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8篇
公路运输   111篇
综合类   49篇
水路运输   34篇
铁路运输   17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结合佛山一环工程实践,进行了灰分沉淀后不同灰分含量的40%TLA改性沥青混合料AC-13C的路用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灰分含量的变化,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流值和渗水系数增加,而沥青饱和度、稳定度、动稳定度、残留稳定度、残留强度比和构造深度减小,总体上各项路用性能劣化.同时.灰分沉淀离析主要影响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抗变形能力和密水性能,对承载能力和抗滑性能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对水稳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灰分含量相对变化率宜控制在20%以内,且不得超过30%.  相似文献   
122.
直线路段积水路面车辆事故产生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路线-驾驶员-车辆"仿真系统为手段,进行了3种类型积水路面的行驶模拟,每一类模拟行驶又分开环和闭环2种轨迹控制方式,同时还考虑了通过速度、重心横向偏移量、积水区域长度及附着系数等因素对车辆事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双侧轮胎同时遇水情况下,左右轮载不相等是车辆失稳的根本原因,车辆会向滑转相对严重的轻载轮胎一侧偏驶,为此,在乘载时要使左右轮的承重尽量均衡;仅单侧轮胎遇水时,车辆会偏向积水一侧,驾驶员应向无水的一侧转动转向器;当两侧轮胎交替遇水时,应在2块积水的交替位置将转向器迅速扳至相反方向;此外,不管轮胎是以何种状态遇水,都应该适当减速.  相似文献   
123.
分析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收缩规律和抗裂性机理,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能够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力学强度、抗裂性能,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路用性能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24.
基于多体理论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及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能够识别交通事故多发路段、评价道路安全程度的一种新的方案,开发了相应的基于多体理论的仿真系统,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下建立了仿真系统的各个子模块;提出了评价道路交通安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5.
陈义军  徐进 《中外公路》2006,26(4):40-44
结合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土石混填路基修筑技术”,以高速公路的土石混填路基为研究对象,通过大三轴试验,获得路基填筑料的力学参数并建立相应本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对称和非对称的“V”形谷填方路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揭示了此类路基的应力形变特征。结果表明路基的形变、最大主应力、剪应力随谷坡坡度和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拉应力随谷坡坡度和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填筑高度对应力形变的影响大于谷坡坡度影响。  相似文献   
126.
为研究山区高速公路车型分类方法,以重庆市包茂高速某路段的电子不停车收费数据(即ETC数据)为基础,分析平缓路段和连续上坡路段不同车型的速度分布特征发现:在不同线形路段,部分车型的速度分布有明显的特点,三型货车在连续上坡路段速度分布呈驼峰状,四型客车因营运限速的存在,在平缓路段速度分布集中于最大速度92 km·h-1 ;相同线形路段各车型速度分 布显著不同,客车车型在平缓路段速度分布表现为分散,在连续上坡路段相对集中,而货车车型的速度分布变化趋势正好相反;连续上坡路段各车型的速度特征值明显下降,但同路段上的部分车型间的速度特征值仍较为接近;连续上坡路段速度离散性大于平缓路段,追尾风险水平更高。在ETC数据基础上,运用k-medoids算法对山区高速公路平缓路段和连续上坡路段的车型进行聚类分析,优化后车型分类结果为:平缓路段车型可分为4类,分别为一型客车、二型~四型客车、一 型货车、二型~六型货车;连续上坡路段车型分类结果为4类,分别为一型~四型客车、一型货车和三型(空载)货车、二型~四型货车(三型为满载)、五型~六型货车。本文有助于山区高速公路速度管理措施的制定和道路线形设计时代表性车型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7.
为研究温度变化对电动汽车用轮毂电机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影响,采用场路耦合法将轮毂电机有限元模型与外电路联合求解,建立了包含轮毂电机本体、外部驱动控制电路的联合仿真模型,充分考虑了外部激励中时间谐波电流对磁场的影响. 然后,将计算得到的绕组铜耗、定子铁芯损耗、永磁体涡流损耗以及杂散损耗等作为热源,采用磁热耦合法将其耦合到各部件进行瞬态温度场研究,综合考虑了电机工作过程中其损耗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位置上的瞬态变化特性,热源损耗与温度场实时精确耦合. 详细研究了负载运行时轮毂电机各部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温度的空间分布特性. 多物理域耦合法实现了电磁场与外电路的直接耦合,电磁场与温度场的顺序耦合. 最后,对轮毂电机进行台架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在额定工况下温度的最大误差为4.96%,峰值工况下最大误差为10.55%.   相似文献   
128.
在比较分析双折线函数、指数函数和幂函数为代表的三种温度梯度模式的基础上,对一座七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温度梯度和汽车活载所引起的结构弯矩、变形和应力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温度梯度效应与汽车荷载效应相当,应在其结构设计中加以重视,以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29.
为提高山区道路大型车辆的行驶安全性,构建人-车-路协同仿真系统,在3条复杂山区道路上开展代表性驾驶模式的大客车和重载货车虚拟行驶试验,根据仿真输出的车辆运动学/动力学响应参量和驾驶输入量,分别进行设计符合性、车辆通过性、运行速度协调性、行驶舒适性以及驾驶负荷度等5个方面的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以上分析能确定危险位置的临界安全速度、超长货车通过急弯时的越出宽度和越出位置、不协调的线形单元以及行驶舒适度和驾驶负荷度较差的位置,进而可以实施靶向性的几何参数改进,增加山区公路与大型车辆之间的适应性,最终达到提高山区公路设计质量和安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0.
为明确跨江大桥的跟驰行为特征以及驾驶模式,在重庆菜园坝大桥展开了30位被试的小客车实车驾驶试验,使用华测航姿测量系统和前视碰撞预警系统Mobileye 630采集自然驾驶状态下汽车的连续行驶速度、车头时距和车头间距等数据。通过筛选得到了725条有效跟驰轨迹数据,对比分析发现跨江大桥与城市一般道路的跟驰行为存在一定差异性,明确了菜园坝大桥车头时距和车头间距的分布特征,并且对强跟驰(小于1.6 s)、过渡区间(1.6~2.6 s之间)以及弱跟驰(大于2.6 s)3种跟驰状态和驾驶人性别差异下的跟驰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桥梁段车头时距分布集中在1.6 s处,车头间距分布集中在18 m处;超过1/3的跟驰轨迹处于强跟驰状态,此状态下前车驾驶行为对跟驰车辆具有较强制约性;当车辆处于弱跟驰状态时,前车对于后车的约束性会随车头时距的增大而快速降低;过渡区间的设立更好地揭示了强/弱跟驰状态之间的转变并不是只有一个临界值,而是存在一个转换过程,并且其间车辆跟驰特性的变化与驾驶人本身的操作行为存在较大关联;驾驶人的性别差异对跟驰距离几乎没有影响,但男性驾驶人往往会采取更加冒险的驾驶行为,平均车头时距、车头间距以及相对速度均高于女性驾驶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