是在拆除部分管片之前对隧道结构进行加固.综合国内外对于管片破除时的加固措施,提出一种新型的支撑体系:桩-柱-预应力支撑体系.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支撑体系中钢索预应力施加的位置和大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片开口部位的上下位置均需要施加预应力;远离管片开口部位的对面管片腰部也需要施加预应力,大小约为开口部位的10%;隧道外侧施做排桩有利于控制管片的纵向变形;在不超过混凝土设计强度的情况下,预应力越大,对管片纵向的约束越强.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高地应力场主应力方向对软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采用自主研发的"隧道三维应力场模拟试验系统"开展了大型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了最大水平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平行和垂直两种工况下软岩隧道的围岩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最大水平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平行时,拱顶沉降和拱脚收敛的最终值分别为-0.221 m和-0.454 m,拱顶、左拱脚、右拱脚和仰拱处的围岩压力分别为0.478、0.361、0.416 MPa和0.261 MPa;最大水平主应力与隧道轴线垂直时,拱顶沉降和拱脚收敛的最终值分别为-0.309 m和-0.548 m,拱顶、左拱脚、右拱脚和仰拱处的围岩压力分别为0.579、0.652、0.593 MPa和0.327 MPa;两种工况下,围岩压力的最小值均出现在仰拱处、最大值均出现在墙脚处,围岩的径向应变增量均为拉应变增量,切向应变增量均为压应变增量,说明隧道开挖导致洞周围岩径向应力减小、切向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隧道施工中软弱围岩所占的比例逐步提高,软弱围岩施工所面临的沉降、收敛等变形问题越来越常见。因此对软弱围岩隧道采取正确的施工方法是隧道施工的重点环节。以马垭口隧道工程实例为背景,对软弱围岩隧道病害特点及施工方法进行探讨。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前后的监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可为今后隧道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核心土对软弱围岩隧道掌子面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黄土地区山岭双线隧道软弱围岩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台阶长度及核心土长度、宽度对隧道掌子面的纵向位移、塑性区纵向深度和横向大小的影响.得出一些对黄土地区软弱围岩山岭双线隧道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基于岭回归与马氏距离判别法的基本原理,选取岩石质量指标RQD、完整性系数Kv、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w、纵波波速Vp、弹性抗力系数Ko和结构面摩擦系数f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岭回归分析确定其权重系数,根据权重系数的大小剔除权重较小的指标,最终采用Rw,Ko和f建立马氏距离判别模型,并利用广东省某隧道工程进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岭回归-马氏距离判别法预测结果与实际相吻合,从而验证了岭回归-马氏距离判别法用于围岩分类预测是可行的。最后,运用建立的岭回归-马氏距离判别模型对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隧洞围岩进行预测,经计算分析发现,所选洞段围岩判别结果与《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的分类结果一致,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用于隧道围岩分类预测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自激气动力的非线性部分在桥梁风致振动中地位的显现,非线性自激气动力参数的合理确定显得至关重要。结合非线性自激气动力的解析表达式,基于分状态强迫振动风洞试验,提出了一种特征系统实现算法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的非线性自激气动力参数的解析识别方法。理想平板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无噪声情况下,识别结果与理论值完全一致;在20%白噪声情况下,识别最大误差仅3.7%,表现出较强的抗噪声能力。非线性气动力仿真结果表明:解析法能够精确确定非线性自激气动力谐波阶数,在20%白噪声情况下,各谐波幅值及相位的识别最大误差仅3.2%。将解析法运用于实际风洞试验,进一步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盾构隧道上方大面积加载或卸载会引起隧道结构发生纵向变形,过大的沉降或隆起会使隧道结构发生裂缝或是环缝张开,导致渗漏水甚至破坏。把隧道结构等效为处于土层中的弹性地基梁,利用Boussinesq解计算加(卸)载在隧道下卧土层中产生的附加应力,基于Winkler模型计算隧道结构的变形。结合上海某地铁隧道上方大面积卸载后加载的工程实例,计算隧道结构的纵向变形,判断结构的安全性,并用有限元计算验证理论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