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景区停车问题,以张家界武陵源景区的停车需求预测为例,对景区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增长率法、二次指数平滑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三种方法组合预测,得到未来目标年的高峰日游客量和日均游客量。基于此,根据现状数据及未来的发展规划,预测景区各入口的游客量,得到景区各入口处所需的停车泊位数。根据游客游览时间,预测城区留宿人数所占比例,从而得到城区宾馆、旅店所需的停车泊位;并调查晚上城区娱乐点游览人数比例,从而得到其所需的停车泊位数。张家界武陵源景区停车需求预测的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为今后类似景区的停车需求预测和相关规范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的旅游产业已跻身世界前例,其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其它主要旅游国家的增长速度.不久将来,在世界的旅游目的地中.中国将雄踞第一;另一方面旅游消费模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旅游由原来的赶景点为主向具有文化内涵的休闲旅游转化。与此同时,中国的汽车行业空前活跃.中国的汽车保有量也正在以年均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长.中国已进入了汽车时代,汽车保有量增加对道路的需求量与有限的景区道路资源之间的矛盾在加剧.这必然导致景区内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伴随着全国交通大开展的进程,全国公路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小桥涵作为公路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构筑物,其所占比例也急剧增加,其设计是否合理,对工程造价、道路使用效果都有较大影响,更应避免不合理设计造成涵洞竣工后可能被水毁的严重后果。下面结合重庆万盛黑山谷景区内两座桥梁造型设计谈谈对景区桥梁设计景观造型的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4.
何杨  周虎 《交通标准化》2014,(11):102-104,107
以新疆那拉提景区公路为例,围绕“畅、安、舒、美”这一理念,对那拉提景区公路设计中遵循的“潜隐、纯净、素雅、灵动、多元”设计原则进行深入探讨,体现了景区旅游公路建设与设计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对既有路面的调查和整治是公路改建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公路改建工程中的路面状况的调查分析,对改建方案设计、路面结构设计和排水防护系统设计等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路面改建工程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指导灾后区域环境的安全监测和生态修复工程,运用数字高程模型定量分析方法,构建了分析高坡度地带和汇流流径区域地质灾害的三维虚拟模型.选取景观研究尺度为5 000单元粒度,用该模型模拟分析不同时间段深溪沟地质灾害区域的场址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引发灾害的关联影响因子包括坡度因子和汇流累积量分布因子,坡度大于50且变化较大的带状区域生态环境较脆弱,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将汇流累积出水口图与泥石流灾害图叠置后分析表明,众多地质灾害点均位于汇流出水口区域或流径上;应加强对灾后陡坡敏感带的安全监测管理和生态修复.最后,提出了地质灾害区域的固土植被带建设规划和土地调整利用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   相似文献   

7.
以实际工程为例,探讨了水泥路面直接加铺沥青层方案的设计思路,并针对反射裂缝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措施,通过理论计算得出沥青加铺层最小厚度,结合实际施工条件提出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生态问题报告》,交通工程建设、矿产开发等引起的生态破坏已成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并且呈加重和发展的趋势。景区公路的建设,由于山体开挖或平地填筑,造成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大量土地占用等已经成为非污染型生态环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缓解旅游城市景区交通拥堵,改善旅游交通出行环境,从游客量的季节性变化入手,提出刚性、弹性和临时需求相结合的设施供给标准。以游客游览历程的全游线要素为主线,识别设施安排、游线组织等方面差异,明确封闭型和开放型景区的交通组织模式及要素布局要求。最后提出旅游城市应构建城市-景区两级旅游集散体系,应对全域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禾木景区沥青混凝土道路概况及施工影响因素出发,对路基工程和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可为景区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旅游景区新建公路交通量的预测主要采用4阶段法,但该模型对隐性交通需求反应不敏感,同时也没有考虑到景区本身的环境容量限制,针对不足,文中通过对传统的交通生成预测模型进行改进,突显旅游特性,弥补对隐性交通需求的估计不充分,在交通分布预测阶段以景区环境容量为约束条件进行交通分布预测,并以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的东、西山连接线工程为例给出对旅游景区新建公路交通量的预测过程,并验证模型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旅游景区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假日大规模集中的旅游交通出行给城市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旅游高峰期,大量游客涌入旅游景区,导致旅游地交通混乱。通过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景区的实地调查,得到不同旅游者出行行为特性,并利用非集计模型研究旅游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得到影响游客出行交通方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对旅游景区周边交通设施的配置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导游人员是旅游过程的核心人物,在整个旅游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湖北省部分城市景区导游人员的问卷与访谈调查,运用SPSS12.0软件数理统计分析,揭示当前湖北省景区导游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整体素质偏低、薪金制度不合理、培训力度不够,并提出完善导游队伍建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旅游景区舒适的微气候是吸引旅游者、留住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区域气候环境短期难以改善,但小环境的微气候可通过景观规划设计改善。随着旅游人次数增加及旅游者停留时间增加,将导致有限的能源消费越来越多。改善微气候,以自然方式降热保温,减少能耗,节约资源,实现旅游景区三大效益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同时人们需要自然健康的而非人工的舒适环境,改善微气候就是提供自然舒适的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以武功山景区对外旅游公路为研究对象,对旅游交通的层次和旅游公路的定位进行了定义,并结合案例武功山景区发展格局、交通需求和周边交通网布局,提出具体的景区旅游交通组织方案和对外旅游公路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发展现状及基本属性,阐述景区化模式选择的必要性,研究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主要功能和延伸功能,提出高速公路服务区景区化开发的主要模式及路径,对高速公路服务区服务质量的提升与开发运营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世界遗产旅游景区门票涨价的经济学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遗产是人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全人类的财富,世界遗产地景区作为旅游品牌是高品质的旅游胜地,它对游客的吸引力是其他旅游资源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如此,世界遗产地景区的管理者们片面强调其经济效益,影响了他的健康持续发展,特别是近日来许多遗产地景区提出门票涨价的政策,本文从经济学角度深入分析了门票涨价的不合理性,运用总价值构成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及公共物品理论就北京世界遗产地门票调价的四点理由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8.
针对金丝峡景区发展中遇到的容量限制问题,提出新的交通规划和游线设计方案。交通规划引入"Park+Bus"模式,对景区停车和交通运行进行集约化管理,提出了新的两日游游线设计方案,结合景区的树状发展模式,展现了从树根、树干到树冠的交通组织方案。新方案采用灵活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景区容量限制和社区发展等问题,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交通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缓解旅游景区高峰期停车难的问题,平衡停车需求与供给,在分析旅游交通特征、旅游景区停车特征与城市内部停车特征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供需平衡限制的景区停车规模分析方法,明确分析流程。在考虑景区限制客流措施条件下进行景区客流预测,依据景区最大游客容量和停车特征预测景区的停车需求总量,结合景区停车供给缺口分析新增停车供给规模。实例应用表明:基于供需平衡限制的景区停车规模分析方法能够确定景区新增停车供给的合理规模,该方法可为进一步定量规划景区停车规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苏南丘陵山区某景区公路的施工实例,介绍了该地带路基施工的工艺流程以及填筑处理方式,并对施工机械、施工材料、温度控制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