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州地铁3号线列车进行深度维修过程中,主要涉及的扣修时间长的走行部部件维修包括齿轮箱轴承、轴箱轴承、轮饼。为了避免列车架大修出现扣修时间长的部件维修与架大修维修里程不匹配的现象,以广州地铁3号线北延段列车B2型车为例,对轮饼磨耗、齿轮箱轴承维修、轴箱轴承维修与架大修修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要介绍了一种地铁车辆用轴端接地装置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针对此种接地装置不满足防护等级IP67的现状,对其进行结构优化,提出一种满足防护等级IP67的接地装置,避免接地装置及转向架轴箱组装内部进水出现零部件锈蚀和轴承失效等现象。  相似文献   

3.
大秦铁路使用的HXD2型交流电力机车牵引万吨重载列车,转向架中的轴箱拉杆球铰橡胶面发生鼓出,严重影响了列车的运行安全。文章对轴箱拉杆球铰橡胶面鼓出现象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转向架作为高速列车大面积裸露在外且外形复杂的运行部件受到列车底部气流的直接作用,区域气动外形结构对高速列车整车气动阻力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三维稳态SST k-ω双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轴箱外置式转向架不同包覆方式对高速列车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了转向架区域安装小裙板、半包裙板、全包裙板、全包裙板+小底板以及全包裙板+大底板等5种方案下的高速列车气动性能,比较了不同方案下高速列车气动阻力的变化规律,阐明了高速转向架包覆方式对整车气动阻力、车底流动特性以及列车表面压力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转向架裙板包覆面积的增加,转向架腔后端板受到的气流冲击逐渐减弱,后端板上的正压分布降低,列车转向架区域周围的边界层厚度逐渐减小,转向架区域内的压力分布差异性逐渐减小,从而实现了列车整车气动阻力系数的降低。与小裙板模型相比,半包裙板、全包裙板、全包裙板+小底板以及全包裙板+大底板模型的列车气动阻力系数分别降低了5.2%、8.65%、10.3%、11.1%。对于轴箱外置式转向架来说,全包裙板+大底板方案可有效改善转向架区域流场,降低整车气动阻力。研究得到的转向架包覆方式将为新一代高速列车气动...  相似文献   

5.
大秦铁路使用的HXD2型交流电力机车牵引万吨重载列车,转向架中的轴箱拉杆球铰橡胶面发生鼓出,严重影响了列车的运行安全。文章对轴箱拉杆球铰橡胶面鼓出现象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轴箱体是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重要组成部件,承受高速动车组运行过程中转向架构架、轮对产生的各种动、静载荷,并满足高速运转过程中轴承与构架的有效装配,某种动车组分体式轴箱体属新型设计结构,在分体式轴箱体组装前的内孔尺寸检测过程中,发现轴承内孔尺寸超差,文章通过分析加工后内孔尺寸分布及分体式轴箱体加工、组装工艺流程,跟踪每一步作业工序的现场实际操作,从刀具、切削参数、工艺过程等方面对分体式轴箱体内孔的工艺进行攻关改进,有效提升了分体式轴箱体的加工合格率。  相似文献   

7.
从轴承的润滑状况、制造质量和配合尺寸等方面对某新型地铁车辆转向架轴箱温升异常进行分析,确定轴承安装孔尺寸与形位公差不理想是导致温升异常的主要原因,并进行温升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8.
高速列车轴箱轴承的可靠性和高速性能是保障高速列车运行安全和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依据高速列车轴箱轴承的实际应用工况特征,并结合现有高速列车轴箱轴承的检修统计数据,对比分析了双列圆锥和双列圆柱设计的轴箱轴承技术特点。针对现有某高速列车车型,以满足运营速度400 km/h的技术要求为目标,对双列圆锥轴箱轴承低摩擦优化设计和轴箱系统散热设计优化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中为了准确评估摩擦功耗,建立了轴承—车辆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以京津轨道谱和实测车轮不平顺作为输入,计算了轴承的动态载荷。轴承摩擦计算结果表明,在车速400 km/h,X-life设计的双列圆锥轴箱轴承的摩擦发热功耗比原有双列圆锥轴箱轴承大约降低24%;轴箱轴承台架测试显示,在更高的车速下,X-life设计的双列圆锥轴箱轴承运转温度比原有双列圆锥轴箱轴承降低了大概15°C。轴箱系统热仿真计算显示,在相同的热源输入和环境温度和散热条件下,铝合金轴箱体的最高温度相比铸铁轴箱的最高温度降低了约20°C。相关研究结果,可以为运营速度400 km/h高速列车的轴箱系统总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线路、转向架、轴箱轴承等多方面对京广线武昌至郴州区段提速后连续后生轴箱轴承烧损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速线路改造和改进轮对定位刚度的建议,对摩擦旁承、轴箱轴承也提出了具体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土耳其伊兹密尔轻轨车辆转向架轴箱组装的设计,分析了轴箱轴承的选型、轴箱体的设计、密封结构的设计,并进行了轴箱体强度校核和轴箱温升试验。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进行状态监控的动车组轴箱轴承提出了一种在线评估可靠性的新方法:动车组轴箱轴承系统以及部件的退化过程受具有时移的非线性维纳过程影响,该过程作为协变量集成到比例风险模型中用以描述故障时间的危险率;将退化路径和时间轴进行离散化,通过转移概率矩阵获得可靠性量的闭式解;与仅适用于少数退化状态的传统方法不同,该方法只需对转移矩阵进行基本操作即可完成,计算效率高,适用于实时可靠性状态的计算。该方法可进行转向架轴箱轴承的在线可靠性评估、预测和健康管理,以及剩余使用寿命预测等。  相似文献   

