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加之受到政策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内河航运行业变成经济发展重要的新兴产业。AIS其实就是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对内河海事监督管理有着重要影响,许多海事局纷纷推行AIS信息化管理体系,使得我国内河海事开始向着标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事事故与海上违法行为的不断增多,智能的监控方法成为降低海事事故,打击海上违法行为的有效手段.同时,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的普及及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essel Traffic Service,VTS)的扩建,又为智能监控提供了数据支持.鉴于此,利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提供的数据,分析通航水域船舶信息的分布情况,根据其概率分布采用朴素贝叶斯算法,从船舶航速、航向及距航道边界距离3个方面,构建船舶异常行为检测模型.最后,以成山角通航水域为例,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能够有效地完成异常行为监测,减少海事监管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成山角水域船舶航行的特点,并对成山角定线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嘉兴内河作为浙北航区的重要组成之一,提高航运信息化程度,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在嘉兴航区现有信息化程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嘉兴航区"船联网"建设的设计原则、发展方向和总体构想,同时就船舶-桥、船舶-码头、船舶-通航环境信息感知系统构架进行分析,提出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服务智能内河航运的作用机理,基于内河航运无线通信发展现状和通信环境特殊性,搭建了4G和5G临时无线通信网络,分别对以长江武汉段为例的典型内河通信场景开展了实际信道测量活动,以探寻内河航运无线通信特性的影响因素;利用高精度无线信道测量仪采集了信道传输函数、信号接收强度、时延等信道参数;基于无线传播理论和抽头延迟线模型,提取了传输路径损耗、功率时延分布、时延扩展、多普勒扩展等典型无线信道特征;基于信道典型特征参数,预测了4G和5G无线传播信号在内河场景下的有效覆盖范围及信号传输速率,探究了内河航运无线通信的多径来源和时延分布。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内河航运无线通信中,桥梁、岸边建筑、过往大型船舶等均为无线传播信号多径效应的主要来源;桥梁可以造成最大18.0 dB的衍射损耗,岸边建筑和过往船舶遮挡会分别造成25.0、10.6 dB的能量衰减;4G无线通信的最大测量速率为95.32 Mb·s-1,而5G通信测量速率最高可达0.72 Gb·s-1;大型过往船舶还会造成均方根时延扩展增大约754.94 ns。可见,根据内河通信特殊环境构建合适的新一代移动通信专网,可以更好地为智能航运提供通信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简述我国海事巡航监管模式现状的基础上,彰明其网络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并进一步明确网络化的VTS系统是目前最有效、最具发展空间的监管模式。本文以WebGIS信息发布技术为研究对象,深度在VTS中设计信息发布功能,并依此功能采用Browser/Server网络模式,探索适合在海事监管网络化进程中webGIS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省内河航运的发展特点,提出了积极优化沿江两岸的产业布局;加强组织保障和战略规划;大力推进高等级航道建设,积极推广船型标准化、完善支持保障体系;建设现代化港口集疏运体系;重点做好危险品运输的管理工作;做好船舶防污染工作,重视绿件,打造绿色生态湘江;重视航运人才培养;大力加强内河水运的宣传工作等8条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海事管理部门通过网络就可以直观、方便、快捷地获取港口船舶动态数据,文中提出构建基于WebGIS的船舶动态可视化系统.系统采用三层的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并结合海事管理业务设计应用功能.在建立港口地理信息数据库和船舶动态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动态Web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开发系统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应用程序,实现在WebGIS上图形化显示和查询港口船舶动态信息.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有效提高海事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绿色智能航运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工程实践现状,包括业界在载 运装备、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绿色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情况,总结了当前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瓶颈。面向未来水路运输发展的需求和挑战,提出新一代航运系统的 定义及其绿色化、智能化、韧性化的特征;通过梳理分析新一代航运系统的基本内涵,设计了系统 的体系架构,运用信息物理系统的方法理论,将层级结构划分为:要素单元级、功能系统级及架构 集成级;阐述了系统的核心组分:绿色智能船舶、数字生态设施、可靠岸基支持和韧性运营服务, 给出系统的整体框架。在梳理分析系统基本服务和功能逻辑的基础上,阐述该系统物理“船-港- 货”、信息“人-机-环”的运行模式,明确了运输船舶组织运营“岸基驾控为主,船端值守为辅”的航 运新业态,凝练了航运系统规划设计技术、绿色智能航运装备技术、数字生态航道建养技术、船舶 运行智能控制技术、交通运营组织技术、水上应急救援技术,及测试验证评估技术等关键技术;通 过构建数字化的创新技术体系,能够支撑“人-船-岸-云”的高度协同,实现信息互联、系统共建和 体系性创新,促进航运科技高质量发展。