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铁路建设中广泛使用桩网复合地基这种地基处理型式。桩网复合地基就是以桩作为竖向增强体,以网作为水平增强体的联合型复合地基。以厦深铁路潮汕车站的深厚软土地基处理项目为例,采用有限差分数值计算软件FLAC3D,建立FLAC3D三维数值模型,对潮汕车站软土地基上的路堤填筑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设置不同桩间距、不同桩帽尺寸对比分析了桩网复合地基沉降规律。为施工期间的沉降预测及控制工后沉降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结合四川盆地北部地区特殊地质条件和软土物理力学性质,针对新建巴中~南部高速公路实际工程中不同的软基类型,运用地基沉降、深层水平位移及路堤工后沉降等监测手段对塑料排水板和碎石桩两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两种软基处理方法对地基沉降和水平位移的影响规律.监测结果表明,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地基,软土排水能力强,软土固结较快;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能有效控制地基深层水平位移值的进一步扩大.结合研究成果,提出了针对软土地基层厚度和路基填筑高度合理选择软基处理措施的办法,为软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庞锋 《路基工程》2022,(6):159-165
以某主干路改扩建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不同水位条件下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及路基填筑对既有大堤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堤在扩建工程中存在不均匀沉降,在枯水期施工时,大堤呈现向背水侧变形的趋势;当水位升高至设计洪水位17.0 m时,堤身呈现向迎水侧产生微小变形的趋势,水位升高对大堤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影响程度较小,而对水平位移影响较大,但水平变形较小;水泥土搅拌桩法对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较为显著,且施工过程对大堤扰动较小,有效限制了大堤的水平位移,保证大堤在水位变化下地基处理与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沪通铁路Ⅵ标段工程为依托,通过ANSYS数值模拟软土路基路堤分层填筑,分析在分层填筑过程中的沉降规律,并在软土路基路堤分层填筑过程中,严格监测路基的沉降和变形。研究结果表明:软土路基路堤在分层填筑过程中,路堤中线地表处的沉降量最大,然后向两侧逐渐减小,横向影响范围主要为路基底面宽度;分层填筑过程中,路堤中心最大沉降量为9.20 mm/d,边桩最大水平位移为0.53 mm/d,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软土地基路堤施工时路基的变形特性,以九江绕城高速公路A1标段经桩网复合结构处理的深厚软基试验段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此进行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路基表面与桩体沉降随距路基中心距离增大而减小,路基表面水平位移随距路基中心距离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最大水平位移位置随填土高度的增加向路基中心方向偏移,填筑结束时在距坡脚3 m处附近;桩网复合地基能较显著控制路堤填筑时路基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6.
李世昌  余飞  郭建华 《公路》2021,(1):37-43
为保证地基稳定,分5级填筑软土地基路堤。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每级路堤荷载下软土地基最大地表沉降位移和最大侧向位移分别发生在路堤中心处地基表面和路堤坡脚下某一深度。在路堤下布置剖面沉降管,在路堤坡脚处布置水平测斜仪,获取软土地基变形。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运用双曲线沉降预测法求得路堤填筑各级沉降期的最优时长,并计算路堤中心地表日最大沉降位移和坡脚处地基日最大水平位移,多指标控制路堤各阶段填筑进度,合理安排施工。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利用复合地基桩间软土的强度增长,对超软弱土地区中快速完成高填土路基的填筑提供一种新的软基处理方法,采用带排水功能的半刚性桩进行软基处理,通过对水泥砂浆的配合比、土工布的透水性及隔离固体颗粒特征等桩体材料试验,在地面上及地下分别进行试桩,以研究材料成桩后水泥砂浆的凝固特征、桩体强度特征及抗弯折性能。借助南沙公检法配套市政道路滑塌区软土中完成填土高度约10 m的路基填筑的实施案例,通过施工过程中软土的侧向位移、沉降、孔隙水压力及土压力监测,软土的原位测试及桩的检测等试验数据,分析路基填筑完成后的软基处理效果,并根据桩的承载力检测及桩土应力比监测初步探索其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带排水功能的半刚性桩可加快路基的填筑,从而加速软土的强度增长及缩短软基的工后沉降时间;带排水功能的半刚性桩在凝固过程中,水泥与砂表现出明显的分选性,桩周水泥含量显著增多,桩体径向抗压强度逐渐增大,桩体表现出类似刚性桩的特征;桩周土工布发挥了明显的排水固结作用,使软基发生了较大的沉降,桩周软土强度显著增长,提高了桩周摩阻力,并充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能力,且桩能较好适应软土的大沉降变形,桩体表现出类似柔性桩的特征;按现行的复合地基设计理论,其承载力无法满足填土荷载的要求,而采用软基的沉降及稳定性进行设计更为合适;研究为探索复合地基设计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依托广州南沙地区道路工程地基处理试验,通过对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区的地基表层沉降、地表水平位移、分层沉降和深层水平位移的荷载-时间关系进行分析,认为路基范围地基固结均匀,整体上呈现出预压前期沉降速率大、固结效果显著,后期沉降速率减缓、沉降逐步收敛的态势;适当的堆载可以减弱或抵消真空引起的水平位移,减小地基处理引起地表变形范围,分层堆载对水平位移的影响深度大于真空荷载;分层沉降量和分层压缩量均从地表向下呈指数型衰减,地基沉降主要发生在软土的中上部,与深处相比中上部地基需要较长的固结时间,加强对中上部软土层的处理,对使用荷载填筑后短时间内发生的较大"工后沉降"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结合宁淮高速公路南京段河漫滩相软土地基2年多的沉降观测资料,分析了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沉降变形规律。分析表明:搅拌桩加固的河漫滩相软土地基填筑期沉降与填土高度近似成线性关系;预压期沉降速率收敛很快;地基沉降符合双曲线型规律,最终沉降可以采用双曲线法预测。  相似文献   

