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对高等教育提出“继续改革招生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改进拨款制度。”这就告诉我们,今后十年,高校毕业生分配改革将处于新旧分配制度的过渡、交替的过程中,高校毕业生工作部门应适应这一过渡过程的要求,积极主动地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2.
近期内在全国有关高等院校实行的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是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中期改革方案的重要内容,是向最终实现大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这个长远改革目标过渡的积极而有效的办法。随着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在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的基础上实行“双向选择”,即毕业生“按照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这就赋予就业主体的两个方面,即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更多的权利和自由。作为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学校,在“双选”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总的模式是“统包统分”,这种“统包统分”的分配制度是与当时我国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对国家重点建设、国防、交通、能源以及边远地区急需专业人才的分配起到了保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人事制度等各种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原来实行的“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正在被“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所取代,且终将实行“国家政策指导,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因此,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改革毕业生的分配制度,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体制改革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问的纽带。必须切实抓紧抓好。我国现行的毕业生分配制度是在建国初期形成、发展和延续下来的。这种制度与我国当时高度集中的、以产品经济为基本模式的经济体制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1985年以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一系列改革,将要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尤为关注。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毕业的志愿和要求与实际需要的矛盾。今年的毕生业生分配,仍处于治理、整顿、压缩社会总需求的大气侯之中。毕业生的期望值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将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就要使所培养的人才从数量到质量上都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最近一、二年,一些普通高等学校.包括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出现了部分毕业生分配难的现象,交通高等学校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一情况的出现,引起了教育部门和人事组织部门的疑虑,也引起了社会上各界人士的极火关注。本文想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与毕业生分配制度为出发点,以毕业生分配问题为中心,讨论如何加快和深化改革高等专门人才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分配已成为学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院经交通部批准,对毕业分配进行改革试点,在八九届毕业生分配工作中实行在国家和交通部的分配政策和原则指导下,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当面洽谈,“双向选择”的分配办法。经过筹备,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积极推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逐步实行……大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近期内除委托、定向培养生和自费生外,实行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学校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和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的制度。”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承担着前所未有、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和社会责任。打通毕业生通向农村的道路,这就需要在专业设置上增加和恢复原有的涉农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村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在招生政策上施行倾斜、优惠政策,引导高中毕业生报考涉农院校与专业,在应届、往届高中毕业生中实行对口定向招生,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扎根型人才。提高赴农村等艰苦地区高校毕业生的经济待遇,鼓励其到农村去就业创业,加强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其到农村去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率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向社会公布高校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是国家教育部的又一项积极的改革措施,必将进一步推动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促进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但由于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方法、统计渠道以及对就业率的认识等方面的原因,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辩证地看待高校就业率,尽快地完善就业率的评价指标体系、统计渠道及方法,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中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比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美国的高等教育非常发达,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比较分析中美两国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的做法,对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试论新形势下招生计划管理工作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招生“并轨”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是为适应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大举措,将对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在1984年以前,我国经济体制是完全的计划经济模式,国家对高校招生计划管理非常严格,毕业生是按相对应的计划分配到社会各部门工作,这种招生计划管理形式的弊端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4.
远洋船员需要什么样的身体素质,有不少航海院校的体育工作者已做了研究,并在航海专业的体育教学和毕业生体育合格标准中做了初步的改革。其主要改革是: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了平衡器官和上肢力量的锻炼和要求,加强了游泳教学和要求,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体育合格标准要求达到:  相似文献   

15.
根据“并轨”后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分析,论述如何做好“并轨”后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不仅有利于其优化配置,减少用非所学、用非所长、职能错位等现象.更重要的是,他们作为高校的“最终产品”。在接受人才市场的评判、挽选、配置的过程中,可以比较准确直接地将市场需求信息反馈给高校,促使高校改革运行机制,灵敏地应变人才市场的变化,实现人才供求结构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取消了传统的计划分配体制,将大学生的就业彻底推向了市场。航海类毕业生的就业也正在经历由计划分配向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的根本性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航海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体——学校、企业和毕业生本人都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正确处理和解决就业质量与就业率、户口与就业率、升学与上船工作、就业与教学、签约与违约等主要矛盾,从而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实现毕业生的最大化就业,发挥航海类毕业生的最大效能,推动航运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水运工程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的一个子课题的内容。促使笔者对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进行研讨的原因:一是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中央确定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成分及所有制已多样化,加上高教改革的内容之一是改变对毕业生的“两包”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每年有数十万的大学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他们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合理安排和使用好这支力量具有重要意义。从1978年以来的十年间,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学毕业生分配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成绩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20.
前几年,由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削弱和淡化,特别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影响,毕业生在怎样才能成才的问题上,比较普遍地存在一些糊涂认识。有的认为,“两个结合”已经过时了。还有的认为,我国知识分子的主要任务是从事“高级脑力劳动”,再强调“两个结合”只能造成“智力浪费”。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