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鉴国外壳牌车辙预估方法,分析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抗车辙性能,并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沥青稳定碎石基层还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形式,车辙主要发生在表面层和中面层;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相比,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产生的车辙深度增加不大.从提高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角度出发,建议可着重提高沥青中上面层的抗车辙性能,并且ATB-25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厚度设置在15~20cm之间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2.
由于沥青混合料本身抗剪切变形能力不足,行车渠化严重和夏季高温等原因,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面层沥青混合料较多出现行车道车辙,对行车舒适和安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沥青面层的车辙受到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结合料、矿料级配、现场碾压等因素的影响.降低沥青标号、采用改性沥青是减少沥青路面车辙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结合云南省某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对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车辙病害进行调查与成因分析。依据相关研究成果,选取路面中面层作为该高速公路长大纵坡段抗车辙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对4种不同类型的抗车撤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和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效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长大纵坡、弯道处等特殊路段高温稳定性不足,优选SBS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成型不同沥青面层结构的复合车辙板,进行浸水车辙试验,分析两者在不同的温度和荷载下对沥青面层抗高温形变的影响,为特殊路段沥青面层材料的选择和结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高模量剂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提升效果更显著,为提高沥青面层耐久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对路面结构的力学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沥青路面车辙问题,建立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设置在不同结构层位的力学响应,确定出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设置层位,并进一步分析高模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模量大小及其厚度对路面结构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可显著抑制车辙的产生,并推荐模量控制在2000MPa~2500MPa,厚度控制在5cm~7cm为宜。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在役高速公路沥青面层高温性能状况,在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现场芯样动态模量试验和汉堡车辙试验评价方法,并在淮徐高速公路、新扬高速公路等在役高速公路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现场芯样动态模量试验和汉堡车辙试验能够较好地判断在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不同结构层位的高温性能状况,可作为在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沥青路面的车辙病害越来越严重,车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剪应力高于高温时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然而,利用我国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进行路面结构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剪应力的影响。通过对不同面层厚度、面层模量、基层厚度、基层模量以及不同荷载压力时沥青面层不同深度的最大剪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为沥青路面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研究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成因,对广西平钟高速公路车辙病害进行了调查统计,在车辙位置凹陷及隆起处进行了钻芯取样,并进行了不同位置处芯样上、中、下面层的厚度、油石比和级配的变化规律试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车辙位置上面层变形最大,中下面层以压密变形为主;油石比上面层变化最大,中面层次之,下面层最小;车辆荷载作用初期,荷载作用处级配变粗,形成的粗骨架对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有利,但随着荷载的持续作用,细集料进一步流失,粗集料发生移动,将出现较明显车辙,并威胁到行车安全;设计良好的级配,并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是提高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行车道车辙不仅降低了路面的行车舒适性,还可能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车辙超过一定深度,就会在下雨天形成积水,出现汽车“水漂”现象。因车辙造成的路面横向和纵向不平整,还容易导致夜间、雨天快速行驶的小汽车在变换车道时失去方向控制,酿成交通事故。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普遍采用了刚度大的水泥稳定粒料基层,路面结构的车辙变形主要集中在沥青面层内。  相似文献   

10.
基于吐鲁番地区半刚性沥青路面车辙和横向裂缝病害严重的问题,对耦合场下的半刚性沥青路面进行力学响应量的分析。利用ANSYS软件对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施加太阳辐射等温度荷载的同时施加车辆荷载,研究吐鲁番地区半刚性沥青路面在耦合场下的力学响应量,为吐鲁番地区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提供一些建议。分析结果表明:沥青面层厚度对沥青层最大剪应力和半刚性基层最大拉应力有着明显的影响,并建议吐鲁番地区沥青面层厚度取值为16~18 cm;沥青层最大剪应力和半刚性基层最大拉应力在7~13点,分别增加了4.5%和5.8%。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黑龙江省大齐高速公路某路段车辙病害情况进行调查。对车辙严重路段进行现场钻芯取样。通过对芯样的厚度、密度、沥青含量等指标分析,大齐公路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路段的低温压实或者路面施工的变异性导致的沥青路面面层的压实度不足而产生压密车辙。  相似文献   

12.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具有模量高、抗车辙性能好等优点,能够显著提高沥青路面的抗永久变形能力并适当减薄沥青结构层厚度。分析了天津地区普通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的路面受力特点,同时利用KENLAYER和ANSYS有限元软件对路面结构的剪应力分布特点、疲劳寿命和车辙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将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材料设置在上下面层结构位置,能有效降低结构内部的剪应力,改善受力情况,提高其疲劳强度和抗车辙能力,大大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存在的车辙问题,通过足尺环道试验,系统地研究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评价不同结构组合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14.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沥青路面车辙是路面结构各层在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永久变形的积累。根据车辙形成机理.沥青路面的车辙可分为:失稳形车辙。高温条件下,由于在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下,荷载产生的剪应力大于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使混合料的网络骨架结构失稳.沥青及沥青胶浆便产生流动,流动变形不断积累形成车辙。  相似文献   

15.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沥青路面车辙是路面结构各层在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永久变形的积累。根据车辙形成机理,沥青路面的车辙可分为:失稳形车辙。高温条件下,由于在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下,荷载产生的剪应力大于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使混合料的网络骨架结构失稳,沥青及沥青胶浆便产生流动,流动变形不断积累形成车辙。  相似文献   

16.
前言随着国外耐久性沥青路面(或称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理念的引进,我国道路工作者对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越来越重视,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的沥青面层厚度有逐渐增厚的趋势。那么,沥青面层分几层设计合适,每一沥青层材料设计应侧重哪些方面的性能要求等,则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必须要明确的关键问题,否则,盲目的增加沥青面层厚度将很难起到路面耐久的作用。本文利用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分析软件BISAR3.0,以及希尔斯(Hills)和布来因(Brien)提出的温度应力计算公式,分析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沥青面层厚度、模量、行车荷载和环境温度等条件下的沥青面层应力分布规律,并依此确定沥青面层不同深度的功能分区,对指导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沥青面层组合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甘肃省河西地区山临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现场调查,探索研究甘肃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严重车辙的主要原因,并对影响高速公路车辙形成的面层结构问题、材料级配问题、面层间结合面处理问题、荷载交通量问题、材料问题、路面纵坡和当地平均气温等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依托济青高速公路,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车辙深度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计算和实测的车辙深度基本吻合;分析得出了轴次、沥青面层铣刨重铺厚度、车辙深度三者之间的数学模型以及沥青路面维修后车辙最小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检验高速公路大粒径沥青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抗车辙性能,采用MLS66加速加载试验设备对大粒径沥青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进行足尺加速加载试验,并以相同条件下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规结构加速加载试验结果作为参照,以此比较两种路面结构的抗车辙性能,并分析两种路面结构的车辙发展规律,为今后大粒径沥青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Johnson-Cook黏塑性模型的沥青路面车辙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Johnson-Cook模型描述沥青混合料黏塑性本构关系,通过不同温度和不同应变率下单轴压缩试验确定沥青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Johnson-Cook黏塑性模型参数,利用ANSYS瞬态动力学分析理论,分析了在设计年限内当量轴次和超载等不同条件下对沥青路面车辙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天然岩沥青改性沥青面层比基质沥青面层的抗车辙性能均提高20%,符合沥青路面车辙变形实际情况;基于Johnson-Cook黏塑性模型的车辙计算方法,为沥青路面车辙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