12.
内侧轴箱式转向架是一种新型结构模式的转向架。文章通过动力学仿真软件对该结构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进行了计算,并在与传统转向架动力学性能对比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内侧轴箱式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车辆转向架轴箱吊耳出现裂纹和断裂问题,分析了轴箱吊耳材料的化学成分,建立了轴箱吊耳有限元模型,校核了其静强度和疲劳强度。结合线路轮轨振动试验,获得了实际的轴箱吊耳振动数据,综合评估分析了转向架轴箱吊耳断裂失效原因。确定共振是引起轴箱吊耳断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尺寸优化、结构优化和改善线路状况等可行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车辆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两种不同轴箱布置方式的地铁车辆动力学模型,在实际线路条件下,分析对比了轴箱内置与外置两种转向架,因为簧下质量以及悬挂系统横向跨距变化而造成轮轨接触以及车辆平稳性改变。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轴箱布置方式对车体平稳性影响较小;但轴箱内置车辆为达到理想的稳定性,需要加大一系径向刚度并加装抗蛇行减振器;轴箱内置能够降低轮对摇头角刚度,提高车辆适应线路扭曲不平顺的能力,同时降低轮对踏面磨耗功率,改善小半径曲线上轮轨磨耗。  相似文献   

15.
动车组轴箱轴承是动车组转向架的关键部件,其运行品质直接影响动车组的运营安全。以深度学习算法为基础,利用轴承振动信号时间序列的特点和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擅长处理时间序列的优势,通过构建LSTM模型对轴承的故障状态进行识别,开发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轴承故障诊断预测软件,实现了轴承故障早期的分类与诊断。模型的仿真和试验表明,该诊断模型能有效地提高故障诊断的辨识精度,模型拟合优度可达到90%,辨识准确率最高可达到98%。  相似文献   

16.
统计CRH380A(L)和CRH380A型动车组的新/旧轴箱轴承后挡圈内径和新/旧车轴防尘板座外径尺寸,以分析车轴报废比例和报废原因。对统计数据进行概率分析,得到轴箱轴承每次检修退卸后的防尘板座外径尺寸的减少量;对现有检修标准和后挡圈与防尘板座配合过盈量进行分析,提出防尘板座尺寸公差标准的优化方案;根据车轴报废比例和报废原因,得出标准优化后每年检修成本的节约量。通过寿命和成本分析,验证对现有标准进行优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轴箱轴承轴向自由间隙对机车动力学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速度200 km/h的C0-C0轴式高速机车,轴箱轴承轴向自由间隙对机车高速运行时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本文采用SIMPACK动力学软件,建立了牵引电机架悬的C0-C0轴式高速机车计算模型,就轴箱轴承轴向自由间隙对机车运行稳定性、横向动力学性能和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合理设置轴箱的端轴和中间轴轴承的轴向自由间隙,可以提高机车稳定性、改善机车直线以及曲线运行品质。较大的中间轴轴向自由间隙和较小的端轴轴向自由间隙对提高机车运行稳定性有利。对于速度200 km/h的C0-C0轴式高速机车,端轴和中间轴的轴向间隙分别取0.5~1 mm和5~8 mm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以某型列车转向架为例,基于模态相关性原理,采用有限元计算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接地轴端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转向架接地轴端异常振动问题。通过对轴端关键部件进行模态分析和模态贡献量分析,得到了引起接地轴端异常振动的主要模态。分析结果表明,轴箱转臂在垂向的弯曲振型对振动的影响最为明显。提出了相应的振动控制措施,可为今后解决车辆局部振动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国内地铁车辆轴箱轴承的总体运用情况,结合轴箱轴承结构特点,对地铁车辆统型轴承进行了选择,并介绍了统型的130 mm(内径)×230 mm(外径)×150 mm(宽)紧凑型圆锥滚子轴承的运用优势。该统型轴承经过了充分的理论计算、试验验证和线路运用,已广泛应用于国内A、B型地铁车辆及国外动车组,速度等级涵盖80 km/h至160 km/h,轴重涵盖了14 t至19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