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地铁车辆转向架载荷测试的特点,选择了不同的滤波频率对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车辆转向架振动加速度在线试验测试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不同的被测量,分析了滤波频率对转向架荷载测试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地铁车辆转向架荷载测试的滤波和采样频率;转向架动力学试验中振动加速度采样频率不低于640Hz;构架垂向和纵向加速度滤波频率选择125~150Hz;架悬电机垂向、横向和纵向加速度滤波频率不低于250Hz。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地铁车辆转向架构架多次发生弹性振动问题,弹性振动对构架疲劳寿命的影响已引起高度关注。现对国内某型地铁车辆转向架构架动应力进行测试并对数据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得到了构架上发生弹性振动测点的动应力特点;在建立构架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了构架自由振动频率,结果表明构架实际线路运用中弹性振动频率与其某阶固有频率一致;对测试数据采用去除振动主频率的方法,得到去除弹性振动后测点的动应力时间历程及分布特性,结合雨流计数法、S-N曲线并应用Miner线性疲劳累计损伤理论,得到发生弹性振动和去除弹性振动情况下构架上不同部位测点的等效应力幅值及疲劳寿命,进而获得构架弹性振动对疲劳寿命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弹性振动后,构架局部位置疲劳寿命将大幅下降,可降至原设计寿命的1/3。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动应力测试在机车转向架安全评估方面的重要性,根据SS7D电力机车转向架的重要部件动应力测试和有限元计算结果,对转向架悬挂臂及安装座结构进行优化,确保运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城轨地铁车辆长期大负载运行对关键部件疲劳寿命的影响,文章跟踪测试了实际服役状态下某地铁车辆转向架、车体关键部位的动应力,获得了动应力幅值与列车载重变化的关系,并依据Miner线性疲劳累计损伤法则计算了各测点的每日等效应力。结果表明,车体和转向架关键部位的应力幅值与列车载重具有强关联性,构架纵梁与横梁连接焊缝和牵引拉杆座焊缝的等效应力最大值超过70 MPa,构架空气弹簧座焊缝和一系弹簧座焊缝的等效应力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文章依据刚柔耦合结构动力学理论,阐述了地铁车辆柔性车体和刚性转向架耦合模型的动力学计算以及提取车体某些具体位置振动加速度信号的过程;基于振动信号测试理论,现场测试与仿真计算同工况下的同型地铁车辆相同位置的振动加速度信号.通过将仿真结果与现场测试采集的信号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方法与结果的正确性.最后将现场测试的振动加...  相似文献   

6.
地铁ASK低频信号由于频率间隔较小,在进行高精度检测时需要采样时间较长,且计算量很大,计算时间较长,导致识别时间无法满足要求.为解决实时高精度提取地铁ASK信号低频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从频域进行频谱分析检测可兼容不同占空比信号的新方法,该方法将ZFFT技术,频率能量重心校正技术结合,有效降低了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仿真和实地测试结果均符合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ZMA120型地铁车辆转向架构架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ZMA120型地铁车辆转向架构架的设计结构,总结了其结构设计特点,并利用仿真分析、线路动应力测试和静强度与疲劳强度试验对其进行了强度校核,其合理的结构设计为城轨车辆及机车构架的开发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状态对车辆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现有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的监测与诊断存在智能化程度低、准确性差等不足。针对此不足,对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故障模型进行推导,提出一种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故障智能诊断方法。该方法根据转向架轴承径向振动加速度信号,采用小波包-包络分析和故障识别搜索算法,诊断轴承故障及故障类型。为了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设计并搭建了轴承故障诊断试验台,基于此试验台对广州地铁车辆转向架故障轴承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转向架轴承故障诊断方法能够准确识别轴承故障,为地铁车辆转向架轴承故障诊断的自动化、智能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系统分析地铁转向架在曲线通过过程中的动力学性能,以单个地铁转向架整体为研究对象,建立包含轮轨接触和各部件真实运动关系的多柔体地铁单转向架仿真模型。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设计驱动轴运动曲线来模拟真实的列车运行过程,计算其曲线通过过程的垂向、横向加速度、左右轮重以及部分关键部位的动应力。分析转向架的平稳性与稳定性,研究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基本一致。为转向架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一种更接近实际运行情况的大型多柔体动力学系统仿真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ZMAl00型地铁车辆转向架构架的结构特点,并利用仿真分析、强度试验和线路动应力测试等多种方法对构架进行了强度验证。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多种强度校核手段为构架的高可靠性提供了保障,为城轨车辆构架设计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刚柔耦合仿真的转K6转向架疲劳寿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普遍采用的转K6转向架的疲劳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即经济又能比较准确的预测货车转向架摇枕和侧架疲劳寿命的方法。首先进行准静态应力对比,然后建立转K6转向架刚柔耦合模型,以C80敞车为例,美国5级轨道不平顺作为激扰,进行动力学仿真计算。经过动应力恢复,利用B+级钢的试验S-N曲线,对铸造摇枕和侧架进行整体疲劳损伤计算,并预测转K6转向架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铁道床板隔振系统的振动特性和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通过对道床板隔振系统的动态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参数。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选取的参数范围内,其隔振系统的第一阶固有频率都在10 Hz以上,可避开车轮和车轴经过轨道扣件的频率段。如道床垫刚度取0.018 N/mm3,道床板厚度取200 mm,扣件竖向刚度取4.0 k N/mm,则隔振系统的前三阶模态频率分别为14.38Hz、14.57 Hz和16.62 Hz,均在14~17 Hz之间;而在30~35 Hz之间无振型,可有效避开转向架经过轨道扣件的频率。  相似文献   

13.
