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改进的销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试验研究电极性对地铁钢铝复合式第三轨与受电靴摩擦副之间的载流摩擦磨损特性,测量摩擦系数、摩擦表面温升及摩擦副磨损体积损失随电流和电极性变化的规律,采用EDIX和XRD等手段测量摩擦副磨损表面的化学成分,分析摩擦副在不同电极性下的载流摩擦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电流的增大,摩擦副接触区温度升高,接触面软化,切向力降低,摩擦系数下降,摩擦副磨损体积损失增大;受电靴接电源正极时摩擦副的氧化程度和磨损体积损失比接负极时严重;载流摩擦副之间的表面过渡层中的水在电场作用下分解成氢氧根离子和氧离子,氢氧根离子流向正极并析出氧气,高温阳极氧化的作用降低了接正极受电靴摩擦副材料表层的结合强度,加剧了材料的磨损,从而改变了摩擦副的摩擦磨损特性.  相似文献   

2.
粉末冶金制动摩擦材料的耐磨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摩擦组元、不同孔隙度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磨损性能,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等分析手段对摩擦表面进行了微观分析,并探讨了铁基粉末冶金制动摩擦材料的磨损机理。  相似文献   

3.
用于机械零件的各种表面处理是改变材料表面特性或赋予表面新功能、提高零件综合机械性能如降低摩擦、磨损以及改善疲劳强度的方法。而高频感应加热淬火是对工件一定深度的表面进行强化,可使其获得高强度、高耐磨性和高韧性的综合性能。如工件表层上可形成马氏体致密金属组织,产生压缩残余应力而获得表面强化。若单独使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处理,则在功能的提高上有一定局限。为进一步提高功能、赋予材料高附加价值,组合表面处理与高频淬火等的复合处理是一种可期待的热处理新技术。文章例举了几种表面处理或表面改性与高频淬火的复合处理的原理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铝基复合材料对铜基粉末冶金材料之间的摩擦试验,讨论了两种材料之间的摩擦磨损特性,说明 两种材料的摩擦因数和摩擦稳定性符合高速列车对制动材料的要求。最后分析了铝基复合材料表面的磨损情 况,说明了它的磨损是剥落、粘着和磨粒磨损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机械摩擦副的摩擦磨损是影响设备运行状况、使用效率、服役寿命、能源利用率以及排放物水平的重要因素。提出金属表面自适应增材强化技术工程概念,可以实现机车柴油机金属摩擦副表面极低摩擦状态的在线自适应构建。将功能材料在线介入摩擦接触区域,借助摩擦能量激发功能材料与运动副界面交互作用,通过摩擦化学反应、物理削峰填谷及机械抛光效应,实现摩擦副接触表面的强化改性和自适应增材,自动补偿磨损超差,动态优化配副间隙,靶向修复磨损区域,在固液多元复合润滑状态下实现表面磨损和增材补偿的动态平衡,构建运动副间极低摩擦、极小磨损的运行状态。在机车柴油机中应用表明,金属表面自适应增材强化技术改变了摩擦副间的跑和方式和运动副间摩擦匹配性,可明显降低摩擦副的摩擦磨损、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设备全寿命周期能耗和运维成本,降本增效、节能减排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材质闸瓦和车轮滑动摩擦磨损性能,采用M2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针对4种材质闸瓦摩擦块与车轮钢摩擦环摩擦副,开展滑动摩擦磨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种材质闸瓦摩擦块对车轮钢的体积磨损量由大到小对应的材质依次为钢轨钢、粉末冶金闸瓦、合成闸瓦、铸铁闸瓦。用扫描电镜观察4种材质闸瓦摩擦块和车轮钢摩擦环摩擦磨损试验后的摩擦环表面形貌,结果显示,摩擦环表面均出现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LH2型高摩擦系数合成闸瓦和QU70型钢轨钢对车轮钢的磨损以磨粒磨损为主,高磷铸铁闸瓦和M型粉末冶金闸瓦对车轮钢的磨损以疲劳磨损为主。用能谱仪测试4种材质闸瓦摩擦块和车轮钢摩擦环摩擦磨损试验后的摩擦环表面元素,结果显示,摩擦环表面均发生氧化反应,出现闸瓦材料向车轮钢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改善机械零部件的摩擦条件,以达到减少其磨损并提高使用寿命的目的。本文介绍了采用有机材料和金属陶瓷材料涂层,以延长摩擦副的使用寿命,提高摩擦面的粗糙度等级以及降低摩擦因数,同时还列举了金属表面处理后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低温离子渗硫对滚动轴承用钢耐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铁路车辆滚动轴承使用的渗碳轴承钢G20CrNi2Mo经渗碳和热处理后,进行了低温离子渗硫处理。试样磨损对比试验表明,由于硫的自润滑作用,渗硫试样表面比未渗硫试样摩擦因数降低了27%~37%;磨损量减少了85%;抗烧附负荷随摩擦速度不同提高20%~90%;在等负荷条件下摩擦升温降低12℃左右。  相似文献   

