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BT项目动作形式作为项目建设管理的一种方式,逐步大量地引入到公路、城市桥梁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来。公用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的载体以及社会经济增长重要条件,其建设的情况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该文就BT模式在城市桥梁项目中的应用,作一些浅显的分析,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将期权从金融领域引入到实物投资领域,并结合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特点,分析了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实物期权特性,说明应用实物期权方法进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分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分析比较实物期权方法和DCF法,阐释了实物期权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中外公路》2005,25(5):146-146
据美国《公共道路》杂志报道,美国得克萨斯运输部采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构件进行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修复工程,并发现该技术是快速修复、敷设路面的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融资代建制模式的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出发,运用"项目过程+项目成果"的项目绩效评价思路,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适合融资代建制项目的绩效评价模型,结合安徽省某高新技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5.
蒋文智 《公路》2002,(3):102-104
结合当前公路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施工企业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特点,尝试建立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的施工企业积分制度,并从质量违规处罚易于操作的角度出发,提出施工企业积分制度的主要实施办法和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内容,开拓一种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行公路项目经济效益核算内容只计量了节约效益的情况,提出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要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进行考虑,还应计量产出效益。分析现行公路项目核算内容界定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选取的识别角度存在偏差。公路项目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运输,从公路项目满足运输需求的角度,识别公路项目国民经济效益核算内容会更合理。提出以公路基础设施为条件,在有效满足运输需求及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而给整个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都应识别为公路项目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对基础设施建设造价进行全过程管理的意义。运用工程项目造价全过程管理理论,即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造价进行全过程管理,并且详细分析了从项目的前期决策阶段到项目的实施阶段进行造价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杨涛 《公路》2023,(12):269-275
随着公路建设的深入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人们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已从基本的功能需求,提升到了审美需求,民族地域旅游公路作为交通旅游公共产品的作用日渐显现,已经从基础保障设施转化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和文化承载属性,特别是公路中的控制性工程,如桥梁、隧道等,对行驶在公路上的驾乘人员,有着主动或者是被动的视觉冲击,提供便捷通行的同时还形成美的心理感受,欣赏沿途风景和感受民族地域文化的魅力。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如桥梁、隧道、服务区、人行天桥、沿线景观设计,从形态结构、民族文化、色彩心理学等方面入手,创造性地提出工程美学的审美途径,从自然、统筹、和谐、印象、对比、寓意、古法7个方面进行美学研究分析,为民族地域修建公路,实践“工程美学”理念,提供一些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9.
城市更新是新时期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新型街道设计理念开始在中国受到关注。以特色街巷青岛路为例,分析了项目的建设背景,结合街道现状,剖析了街道的特点和典型问题。从历史文化保护、公共空间提质、基础设施优化等角度,介绍了历史风貌区特色街道改造经验,并提出了关于历史风貌区街道更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上海公路》2013,(1):I0001-I0001
2月20日,从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会议上获悉,去年全市重大工程全年完成投资超过1200亿元。今年将在全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继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发挥重大工程项目的带动作用,加强项目储备、前期推进和文明施工管理。全年安排重大工程正式项目80余项、投资与上年基本持平。重点推进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越江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村庄改造、农村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则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交通荷载作用下旧沥青路面裂缝对加铺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有限元对不同裂缝宽度、不同荷载作用位置、不同轴载等对加铺层中应力分布以及计算点位应力值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发现考虑裂缝时加铺层中的计算点位的应力值均比不考虑裂缝时大;随着荷载位置的变化,简化模型中的最大拉应力和剪应力的作用位置逐渐从模型中下部转移到加铺层底和加铺层中,应力值也随之发生大幅度增加;交通荷载作用下横向裂缝对加铺层的影响远远超过纵向裂缝。这表明在进行加铺层设计时不仅仅要考虑旧路面的剩余模量,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裂缝对加铺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可变情报板(交通诱导屏)在交通信息发布、交通诱导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满足公众对交通诱导信息的需求,可变情报板的布局应得到进一步的合理规划。根据聚类分析和室外屏选址的基本原理,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室外屏选址理论,借助Excel强大的统计功能,该理论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旭华  孙优贤 《公路》2005,(8):114-118
提出一种基于ART2伸经网络的高速公路交通事件自动检测的新算法。该算法利用高速公路交通流模型和ART2神经网络分别作观测器和分类器。观测器估计的数据和实际交通数据进行比较,得到残差序列;利用ART2神经网络对残差序列进行分类,以区分不同交通状态下的交通信息,达到检测交通事件的目的。本算法不但可以识别已知的交通事件类型。还可以识别未知的或从未出现过的交通事件类型,是一个可以边工作、边学习的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4.
行人交通违规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研究了行人违规交通行为的动因。通过调查问卷,探讨了态度、主观规范、认知行为控制对行人违规交通行为的影响,构建了最佳行人违规行为模式。研究表明,受访者认为违规行为是方便的、低危险的,40.2%的人有从事违规行为的意愿,说明我国目前民众对违规行为存在侥幸心理;在主观规范上,大部分的受访者认识到违规行为是不应该的,但同时有5成的受访者表示实际有需要行使违规交通行为,说明我国目前的行人交通设施存在着不完善与不合理的地方;在认知行为控制上,调查表明,虽然外界促使行人违规的诱惑较多,加强管理还是可以避免违规行为的。最后,提出了行人交通安全的改善措施,即提高行人的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常识,加强对行人交通安全的管理,以及从系统和网络的角度完善行人安全设施的设置和管理等。  相似文献   

15.
曾顺民 《上海汽车》2006,(10):41-43
对道路交通事故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研究交通事故的人—车—环境的特性、交通事故的发生规律与影响因素,对预防和减少事故伤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介绍的是同济大学在上海嘉定区建立的道路交通事故信息采集系统尝试,及事故再现分析的主要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6.
以桥梁设计理论、有限元法分析技术为理论基础,对国内一座部分斜拉桥的静载试验进行了研究。通过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桥在试验荷载作用下主梁实测最大挠度值、塔顶最大水平位移值、最大索力值和最大应变值均小于理论计算值,在各个工况荷载作用下,实测残余挠度值与残余应变值较小,表明结构具有良好的变形恢复能力,桥梁结构性能良好。本次试验可为同类桥梁结构的设计和检测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事件检测是交通管理与控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将交通流动态预测与事件检测相结合,探讨了基于偏差分析的事件识别方法。该方法对3个主要的交通流参数,交通量、地点车速和时间占有率进行动态预测,对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了事件检测的具体步骤和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模型。该方法不受检测路段具体位置和时间的限制,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和较小的误报率,有助于管理人员制定决策。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对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状态进行评价显得十分重要。立足于城市道路交通状态和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用户功能需求分析,设计了北京市区域交通状态和服务水平评价系统的功能结构和网络结构。该系统运行以来,不断整合现有交通流数据,实现了对城市道路路段、区域交通状态和服务水平的实时监测和评价,为交管部门制定合理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短时交通流预测在城市交通控制和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很多预测模型均假定模型的参数是不随时间变化的,这与实际不符,从而影响了预测的精度。本文提出采用多层建模与灰色建模的综合方法预测短时交通流。该方法把预测问题分为两部分:一是预测模型参数的预测;二是根据参数预测值的交通流预测。其中,对模型参数运用灰色理论预测方法。实例分析表明,本方法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节能坡的节能原理和不同工况的分析研究,提出节能坡的合理设置位置,坡段长度,坡度值等建议,有效地降低轨道交通牵引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