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5篇
  免费   160篇
公路运输   823篇
综合类   967篇
水路运输   776篇
铁路运输   691篇
综合运输   10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刘强  高玉杰 《水运工程》2018,(7):159-164
建设大型油罐软基处理的重点在于控制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但普通强夯置换法存在置换墩体着底情况不良与地基工后沉降量大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普通置换强夯法的改进研究。采取预成孔工艺能解决墩体着底情况不良的问题,从而减少地基工后沉降量。预成孔置换强夯法是一种用于处理软弱土地基的施工工艺,具有工期短、造价低与绿色环保等优点,通过预成孔保证置换墩着底可靠性,从而成功控制了工后沉降和差异沉降,实际检测结果和充水预压试验证实了处理方案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2.
目前,学者在智能网联交通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的技术进展综述和微观某一特定问题分析,但对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各组成元素之间相互影响作用关系的数学分析尚有欠缺.首先,将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分为三层,分析智能网联交通中各子系统间的动态影响作用关系,以及子系统状态波动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影响,提出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稳定性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根据模型的协同联动思想,提出基于车速推荐思想的智能网联交叉口人、车、路、管控协同联动流程;最后,通过仿真模拟T型交叉口的人、车通行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地适应并说明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在协同联动作用下提高交通流的顺畅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3.
艰险山区铁路工程沿线地区一般具有自然灾害频发、高原高寒缺氧、建设条件极为困难、施工周期超长等复杂的外部环境。为满足艰险山区铁路施工营地建设“以人文本”需求,给参建人员生活提供适宜安全的环境,基于艰险山区铁路工程施工营地建设的外部环境分析,从房屋材质备选方案比选、营地建设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节能环保等方面对施工营地建设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方案与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山区铁路及类似工程的施工营地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4.
在成都市实施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战略下,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是保障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及推动城市组织重构、动力升级的有效途径.通过文献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TOD(公共交通导向开发)经验,总结站点综合开发的理念及先进做法.结合成都实际情况,提出成都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65.
为研究公路改扩建工程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寻求科学的支护方法, 以柳州至南宁高速K1456+800处左侧改扩建边坡为研究对象, 利用ANSYS建立了有限元数值模型, 选择未及时支护和及时支护2种支护方式, 模拟计算了改扩建工程中6级边坡开挖过程中坡体的剪应变增量及水平、竖向位移增量; 为定量分析2种支护条件下边坡开挖过程中位移及应力的变化趋势, 选取了6个特殊节点进行监测, 主要监测内容包括测点的位移(包括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以及主应力(包括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随开挖时步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 无论是否及时支护, 每步剪应变增量最大值均位于坡脚, 但及时支护时, 分布面积及数值较未及时支护时小, 边坡发生失稳的可能性较低; 随着开挖推进, 水平位移增量先减小后小幅增大, 竖向位移增量先急剧增大后缓慢减小, 及时支护下各测点最终位移较未及时支护情况要小; 未及时支护时最终开挖安全系数接近1.0, 及时支护后每步安全系数均大幅提高, 基本大于1.35。综上所述, 及时支护能够有效减小边坡剪切应力, 限制水平与竖向位移, 降低整体应力水平, 提高边坡安全系数, 显著改善坡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66.
钢棒加强式轨枕道床的纵横向阻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井国庆  王新雨  周强  姚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21,56(6):1192-1196, 1213
为了探究钢棒加强式轨枕的纵横向阻力机理、分担以及钢棒插入深度和砟肩宽度的影响规律,为川藏铁路长大坡道韧性和稳定性增强提供新方法,通过进行一系列纵横向阻力试验得到了钢棒加强式轨枕纵横向阻力的总体特性和分担情况;通过改变钢棒插入深度和砟肩宽度探究了两者对钢棒加强式轨枕纵横向阻力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与普通轨枕相比,钢棒加强式轨枕的纵横向阻力都有提高,当砟肩宽度为500 mm,堆高为0,钢棒插入深度为400 mm时,钢棒加强式轨枕纵横向阻力比肩宽为500 mm、堆高为150 mm条件下普通轨枕分别高39.2%和53.7%,枕底部分横向阻力分担比普通轨枕提升8%,纵向阻力提升26%;钢棒插入深度对道床阻力影响较大,在砟肩宽度为500 mm、堆高为0 时,插入深度由100 mm变至400 mm,相较于普通轨枕肩宽为500 mm、堆高为150 mm的工况,纵向阻力增幅由5.1%变至39.2%,横向阻力增幅由6.1%变至53.7%;砟肩宽度变化时,纵向阻力变化较小,横向阻力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67.
在铺设公路路面沥青时,常会运用振荡压实技术,该技术不但能降低压实材料的渗透率,而且还能解决沥青混合物的氧化难题.所以,振荡压实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我国公路路面铺设工程中.文章将以具体实例为基础,探究振荡压实技术在铺设沥青工程的应用方式,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68.
文章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工程实践中使用的三种控制标准,即经验法、借鉴法和计算法,分析了它们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制定控制标准的动态法及其应用流程,以期为隧道施工对建筑物影响的控制标准制定,提供具有可参考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69.
刘强  汤爱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21,56(6):1268-1274, 1289
针对高寒地区公路系统遭遇雪灾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以黑龙江地区公路系统及其常遭遇的风吹雪灾害为研究对象,从灾害发生机理探究灾害形成的宏观条件;基于概率论思想,通过影响因素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将致灾因子发生可能性、危险等级及危险强度三者联系在一起,阐明了致灾因子的危险性评价理论;在公路系统脆弱性评估的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寒区公路系统的风吹雪灾害风险评估体系. 通过此体系对黑龙江省2017年2月份内的风吹雪事件进行评估,并将预测结果与省气象信息中心发布的道路预警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研究区公路网在评价时段内相对风险等级最高的是鹤岗-伊春线、绥化-大庆线的绥化段、哈同公路的哈尔滨和佳木斯段以及牡丹江市周边,其相对风险概率大于0.69,需要对此路段多加关注. 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寒区公路网的雪灾救援及物资配置提供了参考,使得寒区防灾减灾任务更加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70.
船舶舱室参数化设计的方法研究与软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船舶设计过程中舱室设计计算工作不仅繁琐,而且由于迭代设计过程中的不断更新,出现重复建模、分析计算结果与舱室模型不一致等问题。文章通过研究复合数据结构、基于宏命令的参数化设计方法与自动刷新机制,结合舱室特点,探索舱室参数化设计方法,从而实现大表面、舱室和舱容计算结果的拓扑关联,解决了舱室快速建模,自动更新舱容结果等问题,并通过自主研发来实现船舶舱室参数化设计软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