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深入研究和刻画城市机、非车道间无硬隔离路段处较为常见的混行现象,针对车辆在不同速度下导致道路空间发生横向伸缩的效应,建立一种以元胞自动机为基础的耦合模型,元胞空间实际容量根据交通条件伸缩变化。针对机动车流引入了加速受限、主动减速等规则;为非机动车流设计了舒适驾驶空间、换道规则。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机非混行路段交通流的特性和道路横向空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模型可推导出非机动车饱和流相位在机非混行路段对应密度范围扩大;非机动车流在拥堵流相位中,机动车流对非机动车流的影响表现出差异性;较真实地反映了骑行者寻求安全、舒适的驾驶空间;机动车中等密度下对横向扩张效应影响较为明显;横向压缩效应的发生较符合交通流基本规律;机动车道混行交通产生的偏析现象是非机动车主导,偏析效应会随着非机动车换道概率的降低和密度的上升而加强,并加剧道路拥堵。因此在混合交通流的建模当中,考虑道路横向空间实际容量以及造成其变化的因素,是能够较真实地体现机非干扰的,从而使得模型更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2.
人非共板断面通过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高差进行分离,减少机非碰撞的交通事故;避免非机动车对机动车通行的影响,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人非冲突予盾增加,非机动车频繁起伏,舒适性下降等问题;结合道路红线宽度、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组织等因素,研究人非共板断面在路段及交叉口范围的交通模式,从而分析总结人非共板断面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道路中机非混行路段,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可能发生相互干扰问题,在实测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生存分析的模型,利用非参数法对机非干扰行为进行建模分析.结果显示,当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道路宽度、交通流量等条件相同时,机动车驾驶员比非机动车骑行人对距离更为敏感,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量大,非机动车速度较高,机动车速度较低,干扰距离较小;反之,干扰距离较大.结果为不同情况下机非干扰行为评价、机非隔离设施的设置、交通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信号交叉口右转机动车与行人和非机动车冲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未设置右转专用相位的信号灯控制道路交叉口右转机动车流与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冲突行为,包括冲突数据的采集和提取、右转车流受到干扰前后速度与过街时间对比分析以及机非冲突速度-距离模型。以现实交通数据为基础,通过软件提取右转机动车与行人和非机动车冲突数据,建立标准统一的冲突数据库,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右转车流正常行驶状态和受到干扰情况下通过道路交叉口时的车速和过街时间,并建立右转车辆距离机非冲突点不同位置时所对应不同速度的统计模型。研究结果对右转专用相位设立标准的建立和相应信号配时方案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机动车行人冲突分析的右转专用相位设置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缓解右转机动车和行人冲交,提出一种解决方案是在信号灯控制道路交叉口引入右转专用相位.为了评估设置右转专用相位的有效性,首先通过视频数据深入分析了右转机动车在交叉口与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冲突;结合所分析出的冲突特征设计仿真模型后基于仿真结果比较和研究不同右转专用相位配时方案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右转专用相位的设置是否能够提高通行效率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例如机非冲突概率、右转机动车到达率和右转车辆过街时间,同时给出了设置右转专用相位的关键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6.
机动车流的速度分布是度量路段交通状况的重要指标.在提取和分析大量机非混行路段交通数据的基础上,给出了非机动车摩擦干扰对路段机动车流速度分布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机动车在交通流量较低(密度不大),非机动车在交通流量较高(密度较大)时,无干扰和有干扰情况下机动车流速度分布可以分别用对数logistic分布和logistic分布在来描述.这一结果将用于机非混行路段的车辆通行能力分析和相关控制策略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7.
准确识别非机动车道内的交通冲突事件既是量化评价非机动车道安全水平的基础,也是剖析与理解非机动车道内运行风险产生与发展过程的重要前提.基于轨迹的交通冲突识别与分析技术已被运用于城市交叉口处机动车之间以及机非之间的交互安全分析,但目前鲜有聚焦非机动车道场景内交通冲突事件的分析方法.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个体的(Agent...  相似文献   

8.
