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提高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预测精度,在BP神经网络的基础上,结合遗传算法(GA)建立一个新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GA自适应搜索能力和较快的收敛速度,进而确定BP神经网络中的最优权值和阈值。以青岛港2012-2018年集装箱吞吐量统计数据为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相比,该模型能显著地提高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预测精度,用于预测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以某港口1997-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为原始数据,建立了回归分析、3次指数平滑及灰色系统方法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单项预测模型。鉴于单项预测模型的局限性,以误差平方和极小化为最优化准则,进行了多模型组合预测,并辅以实例进行分析和验证,通过误差的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改善预测精度,可以作为未来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以某港1998-2007年集装箱吞吐量为实测数据,建立其集装箱吞吐量的灰色理论、三次指数平滑、三次多项式等预测模型,在MATLAB下,对比该港集装箱吞吐量各模型预测拟合值与实际值的差异,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单一预测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组合预测法.其预测误差明显低于其它单模型.运用组合预测模型,可降低误差,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为有助于对港口规划和资源分配进行科学管理,以深圳港2012—2017年共24个季度的集装箱吞吐量数据为例,对各季度数据进行加权灰色关联分析,通过各季度吞吐量的影响度排序得出其发展规律;将三次指数平滑法与马尔科夫模型相组合,并应用于港口集装箱季度吞吐量预测中。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三次指数平滑模型、灰色预测模型相比,ES-Markov模型使相对误差降至5%以下,预测精度大幅提高,因此,该模型可很好地适应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季节性波动的发展变化规律。未来可将该组合模型应用于港口吞吐量预测中,为港口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组合模型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英会  李伟 《中国水运》2007,7(10):35-37
以某港1990~2003年集装箱吞吐量为实测数据,建立其集装箱吞吐量的和灰色系统等预测模型。对比该港2004~2006年集装箱吞吐量各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差异,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单一预测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组合预测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法。对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作为未来对港口岸线资源有效的开发利用,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建设以及港口功能拓展的依据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曲径 《天津航海》2010,(3):33-35
船舶交通流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已成为制约港口经济科学发展的瓶颈因素。文章综合利用小波变换的局部化性质与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并引入灰色模型以反映船舶交通流的发展趋势,使得小波神经网络在灰色模型预测结果的基础上结合船舶交通流的影响因素再预测,构成基于灰色小波神经网络的船舶交通流组合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灰色小波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高于BP神经网络与小波神经网络,提高了整个预测系统的精度及其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组合预测模型在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港口吞吐量预测是港口规划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港口规划的科学合理性。本文根据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的历史数据,建立了时间序列的三次指数平滑模型、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等单项预测模型。鉴于单项预测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组合预测模型,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确定其最优组合的权重,并对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加以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葛鹏飞 《港口科技》2013,(11):2-8,22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合理预测对提高港口竞争力与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意义。为了提高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精度,分别采用时间序列法中的三次指数平滑法、灰色GM(1,1)法和因果分析法中的多元回归分析法对集装箱吞吐量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法进行吞吐量预测模型的组合分析,根据预测结果与实际吞吐量进行优化组合研究并建立预测综合模型。综合模型融合了前三种方法的优点,克服了单一预测方法的不确定性,改善预测效果,更加适合于南京港集装箱吞吐量的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9.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是一种进行港口吞吐量预测的有效方法。但是,当港口吞吐量按照“S”型曲线增长或增长处于饱和阶段时,采用灰色模型进行吞吐量预测的误差较大,预测精度不能满足实际要求。根据港口吞吐量的增长规律,通过典型实例提出了基于时序残差的港口吞吐量预测Verhulst模型,用于中长期港口吞吐量预测。应用结果表明,本模型对于那些暂时处于快速增长而从长远看按“S”型曲线增长的港口吞吐量预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同时保留了灰色预测方法的原有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采用小波函数作为隐含层传递函数改进BP神经网络进而建立小波神经网络,并对2008-2017年上海港的每月集装箱吞吐量数据按照前三个月预测后一个月的方式构建出训练数据和预测数据,同时与BP神经网络在同样数据情况下的预测精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波神经网络的预测误差明显小于BP神经网络,其预测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时间序列BP神经网络的集装箱吞吐量动态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是港口发展规划制定的依据。在MATLAB环境下,把时间序列BP神经网络应用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预测,采用逐步递归的方法进行,同时注意尽量减少训练样本的浪费(只用1个检验样本)和充分挖掘BP神经网络适合短期预测的潜力。无论是从拟合情况,还是预测值的检验和港口发展规划的实际情况来看,都有着很高的精度.可以作为集装箱吞吐量预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并联型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港口吞吐量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港口吞吐量预测是港口规划的基础,在确定港口发展方向、投资规模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港口吞吐量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结合灰色理论和神经网络模型的特点,尝试用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之一——并联型灰色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港口吞吐量预测。用实际算例证明了该方法在港口吞吐量预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结合灰色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特点,对两种模型进行有机地组合,构建一种改进的灰色神经网络预测船舶流量方法.以实际船舶交通流量和主要影响因素为数据,运用遗传算法改进的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对上海洋山港的船舶交通流量进行预测,计算和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灰色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不仅精度较高,而且能准确预测船舶交通流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基础沉降的组合预测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基础沉降的发生过程、特点及灰色Verhulst模型特点的分析,提出可以根据施工过程中的观测资料,运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对不同时刻的基础沉降进行预测;首先分别利用灰色Verhulst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基础沉降进行估算,然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神经网络对采用前2种模型所得的结果进行组合预测。计算实例表明,使用该组合预测方法所得到的预测结果比单独使用灰色Verhulst模型或BP神经网络模型所得到的预测结果的总体误差要小,因而该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可以运用到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15.