9.
齿轮是车辆用变速器及发动机的重要部件,要求提高齿面强度及耐热胶黏性等的表面强度,以改善其动力性能及实现齿轮小型化的目标。文章着重介绍了利用软质覆膜以降低齿轮摩擦因数、提高齿面疲劳强度的具体方法及工艺措施;利用硬质覆膜,如类金刚石碳覆膜(DLC),以降低齿轮的摩擦和磨损,提高齿面滚动疲劳寿命及表面强度的实用工艺和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C/C-SiC摩擦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降低制动过程摩擦面温度,文中采用真空压力浸渍结合化学气相沉积(CVI)和液硅渗透(LSI)制备了B_4C改性C/C-SiC摩擦材料(C/C-B_4C-SiC),研究了不同B_4C含量对C/C-B_4C-SiC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引入B_4C可降低制动过程中的摩擦面温度;通过对摩擦磨损性能及磨损机理的分析,表明B_4C的引入有利于形成均匀而连续的摩擦膜,使C/C-B_4C-SiC制动材料的磨损率在高速制动时降低5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机床导轨表面相互运动产生摩擦,导致轨面磨损是造成主要啮合零部件间隙过大、影响产品加工件精度的重要因素。本文提出了修复磨损的几种有效方法,并详细分析了贴塑导轨用料四氟乙烯材料的优点和贴塑导轨的工艺。  相似文献   

12.
作为探讨轮轨相互作用系列文章的第3篇,介绍轮轨界面材料磨损的基本机理及接触压强、蠕滑率和摩擦系数等因素对轮轨磨损率的影响,着重分析采用摩擦管理技术降低轮轨磨损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国内外客运和货运铁路实际应用案例介绍摩擦管理降低轮轨磨耗的具体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车轮-钢轨"摩擦副的高磨损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是使用摩擦学等工艺技术手段,以确保降低机车车辆轮缘磨损的激烈程度。本文介绍了1种已研发成功的装置,可以在机车车辆的轮缘上以固体润滑的形式精确地施加润滑材料,并且在机车车辆车轮轮缘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自动地供给润滑材料。本文介绍了所提出的用于润滑轮缘的装置的工作机理。这样的工作机理可以保证将固体润滑材料施加到钢轨与车轮作相互作用的表面上。  相似文献   

14.
降低发动机零部件的摩擦,减少其机械损失是降低燃油耗的重要手段。活塞裙部表面涂层及典型的表面处理工艺对降低摩擦及磨损具有重要作用。介绍在活塞裙部形成覆膜的典型工艺,以及各种表面处理工艺和表面改性技术的原理与效果,也阐述新型涂层工艺的实际应用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 柴油机工作时,各运动部件的接触表面会产生摩擦.摩擦是一种不可逆过程,其结果必然有能量损耗和摩擦表面物质的丧失或转移,即磨损.磨损会使柴油机部件的表面和尺寸遭到缓慢而连续的破坏,使柴油机的效率和可靠性逐渐降低,从而丧失原有的工作性能,最终还可能导致部件的突然破坏.同时,摩擦产生大量的热能使部件表面受热变形或熔化,导致柴油机无法运转.因此,为保证柴油机正常工作,必须对各运动部件进行润滑.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某高速铁路接触网定位装置的现场服役失效零件进行了失效分析,结果显示:接触网定位器与定位支座的失效模式属于冲滑复合摩擦磨损失效,损伤形式以剥落和犁削后产生的犁沟为主,磨损机理主要是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以及一定的氧化磨损。然后对定位器和定位支座切割取样,并进行多元复合氧化涂层处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多元复合氧化涂层处理后试样表面硬度大幅提高,随着硬度的提高其抗磨粒磨损和塑性去除性能增强;通过对涂层处理后的样品磨痕处进行微观形貌分析发现,多元复合氧化涂层可明显改善材料的抗剥落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轮-轨摩擦强度,推出了一种用固体含铜材料来润滑车轮轮缘的方法和实施这一方法所需的设备。这种方法和设备已在两个机务段中通过检查试验,使用结果表明能使车轮轮缘的磨损降低35%。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能提高摩擦副零件可靠性和耐磨性的方法。通过实物试验证明,用这种方法处理加工的气缸套工作面的耐磨性提高了35%~40%,活塞环的磨损降低了70%。  相似文献   

19.
成果信息     
激光强化铁路小半径曲线及道岔钢轨部件技术激光强化铁路小半径曲线及道岔钢轨部件技术是以铁路小半径曲线及道岔区轮轨耦合关系、摩擦磨损机理、钢轨表面处理工艺及材料、设备、工装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科学试验为基础,采用金属材料激光表面强化技术,研制开发的适  相似文献   

20.
降低发动机的内部摩擦是发动机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Mahle公司开发出一种整机摩擦功率试验台,作为重要的开发工具,其不仅能在外源增压倒拖运转情况下,而且能在着火运转的发动机上,对所有对摩擦功率有影响的发动机零部件进行参数试验,确定出活塞组各个结构参数降低摩擦的潜力,并借助于试验设计程序为每种试验方案绘制了摩擦功率特性曲线场。同时,为了查明活塞裙部涂层对降低摩擦和磨损的作用和潜力,对3种不同涂层材料进行了摩擦和磨损试验,然后对各项参数对降低摩擦功率的效果进行排序。它可为发动机试图达到更合理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