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单片22m的直线轨道PC梁静载试验为工程背景,对轨道PC梁的试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评估受检PC梁的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梁体结构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荷载等级要求,同时该工程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可为今后同类型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桥梁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本文对RPC T形桥梁进行了设计和静载试验,并对跨中截面承载力进行了全过程分析.该T形桥梁包括两片T形梁,跨度为20 m,梁高1.35 m.通过对两片RPC T形梁进行静力加载试验,测试了梁体的跨中下翼缘的拉应变随荷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梁体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均满足规范要求.根据全过程分析结果,梁体的承载力安全系数可达2.25,通过分析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全过程分析中采用的参数和假设条件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对3片足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进行抗弯性能试验, 其中1片足尺梁不进行加固, 2片分别采用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和钢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加固, 分析了试验梁主要部位的应变、滑移、裂缝分布、承载力、刚度和延性; 基于试验梁塑性破坏机理, 并考虑二次受力的影响, 推导了足尺试验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 加固后试验梁的破坏形态表现为塑性弯曲破坏, 跨中横截面变形符合平截面假定; 组合加固钢板与新混凝土之间以及加固部分与原结构之间相对滑移小于0.05mm, 因此, 加固后试验梁各部分协同工作性能较好; 与未加固梁相比, 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试验梁抗弯极限承载力提高了1.08倍, 钢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加固试验梁抗弯极限承载力提高了1.43倍, 因此, 组合加固能显著提高试验梁的极限承载力; 与未加固梁相比, 2片加固试验梁的延性系数均提高了21%, 当试验荷载为200kN时, 2片加固试验梁刚度分别提高了1.55、3.07倍, 因此, 组合加固能显著提高试验梁的刚度和延性; 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相比, 钢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加固技术对试验梁在使用阶段的承载性能和刚度的提高更加明显; 2片加固试验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值分别为0.94和0.96, 因此, 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精度较高, 可用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抗弯承载性能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受火冷却作用对混凝土连续梁承载力的影响,对3根钢筋混凝土连续T形梁的承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并用有限元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参数分析,提出了受火冷却后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极限荷载的简化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受火冷却后,钢筋混凝土连续T形梁的跨中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和刚度均下降,承载力降幅明显低于刚度降幅;在受火120 min内,配筋率对受火冷却后钢筋混凝土连续T形梁的承载力有显著影响,而受火时间和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有限;按照简化计算方法计算的钢筋混凝土连续T形梁的极限荷载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4根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混凝土T梁进行抗弯承载力试验,试件的主要设计参数包括损伤程度和植筋间距。采用荷载传感器、位移计和应变计,分别测量了加载过程中试验梁的荷载、挠度、应变、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新老混凝土界面与钢板-加固混凝土界面的纵向滑移,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试件的受力性能,采用塑性方法研究了试件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并对比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可使混凝土T梁极限抗弯承载力提高约2倍,植筋间距与原梁弯曲损伤程度对组合加固T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影响约为4%,植筋间距越大,新老混凝土界面纵向相对滑移越大,极限抗弯承载力的数值计算值和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最大相对差值为9%,因此,模型试验、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结果均表明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可显著提高混凝土T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桥梁建设中由于缺乏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质天然河砂,利用机制砂配制出C50混凝土,并用于预应力T梁。通过选用三片T梁进行常规试验和破坏。试验表明,机制砂混凝土T梁和天然河砂T梁两者物理力学性能基本一致,并确定了机制砂混凝土T梁的极限荷载。  相似文献   

7.
唐瑜陵 《交通标准化》2014,(23):119-121
以承秦高速公路40m连续T梁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试验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挠度和应力状况,结合静载试验,对结构的实际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桥梁设计合理,受力性能良好,满足承载力要求。  相似文献   

8.
横隔板起到将各片T梁相互连成整体的作用,其刚度越大,桥梁的整体性越好,在荷载作用下各片T梁就能更好的协同受力。而T梁桥横隔板破损、开裂等病害造成桥梁横向联系减弱单梁受力增大,影响桥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针对某高速公路T梁横隔板进行病害及成因分析,提出相应的加固措施,并通过加固前后荷载试验结果对比,表明加固措施起到了加强T梁横向联系的效果,使得各片T梁协同受力工作能力提高,改善了桥梁的整体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9.
