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丰元  周一鸣 《汽车工程》1997,19(6):357-362
根据车辆自动引导系统在车辆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开展了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车辆有线引导的基础研究,描述了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主要功能,分析了影响视觉输入的各项基本因素。根据哈夫(Hough)变换的基本原理,设计了引导路线检测的算法,通过典型引导路线特征图象的试验分析,验证了算法对直线特征的检测性能、对复杂背景下直线检测的可靠性和对实际道路中的中心引导线检测的有效性。分析了控制模型中实用视觉系统检测  相似文献   

2.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8月31日表示,它们目前正在研制一种防止酒后驾驶的装置,一旦检测到司机身体里的酒精含量较高,该装置就会自动锁住汽车的发动机。公司在—份声明中介绍说,这个系统包括一个微型酒精浓度测定器和一个数码相机,用于检测酒精含量并拍下司机的脸部以确定身份。  相似文献   

3.
现有检测索塔和斜拉索质量状况的方法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等特点,结合港珠澳大桥工程的江海直达船航道桥和九洲航道桥,运用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的数字红外成像系统和光学摄像机首次对海上环境的桥塔和拉索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考虑到无人机搭载光学摄像及红外成像的飞行检测系统在国内尚未形成商用产品,且该技术首先要求无人机在海上五六级大风的环境下能稳定地飞行,检测过程中实时观察、保存测试图像,后期分析时需对现场测试的海量图像进行有效处理与分析。通过集成现有技术开发了飞行检测系统,利用光学相机和红外成像仪的成像技术及图像分割、识别技术,完成了2座斜拉桥的索塔和斜拉索质量的现场检测,并基于Lab VIEW对现场测试的海量光学图像和红外图像进行智能识别和分析,实现了对缺陷的识别与定位。检测结果表明,未见索塔和斜拉索的明显表观病害和内部缺陷。仅搭载光学摄像机的无人机应用于索塔、斜拉索的质量检测,不能满足检测的全面性要求。搭载红外仪和光学相机的无人机检测系统检测范围全面、效率高和费用低,同时光学图像+红外图像的综合性检测结果能识别拉索表观及其内部隐含缺陷,该技术为塔索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检测方式,对提高塔索的养护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专业的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现状,设计了一个智能交通工程领域的综合性实验系统。该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使用红外光电传感器采集客车上下车人数并实时显示在中文液晶屏上,当客车发生超载情况时,通过中国移动通信网络向管辖交警无线发送预警短信,并在客车现场进行语音提示司机。通过该实验学生能够很好的学习单片机软硬件设计并应用于所学交通运输专业场合,达到了以应用型为目标的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5.
沥青指纹识别快速检测系统是一种快速检测到场沥青红外光谱,鉴别其所属品牌的沥青质量控制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对每车到场沥青进行快速检测,实时动态监控沥青质量。文章详细介绍了沥青指纹识别快速检测系统在临渭项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红外热辐射原理,研发出对混凝土结构主动激励、红外成像采集、红外图像处理分析等设备和系统,并进行了桥梁结构内部空洞病害类等缺陷检测的模型试件试验及公路桥梁实桥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通过接收来自混凝土表面的热辐射值,可以对其结构内部的缺陷状态作出基本判断。但混凝土结构在无主动激励时,其周围介质的温度差值较小,红外图像不会反映出内部缺陷状态;在对混凝土进行人为主动激励的条件下,结构内部缺陷介质的影响使其产生温度场发生变化,通过自主研发的数字热红外成像仪,采集获得了混凝土表面温度场分布的热像图谱,从而实现混凝土内部缺陷识别判定,不但完成了主动激励的混凝土结构模型试件的试验工作,还成功应用于运营桥梁结构体的缺陷检测工作;采集到桥梁结构表面非常清晰的温度场图谱,实现了对桥梁结构混凝土内部空洞类等缺陷的有效检测和识别。并对内部设有缺陷的模型试件试验及已运营的实桥检测试验对比、分析验证了主动激励红外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成功攻克了快速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病害识别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对沥青路面透水性红外检测系统的检测原理、评价方法进行介绍,结合高速公路检测案例,依据沥青路面透水性红外检测结果,对路段进行路面透水性评价,确定检测路段透水区域的比例和位置,同时采用目前规范中的渗水检测方法对不同透水等级的路面进行验证,最终根据检测结果提出建议养护方案。  相似文献   