王树银 《铁道车辆》2006,44(9):19-21
对俄罗斯粘油罐车及其转向架主要技术参数与我国转K6型转向架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对比,经过现场实际测量,确认俄罗斯粘油罐车换装转K6型转向架在我国境内进行原油运输完全可行,但需对心盘连接部分、上下旁承、转向架基础制动装置等进行必要的改造。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国外重载货车典型转向架的技术特点和相应的技术措施,回顾了我国货车转向架的发展历程以及成熟的关键技术,总结了我国铁路货车转向架的技术现状。针对发展我国大轴重货车转向架的轴重、速度、车轮直径、设计原则和评价准则进行了讨论,并阐述了研发大轴重货车转向架应当关注的噪声、径向性能、模态及轮轨磨耗动态分析等研究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构架作弹性体处理时的客车系统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SIMPACK多体动力学软件中建立了完整的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其中构架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得到的结构与模态将其弹性化处理,其余主要部件如车体、轮对及轴箱等仍作为刚体处理。通过模拟计算,不仅获得了车体、轮对等刚性处理部件的振动响应,而且得到了弹性构架的结构振动特性以及构架弹性处理对系统各种安全性指标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刚性处理,弹性处理对系统垂向振动指标如构架垂向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分布、轮轨力以及脱轨系数等有较大影响,而对系统横向振动指标如构架和轮对横向加速度等影响不明显。这种研究方式使得系统动力学研究中刚体与弹性体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电动车组,轻轨车和电车动力转向架不同类型的驱动装置,针对不同驱动装置的基本原理,结构,联轴器及适用范围进行了概要说明,同时依据转向架的性能要求,简述了驱动装置选型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铁路货车承载鞍磨耗自动测试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开发了用于测量货车转8A型转向架承载鞍磨耗的测量装置,描述了测量的方法、测量机构的构成及测量过程。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的随机振动分析方法计算复杂、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采用虚拟激励法求解轨道车辆的垂向振动响应,建立某型车辆的垂向动力学模型,求解车辆的垂向振动响应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与传统求解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虚拟激励法适合于求解车辆的垂向振动响应,并且计算简单.在频域内对车辆垂向振动响应的分析表明:随着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车体、前后转向架以及一位轮对的垂向加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和振动主频均增大,轮对的垂向振动经一系悬挂传到转向架,再经二系悬挂传到车体,其振动频率f降低,振动幅值迅速减小,传到车体上时振动已变得很弱;f>5Hz时,车体、前后转向架和一位轮对垂向加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均随着一系阻尼器两端橡胶节点刚度与一系弹簧刚度比值的增大而增加,尤其是车体和前后转向架的垂向加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变化更为明显,因此降低橡胶节点的刚度有利于提高车辆运行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Resco Engineering公司研发的货车用构架式径向转向架.经AAR试验表明,与常规转向架及性能良好的转向架相比,Resco径向转向架的曲线通过能力非常优越,动力学稳定性极好.从经济效益角度,概述了采用Resco径向转向架所能产生的一系列节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转K5型转向架弹簧托板动应力进行了线路实测,编制了相对疲劳薄弱部位的动应力谱和弹簧托板的动载荷谱,采用无限寿命设计理论,利用线路实测动应力和AAR货车设计制造规范中的有关材料及接头的疲劳极限,评估了弹簧托板的疲劳强度,根据损伤等价原则,提出了实物疲劳试验加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