10.
夏海  潘胜 《公路与汽运》2011,(3):105-109
软基上修筑路堤,变形问题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其中侧向变形问题尤为复杂.文中针对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地基的侧向变形,建立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土路基的简化地基模型,采用一级逐渐加荷法施加路基填筑过程荷载,分4级填筑,每级2 m;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对塑料排水板处理软基加栽过程中的地基土侧向位移进行分析,研究了填筑高度、软土...  相似文献   

11.
软土路基侧向变形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软土地区修筑公路,从路基沉降和施工中稳定控制两方面考虑,地基侧向变形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影响软土路基侧向变形的主要因素有:地基处理型式、土层结构、软土厚度和路堤高度。本文分析这4个影响因素变化时所对应的软土路基侧向变形特点,比较它们各自的地基侧向变形-时间-深度曲线形态、侧向变形大小、最大侧向变形发生位置以及地基中某点侧向变形收敛速率,并对这一系列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得出一些区域性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求得塑料排水板在不同布置方式和打设密度下土体固结速度的变化规律,对加固模型进行简化,由几何关系确定塑料排水板理论上存在的3种布置方式;根据水的渗透原理确定3种布置方式下单根塑料排水板影响区域形状,并在相同打设密度的前提下计算得出各影响区域边长之间的关系;在给定的计算条件下,推导出3种布置方式下平均固结度计算式。结果表明,梅花形方式布置时在加固后期的固结速度要快于正方形和正六边形方式布置时的固结速度,但在加固早期固结速度却要慢于后2种布置方式下的固结速度。  相似文献   