8.
列车司机疲劳驾驶严重威胁列车行车安全.为弥补人眼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1种基于头部姿态特征的列车司机疲劳驾驶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AdaBoost算法检测人脸区域,然后采用Camshift算法对人脸进行跟踪,并对人脸的旋转角度进行计算,得出其旋转角速度以及旋转角加速度,最后根据其头部的倾斜角度以及旋转角速度综合判断列车司机的疲劳状态.建立了头部旋转物理模型,得到头部自由旋转时角速度与角加速度随旋转角度的变化曲线.在上述方法的研究基础上,研发了1个基于头部偏转情况判断疲劳驾驶的系统.该方法的疲劳检测成功率为87.5%,但其只能对头部缓慢倾斜和头部突然向两侧倾斜这2种疲态状态进行报警,尚不能对打呵欠、低头、闭眼等其他疲劳状态做出反应,需与其他检测方式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9.
据悉,德国高速公路部分路段采用智能速度指导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灵活调整最高限速,使事故发生率降低了30%。该系统通过摄像头观察路况和车流量,然后分析计算出最合理的最高时速并及时通过电子显示牌告知司机,从而达到降低事故率、减少甚至避免堵车等目的。  相似文献   

10.
电子制动系统及其扩展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已经和即将在欧洲市场上的出现的一些轿车制动装置中的电子控制系统作一介绍,这些系统帮助司机执行“控制任务”,即利用电子元件及相应控制软件,通过发动机管理,制动和转向等的自动切入对车辆进行稳定性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专用汽车》2005,(2):31-31
由于卡车高度高,司机往往看不清前面行人,容易发生事故。为此,三菱扶桑公司开发一种为卡车和其它商用车使用的针对行人的防撞系统。该系统的中央控制器的数据库巳存有约一万个人体外型数据,车前端使用一对摄像机来捕获车前物体的影像与数据库的人体外型数据进行对比,以分辩车前的物体,并自动计算出行人与车之间的距离,对司机发出警报。  相似文献   

12.
仿真训练器在培训人员,提高其技能和处理故障的能力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中介绍Microsoft提出的系统平台策略COM+技术,在COM+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仿真训练器系统架构的实现方案,并对仿真训练器系统分布式应用及远程培训的Web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章着重讨论了高速电磁铁性能检测实验台软件的一些开发经验,即如何利用VC++的对话框资源实现在对话框窗口绘图并建立自己的坐标系统,介绍了Windows所定义的8种映射方式,并列出了所开发软件的部分源代码。  相似文献   

14.
电助力转向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电助力转向系统得到发展,并已用于产品车上。系统中的CPU对输入的车速及转向扭矩信号进行计算,控制驱动电机辅助司机转向,该文中将描述整个系统,着重描述系统的将来,主要元件及所希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沥青质量是决定高速公路路面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广东地区基质沥青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下面层,SBS改性沥青主要应用于中、上面层。利用沥青指纹识别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在施工现场对基质沥青的纯度和SBS改性沥青改性剂的含量进行有效控制。工程现场常用的SBS含量检测方法主要为红外光谱法,系统梳理了近年来红外光谱技术在SBS改性沥青改性剂含量测定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沥青指纹识别快速检测技术,在某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对基质沥青的纯度、SBS改性沥青改性剂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16.
首先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得知沥青混合料试件表面温度同其透水性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证明可以通过红外技术开发沥青路面透水性检测仪。然后开发出一种能够快速、连续检测沥青路面的红外测温仪及相应的软件系统,其检测速度可达100 km·h~(-1)。最后通过对已通车的不同沥青路面检测,并与规范中采用的渗水仪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制定出利用沥青路面透水性红外检测仪检测透水性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龚雨楠 《汽车情报》2006,(27):36-36
一、“省油重卡”继续热销重卡市场 我们看看下面用户的收益模型:用户收益:总收入-变动费用-固定费用;变动费用=油耗+过桥过路费+司机费用+维修保养费+治超罚款+误工费+事故处理费+其他零星费用;固定费用:折旧+养路费+保险费+车辆年审费+其他费用;根据用户收益模型可知道,用户收益的高低实质上决定于总收入和变动费用两个指标,总收入的提高主要依靠货运量来保证的;在变动费用模型中,主要是依靠油耗来降低单位成本。  相似文献   

18.
何京 《天津汽车》2004,(1):38-40
曼内斯曼VDO公司推出的设有独立部件和各种功能的组合仪表系统,指明了未来“司机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例如,仪表以液晶显示器为基础,车内通讯系统则与互联网相连,而乘员室内各操纵件则通过语音来进行控制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单线圈的车速检测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基于环形线圈车速检测的基本原理、目前利用单线圈检测量进行车速估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单线圈进行车速实时检测的算法,并设计了一套基于单线圈的车速检测系统,通过采集系统在实验中的数据,运用Matlab6.5对该检测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算法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无人驾驶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测距装置层出不穷。目前,车辆的测距主要有四种方法:毫米波雷达测距、成像系统测距、激光测距、超声波测距。毫米波雷达的电磁干扰和成像系统的成本很高,很难在车辆上推广。激光测距时间短、测量范围大、精度高,能够满足车辆由低速向高速行进的需要,并能有效地解决车辆在高速运动中由于测距速度过慢而导致的测距误差。据此,将激光测距技术用于汽车智能防撞系统,其目的是在多种行驶状态下,通过多方位探测和检测出与周边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在一定范围内向驾驶员发出警告,以帮助司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