基于道路交通环境的非机动车骑行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路段非机动车服务水平评价及骑行环境改善,以道路交通环境为基础,研究非机动车骑行行为特征是十分必要的.以机非实体隔离、未施划人行横道的非机动车专用道为研究对象,在骑行行为特征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具有不同道路交通环境的典型路段采集非机动车骑行行为信息,应用二维运动图像解析技术与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速度、加减速度、加速度变化率、横向偏移率等骑行行为特征,剖析不同道路交通环境下骑行行为特征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建立基于道路交通环境的非机动车骑行行为特征模型.通过模型精度分析,证明基于道路交通环境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对非机动车骑行行为特征的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交叉口区域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发生冲突时的特性,通过视频拍摄,利用George软件提取车辆轨迹,归纳机非冲突时4种典型的避让行为,结合轨迹数据计算冲突指标,利用TTC来判定机非冲突严重性。结果表明,0TTC≤0.9s时为严重冲突,0.9s≤TTC1.9s时为一般冲突,当TTC1.9s时可以认为不构成机非冲突。  相似文献   

10.
结合北京市三环辅路慢行系统整治工程,选取两处典型的T型交叉口对2种渠化方案整治实施前后进行对比分析,以非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侵占机动车道比率、非机动车违章左转交通量3个指标定量描述T型交叉口的交通运行情况及特征,分析渠化措施对交叉口交通运行的效果.结果显示:自行车道出入口彩铺块相对连续的自行车道彩铺设置更能明确地指引非机动车行驶路径,且也更经济;机非隔离护栏的设置能大幅降低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相互干扰,非机动车侵占机动车道比率分别下降了29.2%、9.4%;在自行车交通量上升的情况下,彩铺无法起到诱导自行车二次过街的作用,左转非机动车侵占率分别上升49.8%、49.5%,需进一步增设非机动车禁驶区标线.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右转机动车冲突类型的基础上,通过仿真方法得出右转机动车平均延误随机非流量的增大跳跃增加以及在跳跃点处机非流量呈线性关系。分别改变交叉口绿信比和非机动车道宽度此线性关系仍然存在。以跳跃发生点处的曲线作为交通控制的临界条件,提出滞后放行时间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交叉口进行仿真验证,得出临界流量条件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为剖析不同因素对非机动车流膨胀程度影响的差异性,文章利用广义有序logit模型,选取直行非机动车流膨胀宽度为因变量,右转机动车交通量、左转非机动车比例、直行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交通量、电动自行车比例等9个因素为自变量,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直行非机动车流膨胀宽度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右转机动车交通量、直行行人交通量增加会不同程度降低非机动车流膨胀发生的概率,而左转非机动车比例、直行非机动车交通量、电动自行车比例变大会加剧膨胀程度;机非隔离形式、非机动车道宽度等变量对不同膨胀程度等级的影响存在差异。基于模型回归及边际效应计算结果,提出了改善非机动车膨胀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进出城市路外停车场的停放车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车辆在进入停车场的过程中所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将其行驶时间定义为穿越等待时间与穿越行驶时间。首先,通过理论分析与实测数据,根据非机动车流的不同群间隙大小,构建了穿越等待时间的计算模型;然后,基于出入口处的道路条件、停放车辆尺寸和非机动车流的群间隙特性,构建了穿越行驶时间的计算模型,并以南京某停车场的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最后,基于车辆停车率的实测数据,对不同非机动车道宽度与非机动车流量组合条件下的穿越时间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主要结论有:相对于非机动车道宽度而言,穿越时间受非机动车流量大小的影响更为明显;在相同的非机动车流量下,当车道越宽时,非机动车的行驶空间越大,行驶路径选择的自由度越高,此时对停放车辆的干扰越小,特别是当非机动车道宽度大于6 m时,穿越时间受其影响变化较小;穿越时间的变化与非机动车道宽度成反比,当车道越窄时则自由度降低,对停放车辆的干扰增大,特别是当非机动车道宽度小于5 m时,穿越时间受其影响变化显著。文中相关研究结论对于优化城市路外停车场出入口的交通组织与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内大型医院机动车出入口往往由于车流量大,出入随意给相邻城市干道带来交通混乱等问题,利用信号联动控制为解决医院出入口交通组织问题提供新的手段,通过构建医院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节点的联动框架,设计相邻节点的最佳周期来提高整体交通效率.以福建省晋江市中心医院为例,通过VISSIM微观仿真模拟医院出入口与节点信号灯联动控制,仿真结果显示医院出入口及路段车辆的平均延误时间减少13.28%.