13.
对高铁站场咽喉区深厚软土大面积堆载预压下复合地基的工程力学与变形特性开展现场试验研究,分析不同位置和深度的超孔隙水压力、沉降变形以及桩土应力等参数随时间和填土高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高铁站场咽喉区复合地基内的超孔隙水压力随着荷载增加而增大,达到峰值后,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消散,其变化略滞后于荷载的变化;超孔隙水压力的最大值出现在下卧层上部,此处附加应力也较大;在下卧层中,随着深度增加,超孔隙水压力逐渐减小。2)高铁站场咽喉区复合地基由路堤中心向外,桩应力、桩间土应力及桩土应力比总体呈减小趋势。在路堤填筑和预压中,站场咽喉区复合地基桩间土应力向桩传递,桩间土应力逐渐减少,桩顶应力逐渐增大,并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湖南某高速公路膨胀土变形特征相关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建普  李献民  王永和 《公路》2003,(4):114-118
通过室内大量膨胀土试验,对湖南某高速公路3种膨胀土击实土样的变形特征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膨胀土,其膨胀力和膨胀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土的含水量和干密度;根据试验数据进行半对数线性回归分析,线性相关显著;同时对膨胀土的变形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为膨胀土路堤的设计及膨胀土地基处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土体小应变研究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概述,指出土体小应变特性对岩土工程的重要性。通过高精度的三轴试验装置,完整地测试了上海软粘土在典型应力路径条件下的土体小应变刚度曲线,表明上海软土具有明显的小应变特性。其研究意义在于为上海等软土地区城市地铁基坑、隧道工程和桩基工程的变形分析参数的进一步合理选取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路堤软土地基变形性状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林育梁  叶朝良 《公路》2002,(12):35-40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路堤下软土地基的变形特性进行研究 ,探讨了软土层的厚度、荷载大小和加荷速率以及软土层的倾斜等因素对软土地基的侧向变形和竖向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工程实践意义的结论 ,例如 ,试验表明荷载作用下均质软土地基的最大侧向位移一般发生在软土厚度的 0 .2~ 0 .3倍深度处 ,因而施工中以地表观测桩观测的侧向位移来控制施工过程的稳定性的做法值得商榷 ;软土地基发生早期破坏时 ,仍然能承受较大的外加荷载 ,对周围土体的强度提高有利 ,为在软土地基上进行“促动法”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吴林  罗禄森  曹彧  胖涛 《路基工程》2017,(2):188-191
软土地层盾构隧道与邻近建筑物会因近接施工使二者之间互相产生附加变形,对隧道及建筑物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以温州市域铁路温南区间拟建盾构隧道近接穿越龙湾区瑶溪北片生活区工程为依托,采用二维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方法对相互邻近区间隧道和建筑物基础在不同建设顺序下引起的结构附加变形和内力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盾构区间隧道建设完成后,再进行邻近的建筑物基础施工,能相应降低近接施工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小附加变形。  相似文献   

18.
孙九春  白廷辉 《隧道建设》2019,39(Z2):308-317
在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的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变形稍大就会对临近建(构)筑物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基坑变形的因素众多,但诸如结构刚度、支撑布置(道数与间距)等因素在设计阶段已确定,施工过程中可调控的因素较少。从支撑轴力与软土流变的角度, 探讨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侧向变形的控制方法。从软土地铁深基坑支护体系的力学特点出发,系统研究该体系的力学状态和作用机制,针对基坑开挖过程中无支撑暴露/ 有支撑暴露不同情况提出围护结构侧向变形控制方法。同时,结合实际工程,对该控制方法进行具体的施工应用研究。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地铁深基坑围护侧向变形控制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魏纲  姚王晶  许斌  石长江  傅翼  王哲 《隧道建设》2018,38(7):1123-1130
软土地区的浅埋隧道由于土层软弱,易产生较大变形和坍塌。为解决隧道开挖时的围岩变形及开挖工法选择问题,依托紫之隧道第1标段暗挖段工程,对洞内拱顶沉降、拱腰收敛和仰拱隆起进行实测,对实测数据的规律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CRD工法在淤泥质软土中与四台阶法在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测得的拱顶沉降都较大; 2)拆除隧道支撑会引起较大的拱顶沉降,其比例占总拱顶沉降的14.63%; 3)隧道在淤泥质软土中开挖时会发生椭圆化变形,二次衬砌完成后,由于隧道基底承载力不足,隧道产生了整体沉降; 4)降雨会使上部土体超载,并弱化围岩的强度,导致拱顶沉降加大; 5)土质条件与施工工法的变化都会明显影响拱顶沉降,在隧道变形要求严格的区域或淤泥质软土中,采用CRD工法开挖风险仍较大。  相似文献   

20.
以国道G318邛崃至名山高速公路为依托,介绍特殊地基如软土、膨胀土及高液限粘性土等的治理原理和处治措施。实践表明,邛名高速公路特殊地基治理方案技术可行,可有效解决地基沉降问题,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