提出水路运输未来的变革性方向,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指 导新一代航运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应用,为自立自强的水路运输技术研究和标准体系构建提 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公路交通监控系统中大量使用的不同种类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接口兼容问题,基于传感器代理服务器思想和IEEE1451智能传感器接口标准,设计了开放式的、即插即用的交通信息智能监控系统,并结合IEEE1451.2和IEEE1451.4接口标准,完成了系统智能前端,包括数据采集器、智能传感器模块、网络接口电路及TEDS方案的设计与实现,并开发了相应的应用程序,通过标准USB2.0端口实现PC与数据采集器信息的实时通信.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实时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港口码头系泊船舶运动监测系统的方案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系泊船舶运动监测系统设计的方案,阐述了系统构成和监测软件的设计思想.数据感知层采用射频识别和传感器两大核心技术实现数据采集,网络层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传输监测数据和控制命令,应用层采用串口通信技术接收和发送数据.模型试验表明了系统方案和采用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对水路交通技术趋势相关文献开展文献计量分析,从主要研究国家、作者与关键词等方面梳理了研究脉络;综合国内外水路交通发展指导政策、前瞻报告与典型案例,分析并总结了水路交通技术发展现状,研判了未来水路交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 水路交通技术将朝着以下5个方向发展。在水路运载工具方面,运输船舶逐步少人化,内河、近海、深远海船舶发展趋于谱系化;在航运基础设施方面,航道设施、能源供给、信息网络发展趋于一体化,并且船岸协同能力增强,船舶远程操控可实现,岸基船舶控制中心建设成为水运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在船舶动力方面,日趋严格的减排目标推动船用清洁能源发展,船舶动力系统将呈现多能源化和电动化;在船舶航行方面,多船协同运输可提高运输效率,内河、近海船舶编队航行成为运输新模式;在海事监管与安全方面,智能系统的应用使船舶人因事故逐步降低,智能无人系统救援成为现实。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指导水路交通系统的未来规划、设计、建设与应用,为培育和发展水运新业态,逐步实现未来新一代航运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鉴于锚地—泊位资源配置直接影响内河集装箱港的运作效率,且受到内河航道及岸线等设施资源制约,本文在考虑船舶通行安全的基础上,运用随机服务理论,以港口总成本和船舶在港等待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内河集装箱港锚地—泊位配置的多目标规划模型,设计了一种针对非线性整数规划问题的实代码遗传算法,并以重庆某集装箱港作为算例,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和算法的有效性,同时分析了不同船舶到港强度和泊位服务强度下的锚地—泊位最佳配置关系,为建立和拓展内河集装箱港资源优化和配置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研究船舶异地经营监管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内河船舶异地经营的现状,探讨了内河船舶异地经营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船籍港和经营地水路运输主管部门的职责,提出了加强内河船舶异地经营监管的相关措施和建议,为加强行业行政管理和推动内河水运发展,构建现代化的内河水运体系,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交通“7+1”论坛第十七次会议的主题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的‘十二五’水路运输发展战略的思考”. 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角度,探讨了水运的地位与作用,总结了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路. 针对内河、港口、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交流. 同时以上海港、广西内河航运、深圳大交通管理体制为案例,分析了成功的经验以及可以借鉴的发展思路,为“十二五”水运发展规划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5.
内河船员培训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内河航运的安全和发展。本文从上海市内河船员培训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内河船员培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提升内河船员培训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希望为提高长三角地区内河船员培训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内河航运船舶正向高速化、大型化发展,为正确判断内河船舶航行所面临的碰撞危险,减少因人为失误引起的内河船舶碰撞事故,通过对高速船舶操纵性及受内河航道限制影响的船舶碰撞危险进行分析,建立内河船舶碰撞危险综合评判模型,并运用模糊理论方法对船舶碰撞危险进行综合评判.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模型对内河船舶碰撞危险进行评判,较好地反映了内河船舶碰撞危险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北江内河主干航道航行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北江千吨级散装水泥低碳运输船型,对北江船型标准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姿态监测的船舶航行安全监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主开发的船舶姿态测量平台,以及MMG、SVM和ADRC等技术手段,首次研究开发一种基于船舶六自由度运动姿态,监测的船舶航行安全实时监控系统,解决船舶航行状态下,不能实时调整合理吃水差及准确预报船舶航行状态的问题,摆脱传统意义上的有关船舶航行安全实时监控相关技术的束缚.  相似文献   

19.
文中介绍内河船员教育中的模拟器有关功能,利用模拟器进行船舶训练的方案制作、训练实施和注意事项,着重介绍利用航海模拟器进行船舶靠泊训练的应用与教学探讨。通过模拟器实操训练,能提高学员动手能力、掌握操作技能,更好地保证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