证明信号联动控制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型医院出入口交通组织难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直行自行车与右转和左转机动车之间的冲突规律,采用冲突区占有率方法,研究了直行自行车对机动车饱和流率的修正系数,建立了直行自行车与右转机动车对冲突区占有率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直行自行车对冲突区的占有率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进而标定了其对机动车饱和流率的影响系数。针对左转机动车,通过分析车流运行特性和通行规则,建立了直行机动车对冲突区的占有率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标定了直行自行车对左转机动车饱和流率的修正系数。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机非混行条件下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和信号配时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交通问题受到了国内外专家们的重视,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交通流模型,其中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otmation,CA)交通流模型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通常在元胞自动机模型中并没有考虑非机动车,然而机、非混合路段在我国大量存在.文中提出的机非混合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了3种车辆(长车、短车、非机动车)在混合路段上的运行,分别对3种车辆在不同密度、混合比例的情况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最后对运行的数值结果进行分析.该模型能够更加合理的描述机、非混合道路上车辆运行的状况,并且更加符合我国交通流中大量非机动车存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城市道路交叉口中人车混行现象,综合考虑效率与安全两方面因素,选取延误成本和冲突成本分别作为效率与安全的评价指标,构建有(无)行人专用相位信号控制模式的交叉口运行成本模型.模型的延误成本中,行人和非机动车延误考虑了信号延误、冲突延误以及绕行延误;冲突成本则基于交通冲突理论,以车头时距判断机动车与行人和非机动车是否发生冲突为指标,并根据机动车及行人和非机动车达到分布确定冲突概率.最后,通过北京市四道口交叉口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并基于遗传算法求得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中行人专用相位设置的阈值在750~900人/h浮动,随着车流量的增长,行人专用相位的设置对行人流量的要求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为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保障行人及非机动车安全、舒适、方便、尊严的出行.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交通事故卷宗、交通事故视频信息数据,研究机非混行交通环境下典型交通事故形态,构建了面向机非混行交通环境下的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场景,旨在针对我国较为特殊的机非混行环境下的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场景及测试评价方法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分析了自动驾驶测试场景的构建需求,建立交通事故数据筛选标准,得到133例可用于构建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场景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数据集;其次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行驶要求,对133例交通事故的发生地点、车辆行为、道路类型、环境光线等方面进行解构分析;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建立了5类典型的自动驾驶测试场景模型,并分析了不同场景模型的关键要素,为实际道路测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机动车流和非机动车流在交叉口交通信号灯影响下的过街跟驰情况,文章对西安市南稍门十字以及小寨十字进行了观测与记录,采用录制视频的方式,观测了在一个交通信号灯周期内车流的过街跟驰情况,采集并分析数据后,针对机动车流的跟驰行为构建了基于安全距离的跟驰模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交叉口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过街行为受行人和机动车流影响较大,转向车流与直行的车流也会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违反让车规定①不让非机动车先行。机动车右转弯遇直行的非机动车时,应让非机动车先行。有的机动车驾驶员急于抢在非机动车前先行右转弯,妨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结果造成事故。②有的驾驶员在驶入或驶出非机动车道时尚能注意避让非机动车,但在机动车辆受阻路段与非机动车混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