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在航运经济及海事管理模式快速优化的当下提升我国海事船舶动态监管体系效能,分析我国海事船舶动态监管体系内各子系统的功能及优劣势,得出目前无一船舶动态监控手段能完全满足海事动态监管及应急管理需要,海事船舶动态监管体系也越来越难以有效应对航运转型升级、海事管理变革及新增的相关风险。建议海事部门从管理机制、技术应用及管理创新等方面加快推动和完善海事船舶动态监管体系,全面提升船舶动态监管及应急管理效能,确保我国水上交通安全及海洋环境清洁。  相似文献   

2.
为规范海事行政执法行为,防止船舶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介绍航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发证工作的沿革,剖析航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发证工作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属性,指出当前海事机构在航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发证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航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工作质量;将船舶的安全体系审核工作作为海事机构的一项日常执法监管工作;由第三方开展对航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发证工作;有效防止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工作执法风险。  相似文献   

3.
正0引言能源计量是衡量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措施和基本手段。随着航运企业船舶能源管理和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推进,能源计量工作已成为船舶节能监管工作的重要抓手,是航运企业强化船舶能源消耗全流程监管的基础,是摸清船舶能源利用状况、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船舶能源利用效率监测的重要依据,也为制定和完成航运企业各项节能目标,圆满完成航运公司的年度用能指标和节能目标指标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保障航运公司在碳排放交易活  相似文献   

4.
杨阳 《中国海事》2022,(3):43-45,48
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长江经济带船舶污染防治能力,以多年来现场调研和检查情况为基础,介绍目前船舶生活污水处置现状,分析生活污水不达标的主要原因,从污染防治和监管机制等多个角度,提出"疏堵结合、分类监管"的对策,为地方政府、监管部门、航运企业的船舶污染防治工作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叶兴良 《中国海事》2009,(12):46-48,59
文中针对目前我国非体系航运企业和船舶的基本状况找出了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建立健全非体系航运企业安全制度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运用安全管理体系理念建设非体系航运企业是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提高海事监管效率,分析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船载设备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构建能反映因素间相互关系的解释结构模型,发现船员意识及操作水平、AIS设备运营及售后服务是导致AIS未正常工作的直接因素,航运企业的管理、培训和岸基支持是间接因素,海事部门的法律规范及监管是底层因素。据此提出对策建议:海事部门应完善立法,加强执法监管;航运企业应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设备及人员管理;船员应提高认知和操作水平,加强使用管理;生产商应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加强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开展中小型航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工作,通过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NSM规则》)对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的相关要求,针对航运企业在安全和防污染管理活动中的有效性评价工作的开展,分析有效性评价的主要环节和内容,指出当前中小型航运企业在实施有效性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切实有效性评价的办法。全面落实中小型航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提高中小型航运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航运更安全、水域更清洁。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执行船舶排放控制政策,满足排放控制政策对船舶燃油提出的环保要求,分析政策对航运企业和船舶供油企业带来的影响和对监管部门监管要求带来的变化,认为:航运企业应从政策动向、技术更新、经营管理入手;供油企业应紧跟政策动向,加强技术更新和经营管理;航运企业和供油企业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满足排放控制政策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作为航运企业,其生产经营、安全管理、船舶管理等工作,归根结底都需要一线船员来完成和实现,因此,为船舶配备怎样的船舶领导和船员队伍,直接关系到船舶各项工作的成败,这对船员管理调配人员的基本功和基本素质是一个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控制船舶废气排放,提高监管工作的时效性,提出并搭建基于Web的船舶废气排放控制监管体系。完成了体系结构、功能模块和监管界面的设计,并将传统的监管内容整合到网络平台中,实现了柴油机从出厂到装船,再到营运各个环节的动态监管。  相似文献   

11.
为调动民营经济投资上海航运产业的积极性,从民营经济在上海地方经济中的作用出发,分析上海民营企业投资上海航运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缩小与国外的税收差异;改善船舶登记工作;提升对航运总部经济的高端服务能力;鼓励民营经济进入航运高端领域;在上海成立中国中小船舶所有人保赔协会总部;发展单项租赁业务;出台吸引航运人才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安全管理贯穿于航运企业营运生产的全过程,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己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船舶各类规章制度到各岗位工作职责,从各类机电设备的操作使用说明到各项业务的操作指南,应有尽有。特别是强制实施的国际安全管理规则和各航运企业选用的国际标准化管理规则,对规范化、程序化、文件化的公司安全管理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就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2006年我们注重在“严格”、“细致”、“落实”上下功夫,针对船舶状况、船员业务技能、船舶航线及挂港情况、货物结构、季节特点等加强个性化指导,狠抓防范事故隐患,指导船舶自查自纠,做到预防在先,努力提高岸基安全管理水平和对船指导的实际效果,提升安全管理质量,个性化指导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3.
洪毅辉 《水运管理》2012,34(11):17-20
为规范港口船舶服务业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优化行业结构,提高行业水平,促进健康发展,根据厦门港口船舶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行业存在问题及原因,结合日常监管工作实际,提出相应管理和培育措施:开展专项整治,打击无证经营;加强日常监管,规范经营行为;深化法制建设,明确准入条件;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注重员工培训,提升企业形象;建立评价体系,促进行业发展;统一联合经营,形成行业超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为更好服务长江航运发展.提升对长江船舶消防监管和火灾防控能力.长江航运公安局以信息化建设创新消防管理.先后开发了《长江=F线水域船舶火灾隐患整改跟踪监督系统》(以下简称《跟踪系统》)、《长江船舶危险品运输消防应急专家系统》(以下简称《专家系统》),并将两系统整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航运规模扩大和水污染防治要求逐步提高,对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和海事部门监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法律层面分析港口、海事、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部门的责任,指出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了加强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监管的具体建议,为提升船舶污染防治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取消船舶签证后关于加强水上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茹军 《世界海运》2014,37(11):24-26
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简政放权,加快行政审批事项改革。船舶进出港签证作为海事机构在水上安全监管中最主要的行政许可之一,为保障航运业安全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减少和简化行政审批是行政管理改革的大趋势,船舶签证取消后,如何加强事中事后安全监管,引起了航运界和海事管理机构的热议。本文结合长江航运的特点,通过分析船舶签证在水上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提出发挥海事监管责任和航运企业主体责任,积极应对监管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船员工作的特点,提出把航运企业的文化理念运用到船员管理中,稳定船员队伍,提高船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对船舶的安全营运,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供航运企业和船员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柴洁琼 《水运管理》2012,34(7):16-18
为进一步规范内贸航运市场,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通过对我国内贸航运市场准入制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应当从如下方面采取措施:行政上强化港口航运企业源头准入管理,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技术上提高船舶的大型化和节能安全门槛,提高营运环节中的信息化门槛;市场竞争上改进集装箱租赁评价体系,实现业内淘汰制。  相似文献   

19.
网络信息化环境下的船舶安全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成明 《中国水运》2007,7(12):17-19
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为了提高公司的船舶管理服务并得到客户的认可,近几年各大航运企业纷纷建立船舶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并取得认证,这种文档式的模式对航运公司的安全质量管理能起到监督和控制作用.但是,对于网络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目前的这种模式的体系认证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就是对航运企业网络环境下的船舶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结构和实现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推动我国航运业发展,保证"十二五"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介绍船舶能效管理和节能减排的要求以及面临的挑战,结合我国航运企业能效管理业务要求,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探讨航运企业船舶能效管理策略: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革新造船技术;采用电喷柴油机;建立能效管理系统;推行经济航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