张宁  李祥  鹿珂珂 《船电技术》2015,(11):28-30
采用BP神经网络对模型参数进行预测,算法的学习训练速度和建模时间比较长;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模型参数进行预测,对数据信息的学习和训练能力比较有限,两种算法都存在各自的缺陷,为了提高模型中参数的收敛速度和估计精度,本文将灰色系统理论和BP神经网络算法相融合,通过仿真可以看出,模型参数的估值精度比较高,误差较小,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聚类的港口吞吐量预测方法及其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统计分析历史数据的基础上,选取港口吞吐量、GDP值等指标,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中的层次聚类分析法,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港口按照吞吐量增长规律分成平稳增长型、加速增长型和波动增长型3类。然后选择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灰色模型理论和神经网络模型法,对不同类型的港口吞吐量预测的适用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以上海港和镇江港为实例进行计算,并对不同预测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林强  陈一梅 《水道港口》2009,30(2):148-152
利用多种方法对复航河流沿岸港区吞吐量发展水平作出预测。近期预测主要采用时间序列法、灰色模型法和修正指数曲线法,对各方法预测结果加权平均得出吞吐量预测值。远期预测时,利用灰色模型曲线和修正指数曲线构造复合曲线获得吞吐量预测值。最后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吞吐量预测值作出修正。  相似文献   

18.
Book reviews     
We show in this paper that the throughput data for the top 300 container ports reported each year by the various authorities follows a simple truncated lognormal distribution. This surprising phenomenon repeats itself every year from 1982 to 2006, despite many tumultuous changes in the container shipping world. The empirical data suggests that Gibrat's Law of proportionate growth indeed holds for the world container throughput data. Unfortunately, the classical stochastic growth model and other variants often used to explain the origin of this law appears to be too simplistic for the container terminal industry. We use instead the perspective that the container terminal throughput data are essentially an aggregate measure of the number of visitations as each container circulates on the world shipping network, and use this to propose a Markov chain based container circulation model to explain the origin of this phenomenon.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our network-based model is able to replicate the behavior of the empirical data to a reasonable degree of accuracy, and does not contradict the law of proportionate growth. More importantly, this model is able to replic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gree of connectivity of a port (i.e. number of linkages with other port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the container throughput data, an empirical regularity which could not be explained using classical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19.
日本濑户内海地区港口和城市发展对日本经济发展作用巨大,是港城协调发展的典型,值得关注和研究。为探究该地区港口与产业发展间的关系,以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表示地区港口发展状况,以从业人数和产业总产值表示地区产业发展状况,首先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县港口与产业发展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归纳发展对策,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港口与产业发展提供借鉴。然后,建立兼顾均衡性与功能性的综合评价模型,确定影响濑户内海地区产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港口指标为港口吞吐量。最后,将其与其它评价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与现实更吻合,能够更准确地对整个濑户内海地区的港口与产业发展关系进行综合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20.
To improve predictive accuracy, new hybrid models are proposed for container throughput forecasting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s and data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DCA) within a decomposition-ensemble methodology.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and nonlinearity of the time series of container throughputs at ports, the methodology decomposes the original time series into several components, which are rather simpler sub-sequences. Consequently, difficult forecasting tasks are simplified into a number of relatively easier subtasks. In this way, the proposed hybrid models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forecasting significantly. In the methodology, four main steps are involved: data decomposition, component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DCA, individual prediction for each reconstructed component, and ensemble prediction as the final output. An empir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or illustration and verification purposes by using time series of container throughputs at three main ports in Bohai Rim, China.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oposed hybrid models are able to forecast better than do other benchmark models. Forecasting may facilitate effective real-time decision making for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policy drafting. Predictions of container throughput can help port managers make tactical and operational decisions, such as operations planning in ports, the scheduling of port equipment, and route optim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