基于断裂力学分析桥梁结构极限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断裂力学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的宏观断裂力学模型,得出适合混凝土有限元分析的模型——裂纹带模型。基于该模型,编制有限元结构分析程序——桥梁结构承载力分析系统,计算试验梁的极限承载力,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相比较,验证本程序计算结果基本准确可靠,同时,与采用现行公路桥涵设计规范计算的该试验梁承载力相比较,证明现行公路桥涵设计规范在计算桥梁结构承载力时,安全储备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华夫桥面单向板中纵筋率对其抗弯承载力的影响,利用等效宽度的原理对其进行简化,设计制作了6根不同纵筋率的足尺T梁模型.首先,通过加载试验分别对UHPC的基本力学性能和T型截面UHPC梁的抗弯性能和破坏模式进行研究;其次,根据材料性能试验结果,提出UHPC抗拉与抗压的本构模型,并通过截面分析推导T型截面UHPC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最后,基于既有研究结果,对所提出的T形截面UHPC梁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适用性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UHPC具有优异的抗拉强度和拉伸韧性,尽管减小纵筋率会降低T形截面UHPC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和延性,但不会改变构件的破坏形式,即T形截面UHPC梁在纵筋率较少甚至不配筋的情况下依然具备延性破坏的特征;根据截面分析推导结果,受拉侧UHPC极限抗拉强度变化系数与纵筋率成正比关系,纵筋率的增大可以更加显著地发挥UHPC的抗拉作用;所提出的公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某上跨津山铁路桥需拆除重建。全桥长33.04 m,桥型为1×20 m简支T梁,上部横向布置9片T梁,单片重量约206 kN。制定的拆除方案为:先拆除桥梁附属结构,然后将每片T梁单独固定在桥台上,再拆除梁与梁间的纵横向联系,最后用大型吊车将梁片吊离桥位,装到平板车上运至指定地点。介绍了相关施工技术,顺利完成拆除工作。拆除施工最大特点:将大吨位混凝土结构化整为零,采取支撑和加固措施保证铁路营业线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利用RBF神经网络预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简支T梁极限承载力.重点讨论了RBF神经网络的结构和算法,通过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证明此方法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简支T梁极限承载力的预测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快速评价装配式桥梁承载能力,研究了基于位移影响线的承载力检算方法。通过现场慢速行车方式获得典型断面实测位移数据,采用四次多项式拟合得到实测广义位移影响线;基于广义位移影响线进行虚拟荷载试验,进而实现桥梁承载能力的快速评估。通过在某30 m简支T梁桥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估结果与荷载试验吻合较好,可用于同类桥梁承载力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14.
"T变箱加固梁桥"是一种加固T型梁桥的新方法,通过在T梁的肋底采用高强膨胀螺栓和环氧树脂砂浆黏贴钢板,将原截面由T型截面转变成箱型截面,从而达到提高原桥承载力的目的。以一座T梁桥的加固实例说明该法很好的利用了箱型梁抗弯、抗扭刚度以及整体性能大大优于T型梁的技术原理,具有节省工期,施工简便且不中断交通施工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T变箱加固梁桥是一种加固T型梁桥的新方法,通过在T梁的肋底采用高强膨胀螺栓和环氧树脂砂浆黏贴钢板,将原截面由T型截面转变成箱型截面,从而达到提高原桥承载力的目的。以一座T梁桥的加固实例说明该法很好的利用了箱型梁抗弯、抗扭刚度以及整体性能大大优于T型梁的技术原理,具有节省工期,施工简便且不中断交通施工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以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箱型梁为例,介绍单片梁静载试验方案的选择和设计,将实测结果和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此单片梁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其承载能力和刚度仍然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可为具有同类缺陷的梁板的检测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利用有限元法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梁极限承载能力的准确性,对T形预应力混凝土模型梁进行了极限承载力加载破坏试验,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建立了T梁的分离式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模型梁从加载到破坏全过程的受力和变形。发现利用实验与有限元法得到T梁的荷载-挠度曲线与荷载-应变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并呈现良好的非线性,但是通过荷载试验得到T梁的超载能力为9.07 kN.m,按照有限元分析得到的超载能力为12.48 kN.m,偏差较大,原因是分析模型偏于理想化。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法在总体上能够有效地模拟钢筋混凝土梁受力全过程中各个量的非线性变化,对超载能力的求解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某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段混凝土T梁出现大量裂缝,大部分裂纹沿纵向预应力管道布置位置出现,梁底纵向裂缝和梁体马蹄处纵向裂缝尤其明显,部分裂缝伴有白色膏体流出。为探究混凝土T梁裂缝形成机理,利用切割下来存在相关病害的1片40mT梁,进行竖向、水平向剖析,检查和量测预应力管道内部构造、管道压浆饱和度、混凝土内部振捣及裂缝贯穿等情况;对切割下来的另一片40mT梁,向预应力管道注水,记录预应力管道注水量并推算灌浆饱满度,利用低温天气条件做注水冻胀静爆试验,量测梁体裂缝和沿预应力管道垂直方向的应力应变变化情况。通过详细记录T梁裂缝的实际情况、分布特征、形态特征以及T梁预应力管道注浆饱和度,并进行试验数据分析,给出混凝土T梁裂缝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9.
梅溪河大桥为主跨288米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其上部行车道板的T梁为非标准设计的后张法部分预应力混凝土T梁。为保证结构安全,对其进行了机弯及抗剪力承载力试验。介绍了试验情况,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徐航航 《交通标准化》2010,(13):247-248
通过单片梁静载试验数据与设计参数的比较,可将梁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性能可视化,从而更好地体现设计效果,控制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